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土壤与肥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

黄鸿翔

双月刊

1673-6257

trfl@caas.ac.cn

010-82108656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土壤与肥料/Journal Soils and Fertilizers Sciences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土、肥、水、微生物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经验交流、产品信息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信息量大,实用性强,适宜农业院校师生,科研、推广、环保与行政管理部门及肥料生产、经营部门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及广大农民技术员订阅。更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特约国家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协办单位,更全面地适应本行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行业内不同领域的沟通,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拓展刊登领域,提高期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鲜食葡萄品质与不同产地土壤养分综合分析及评价

    张鹏陈璐米艳华王文治...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云南鲜食葡萄主要产区土壤养分情况及其对葡萄品质的影响,选取12个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和对应葡萄样品,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为云南鲜食葡萄产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使用Nemerow综合评价指数法综合评价,云南鲜食葡萄12个产地整体土壤养分等级为II级,有机质、全磷、有效磷、速效钾评价指数较高,均达到了I级,建水地区土壤养分评价指数为1。89,达到等级I级的标准,元谋、蒙自、开源、陆良、昌宁、宾川、弥勒7个地区土壤养分评价等级为II级,永仁、永德、会泽、宣威4个地区土壤养分等级为III级;土壤养分指标中,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均与总酸、可滴定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全氮、水解性氮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全钾与单粒重、粒径长、粒径宽呈极显著负相关,全磷与单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使用主成分评价分析法对综合评价进行验证,2种土壤养分指标评价方法对土壤综合评价基本一致(相关系数R=0。97),葡萄品质综合评价与土壤综合评价指数相关性不强,葡萄品质本身并非随着土壤养分或评价指标变好而有所提升。建议应加强有机肥的施用,土壤综合评价等级为I级的产区应适当控制肥料用量,以促进平衡为主,防止过量流失,土壤pH值较低的产区则需要调整土壤酸碱性,评价等级为III的产区应增施有机肥和氮肥,适当提高土壤肥力,结合施肥管理开展控水控肥、减施增效的施肥方式和制种模式研究,减少肥料施用,保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云南鲜食葡萄土壤养分综合评价施肥建议

    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土壤养分因素探讨

    许仙菊姜晓蕊陈丹艳张永春...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作障碍是甘薯种植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阐明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分别采集了5、10 和 15 年连作甘薯及其对照土壤,分析了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量和有效态氮、磷、钾含量、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并计算了土壤氮、磷、钾之间的比值。结果表明:相比于各自对照,5 年甘薯连作显著提高了土壤pH,但是 10 和 15 年连作显著降低了土壤pH;5 年连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小,但是10 和 15 年连作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 15 年连作达显著水平;5 年连作对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影响较小,但是 10 和 15 年连作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5、10 和 15 年连作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全钾、速效钾和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铁、锰、铜、锌、硅)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甘薯多年连作后,土壤氮/磷降低,氮/钾和磷/钾升高,导致土壤氮、磷、钾失衡,氮磷过多可能引起钾的相对缺乏,也会破坏土壤微生态体系,引起病虫害发生。甘薯是一种耐贫瘠且喜钾植物,基于上述结果,甘薯连作一般不会造成土壤肥力的降低,土壤酸化和氮磷钾养分失衡可能是造成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

