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勘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勘察
铁道勘察

刘家沂

双月刊

1672-7479

tdkc@263.net

010-51823763 51830165

100055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731室

铁道勘察/Journal 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查看更多>>《铁道勘察》(双月刊)创办于1975年,原名《铁路航测》,是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办的铁路勘察领域唯一的国家正式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重点报道我国铁路勘察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及时报道国内外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特别是有关客运专线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平行多孔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研究

    杜世明杨佳运夏立锋方佳成...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平行多孔小净距隧道不同孔道数量施工方案比选的问题,针对隧道施工存在多种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平行多孔小净距隧道施工评价体系,计算各影响因素权重值,并结合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平行多孔小净距隧道不同孔道施工方案.研究表明,在同一隧道的不同孔道数量施工方案影响因素排序中,位移控制为主要影响因素,所占权重为0.103 8;后续依次为爆破震动、运营维护因素、建设成本、断面尺寸、支护措施,计算权重依次分别为 0.070 5、0.065 4、0.029 2、0.016 3、0.011 4.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各观测点位的最终位移值,随围岩等级增大而增加;在同一围岩等级下,两孔隧道拱顶沉降、仰拱隆起值大于四孔隧道,两孔隧道左右边墙位移值小于四孔隧道.

    公路隧道多孔隧道小净距层次分析法数值模拟

    砂卵石地层中地铁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夏俊偉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砂卵石地层坍塌失稳模式,建立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三维颗粒流数值模型.首先将砂卵石土层从松散到致密分为4 种情况,并进行参数标定;接着分析埋深比和内摩擦角对隧道开挖面破坏模式、极限支护力等的影响规律;最后,对砂卵石地层中隧道开挖面失稳模式开展研究,并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砂卵石地层中塌落拱的高度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1)内摩擦角越大,支护力受埋深比的影响越明显;不同埋深比下,极限支护力均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埋深比越大,支护力受内摩擦角的影响越明显.(2)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破坏区逐渐减小;在相同内摩擦角下,埋深比大时破坏区范围更大.(3)当埋深比超过1.0 时,大部分地层都可以成拱,其破坏区形状为椭球体和旋转抛物面形成的组合体.(4)浅埋情况下,塌落拱无法形成,修正公式与模拟结果误差均在 15%以下,修正公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地铁砂卵石地层开挖面支护力破坏区塌落拱高度

    路基沉降对无砟轨道力学性能及运行舒适性影响研究

    王聚光高增增徐凌雁李大成...
    147-15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基沉降对无砟轨道结构耐久性、线路平顺性、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不利.为研究路基沉降对轨道及行车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及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路基沉降作用下静动力学模型,分析路基沉降对无砟轨道力学性能及列车运行舒适性的影响.基于计算结果,路基沉降敏感波长范围为5~25 m;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车体垂向加速度与波长、幅值的关系公式,进而推导出路基沉降幅值限值计算公式,建议对沉降幅值 15 mm以上的路基结构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观测,同时应避免产生幅值20 mm以上的沉降.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结构变形、应力、弯矩均随沉降波长、幅值增大而增加;随波长增加车体垂向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随幅值增大近似线性增大.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无砟轨道力学性能舒适性

    基于灌浆套筒安装的车辆段预制轨道立柱试验研究

    金超叶如叶志雄马明明...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地铁车辆段轨道工程的施工效率,减少交叉作业,需研究预制轨道立柱的工程应用.通过设计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装配式轨道立柱,并实地建设试验段,进行了轨道预埋套管抗拔试验及轨道立柱水平极限推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灌浆套筒安装模式的预制轨道立柱承载能力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灌浆套筒连接可靠,其受力性能满足规范要求.根据试验破坏形态,进一步分析灌浆套筒安装轨道立柱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优化预制产品设计;根据试验段的建设实践,优化了预制轨道立柱的安装流程.研究表明,预制轨道立柱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模式,避免了交叉施工,安装方便,受力可靠,能缩短施工工期,便于多个标段、多个施工单位协同工作,能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及轨道工程施工质量.

    地铁预制装配轨道立柱灌浆套筒力学试验

    基于装配式理念的铁路低站台加高模块设计研究

    孟现本
    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既有铁路低站台加高常用"封锁邻近站台的线路后,对本站台拆除后重建"的施工方案,为解决传统方案中施工工期长、机械设备多、封锁时间长、工程质量较差、工程造价高、对环境影响大等问题.采用一种装配式方法,结合铁路低站台的结构类型、线路技术特点和加高量,设计出方箱式站台模块、方箱框架式站台模块、骨架盖板式站台模块、桥板式站台模块 4 种不同类型的普速铁路站台用钢筋混凝土模块,并对各种模块的结构类型、材料性能、结构受力、固定方式、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进行分析,给出模块安装施工工艺要求.经在京九线、新兖线等铁路部分低站台加高试用实践,均达到预期目的,目前已在济南铁路局、呼和浩特铁路局推广使用.实践表明,该方案较传统方案施工工期缩短 50%以上,对铁路运输影响减少50%~75%,且具有安全风险低、结构质量好、耐久性长、施工工艺简便、综合成本低等优点.

    铁路站台结构设计受力分析模块安装装配式

    基于BIM公共数据环境的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措施研究

    刘昭
    17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式是一种新型建造模式,涉及环节多且精细,故而协同管理至关重要.以下基于某装配式保障性住房项目,分析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中面临的问题.首先设计一种基于BIM公共数据环境(CDE)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共享平台,用于促进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设计、生产厂和施工单位等阶段之间的信息共享,为实现专业协同和阶段协同奠定信息支撑;然后从设计协同、生产协同以及施工协同 3 个方面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包括应用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DfMA)理念、信息驱动、生产计划智能管控、基于正向设计的塔吊位置布局和操作规划,以提升装配式建造过程的协同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针对性措施后,最终减少设计返修,并促进预制构件准时交付和提高吊装效率.

    装配式建筑协同管理BIM公共数据环境

    《铁道勘察》投稿须知

    《铁道勘察》编辑部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