    连作年限甘薯土壤养分障碍因素土壤酸化

    长期不同施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氮素转运和土壤氮积累的影响

    刘婷娜苏永中安芳娇牛子儒...
    10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河西走廊中部临泽绿洲2005年开始的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研究新垦绿洲砂质土壤长期不同施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氮素转运和利用以及土壤氮积累的影响,为区域砂质农田玉米生产合理施肥运筹提供技术方案。试验共设9个处理:单施高量有机肥(M3:有机肥2。4 t·hm-2)、高量氮磷化肥(NP3:N 300 kg·hm-2,P2O5 225 kg·hm-2),低量氮磷化肥配施高量有机肥(NP1M3:N 150 kg·hm-2,P2O5 90 kg·hm-2,有机肥2。4 t·hm-2)、低量氮磷钾化肥(NPK1:N 150 kg·hm-2,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中量氮磷钾化肥(NPK2:N 225 kg·hm-2,P2O5 135 kg·hm-2,K2O 135 kg·hm-2)、高量氮磷钾化肥(NPK3:N 300 kg·hm-2,P2O5 225 kg·hm-2,K2O 225 kg·hm-2,为区域农户施肥水平)、低量氮磷钾化肥配施高量有机肥(NPK1M3:N 150 kg·hm-2,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有机肥2。4 t·hm-2)、中量氮磷钾化肥配施中量有机肥(NPK2M2:N 225 kg·hm-2,P2O5 135 kg·hm-2,K2O 135 kg·hm-2,有机肥1。8 t·hm-2)、高量氮磷钾化肥配施低量有机肥(NPK3M1:N 300 kg·hm-2,P2O5 225 kg·hm-2,K2O 225 kg·hm-2,有机肥1。2 t·hm-2),玉米-玉米-大豆轮作。2021年取样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连续17年不同施肥处理,NP3、NPK3和NP1M3处理比较,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开垦利用年限较短的砂质农田,钾素并不是主要限制因素,有机肥施用可以提供作物需要的钾素营养;高量氮磷化肥和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中低量化肥和单施有机肥;长期单施有机肥处理(M3)与单施化肥的4个处理(NP3、NPK1、NPK2、NPK3)比较,玉米产量与秸秆生物量已无显著差异,M3处理的产量甚至超过NPK1和 NPK2处理;NPK1M3、NPK2M2和NPK3M1处理的玉米产量和秸秆生物量最高,三者之间差异很小。(2)玉米地上部吐丝期氮素积累量各处理之间表现出较高的变异性,但高量化肥氮投入处理(NP3、NPK3M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3处理最低;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施有机肥的处理高于单施化肥处理,NPK1M3处理最高,表明有机肥能提供较化肥更持久的氮素供应。各处理吐丝期氮素转运量对籽粒贡献率(62。95%~80。41%)显著高于花后氮素积累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吐丝前积累的氮素是玉米植株氮素的主要来源。(3)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0~20和20~4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综上所述,新垦绿洲砂质农田高量化肥投入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但有机肥的持续投入对作物产量的持续提升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增施有机肥可以替代部分化肥投入;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土壤保肥性能的提升和肥沃耕层的形成。

    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施肥运筹玉米产量氮素积累和转运土壤氮积累

    中国三大棉花种植区域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及推荐施钾量研究

    吕志伟孙洪仁张吉萍吕玉才...
    11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的钾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反正弦-对数矫正模型"以及"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上述三大棉区棉花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三大棉区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均可划分出 5 级,西北内陆棉区第1~5 级丰缺指标为≥418、166~418、111~166、80~111 和<80 mg/kg;长江流域棉区第 1~5 级丰缺指标为≥357、128~357、81~128、56~81 和<56 mg/kg;黄河流域棉区第 1~5 级丰缺指标为≥213、129~213、102~129、85~102 和<85 mg/kg。三大棉区土壤速效钾临界值分别为 166。0、127。2 和 128。4 mg/kg。当钾肥当季利用率为 50%,籽棉(皮棉)目标产量为 2。5~9。0(1。0~3。6)t/hm2 时,第 1~5 级土壤的推荐施钾量依次为 0、30~108、60~216、90~324 和 120~432 kg/hm2。

    棉花测土施肥临界值速效钾丰缺指标施钾量

    三种绿肥对烤烟产质量及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宁诗琪蒋如李治模刘京...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肥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源,但不同种属的绿肥植物生态适应性迥异,且其对后茬作物的增产和土壤培肥效果受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影响,亟需因地制宜地筛选适宜绿肥种类。该试验在贵州省植烟黄壤上设置种植翻压光叶紫花苕(CV)、黑麦草(CL)、油菜(CB)和常规施肥(CK)处理,研究 3 种绿肥对烤烟产质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CV、CL和CB处理分别减施复合基肥 150、75 和 75 kg/hm2,并替代了1800 kg/hm2 商品有机肥,3 种绿肥翻压后增加了烤烟产量、产值和产出投入比,表现为CV>CB>CL,烤烟产量分别增加了 28。79%(CV)、16。10%(CB)和 0。95%(CL)。绿肥翻压处理的烤烟总氮、磷、钾、氯和烟碱含量及上等烟比例高于常规施肥,其增幅分别为 10。0%~17。78%(总氮)、8。33%~25。0%(总磷)、16。56%~24。84%(总钾)和 34。20%~61。47%(烟碱),其中以CV处理的烟叶品质提升效果最好。此外,绿肥种植翻压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有效态氮磷钾的含量,提升了蔗糖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相较油菜和黑麦草,光叶紫花苕在贵州遵义烟区的生长最好,且翻压后对后茬烤烟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及对土壤速效养分及酶活性改善效果更优。因此,光叶紫花苕是一种较适宜黔北烟区种植的绿肥品种。

    绿肥烤烟产量品质土壤肥力

    耕翻深度对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孟丽丽邢艳玲张婷婷李欣...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耕翻深度对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 4 个耕翻深度 20 cm(D20,CK)、30 cm(D30)、40 cm(D40)、50 cm(D50)对马铃薯根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活力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D20 和D30 处理,深翻D40 和D50 处理可显著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淀粉积累期马铃薯根系干物质积累,分别提高了 75。2%~292。1%和 23。4%~30。2%。通过土壤酶活性分析,深翻(D30、D40、D50 处理)对马铃薯田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但对碱性磷酸酶与脲酶活性影响较大。深翻可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 0~20 cm土层及苗期 20~60 cm土层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在块茎膨大期至淀粉积累期 0~20 cm土层与苗期 40~60 cm土层中D40 和D50 处理影响显著。深翻D30、D40、D50 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 0~20 cm土层中整个生育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淀粉积累期的脲酶活性;同时还提高了20~60 cm土层中脲酶活性,其中D40 和D50 处理显著提高了 33。8%~80。0%。综上所述,深翻 30 cm仍旧是马铃薯根系生长的胁迫深度,深翻 40 cm对促进马铃薯根系生长、提高马铃薯田土壤碱性磷酸酶与脲酶活性效果最佳。

    耕翻深度马铃薯根系生长土壤酶活性

    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薯源库关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石琨袁洁叶佳敏于倩倩...
    143-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与作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甘薯(Ipomoea batatas L。)是一种适应性强、高产、多用途的粮食作物,对AMF的依赖性较强。为探究接种AMF对甘薯全生育期源库关系、养分吸收和收获期产量的影响,以徐薯 28 和与之能建立良好共生关系的幼套近明球囊霉为试验材料,设接菌和不接菌两个处理,将大田与盆栽试验相结合,利用盆栽试验分析接种AMF对甘薯全生育期的茎叶生长状况、块根膨大、植株生物量和根际效应的影响,利用大田试验验证AMF对甘薯收获期块根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降低了分枝结薯期、旺长期和薯块膨大期的茎叶鲜重;显著提高了分枝结薯期、旺长期和薯块膨大期的根冠比;显著提高了分枝结薯期和薯块膨大期缓效钾的根际效应,显著提高了分枝结薯期和旺长期块根氮、磷、钾的积累量;显著增加了全生育期块根鲜重。相比不接菌根,收获期的单株产量在盆栽试验中增加了32。58%,大田试验中增加了23。05%。因此,接种AMF能促进根际土壤中的钾活化,促进养分吸收的同时,抑制养分和干物质向地上部分配,协调了源库发展,促进了块根形成与膨大,并提高产量。

    甘薯丛枝菌根真菌源库关系根际效应养分吸收

    氮、磷、钾配施对葛根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彭斯文戴翠婷谢进徐瑞...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氮、磷、钾肥配施对葛根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葛根高效栽培提供合理的施肥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配施对葛根产量和主要功能成分的影响,明确研究区葛根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案对葛根产量和功能成分的影响显著,其中以N3P1K2(N 270 kg/hm2,P2O5 45 kg/hm2,K2O 90 kg/hm2)处理的产量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 2。13 kg/株和 83。10 mg/g;N1P3K2(N 9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90 kg/hm2)的葛根素含量最高,为 24。85 mg/g,N1P2K3(N 90 kg/hm2,P2O5 90 kg/hm2,K2O 135 kg/hm2)处理的大豆苷和大豆苷元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 22。96 和 2。55 mg/g。氮、磷、钾肥配施对葛根产量和葛根素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以葛根产量为目标的最佳施肥量为N 27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90 kg/hm2,以葛根品质提升为目标的最佳施肥量为N 18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90 kg/hm2。

    葛根氮磷钾配施产量功能成分

    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特性及对艳红桃产量的影响

    李天娇李杰卢宗云丁学忠...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估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在果树轻简化施肥中的应用效果,以大颗粒复合型肥为研究材料,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的方法,探究不同形态肥料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效果,同时对比常规肥料,探究使用不同数量的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对丹东艳红桃产量的影响,从减少肥料损失、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明确最佳形态肥料施用量,为果树轻简化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淋溶试验中,不同形态肥料对氮磷钾的淋洗损失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T1)处理有效磷的淋洗浓度为常规肥表施肥(T4)处理的 25 倍、常规肥(T3)处理的 0。3 倍、复合型肥粉末状(T2)处理的 0。87 倍,T1 处理的有效磷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截止到T1处理淋洗浓度最高时,该处理无机氮的淋洗总量低于T2 处理 27。3%、T3 处理 16。5%;速效钾的淋洗量低于T2 处理 30。6%、T4 处理 18。2%、T3 处理 16。1%,T1 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氮磷钾元素的淋洗损失。对丹东艳红桃轻简化施肥的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肥料相比,施用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的丹东艳红桃平均增产11。6%,比普通复合肥实物用量平均减少了 66%。轻简化施肥处理生产力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的使用减缓了养分淋失,显著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为现代果树生产提供了一种科学、高效的肥料解决方案。

    新型大颗粒复合型肥肥料形态淋溶果树轻简化施肥

    长期定位条件下氮肥对小麦面粉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姚海坡姚艳荣班进福张经廷...
    16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河北省优质专用面条小麦的适宜氮肥用量。在 3 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于 2019-2021 年采用施氮量×品种二因子裂区设计方法,施氮量为主区(氮用量分别为 0、60、120、180、240 和 300 kg/hm2),品种为副区(冀麦 738 和济麦 22),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面粉品质、淀粉糊化特性以及面条性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面粉及面条品质。面条总评分与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展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施氮量达 180 kg/hm2 以上时,面粉大多品质指标得到改善,面团弹性较好。面条总评分与面粉糊化特性指标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升值冀麦 738 为施氮量 120 kg/hm2 左右表现较优,而济麦 22 对氮肥不敏感,同样峰值黏度和糊化温度对氮肥也不敏感。面条总评分与面条质构指标最大拉力、拉伸面积和拉伸距离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生熟面片的亮度L*值和黄度b*值相关性不显著,冀麦 738 施氮量大多在 180~240 kg/hm2 之间、济麦 22 在 180 kg/hm2 条件下面条质构指标及亮度较佳。面条总评分与面团的最大拉伸阻力呈负相关,因此中筋小麦品种济麦 22 更适宜做面条,而中强筋品种冀麦 738 面粉品质较高,但筋力过大,造成面条感官变差,评分降低。综合考虑小麦产量、面团品质、淀粉糊化特性、面条性状等指标,优质面条小麦较适宜的施氮量为 180 kg/hm2 左右,此研究结果为河北省优质小麦高产提质提供支撑。

    施氮量优质小麦面粉品质淀粉糊化特性面条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