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土壤与肥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

黄鸿翔

双月刊

1673-6257

trfl@caas.ac.cn

010-82108656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土壤与肥料/Journal Soils and Fertilizers Sciences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土、肥、水、微生物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经验交流、产品信息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信息量大,实用性强,适宜农业院校师生,科研、推广、环保与行政管理部门及肥料生产、经营部门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及广大农民技术员订阅。更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特约国家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协办单位,更全面地适应本行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行业内不同领域的沟通,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拓展刊登领域,提高期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施肥方式对青贮玉米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李智贤陈佳钰鲁泽让黎晓璐...
    188-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云南省红壤耕地土壤理化性质、青贮玉米生长以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探明最佳施肥方式,为青贮玉米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在云南昭通开展青贮玉米田间试验,分别设置不施肥(CK)、施用复合肥(T1,传统施肥方式)、施用配方肥(T2)、施用控释肥(T3)4个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养分变化及植株养分利用对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作物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探讨优质高产的青贮玉米种植施肥方式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等纯养分量条件下,配方肥和控释肥施用对土壤性质的改良有一定作用,T2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较T1处理分别显著提升15。83%、10。47%和1。95%,T3较T1处理显著提高了9。51%和1。38%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和pH;(2)T3处理干物质量和鲜物质量最高,分别为38。06和126。53 t/hm2,较T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7。30%和16。49%,较T2处理分别提高了1。09%和3。71%;(3)T3处理较T1处理的青贮玉米成熟期地上部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的积累分别显著提高了27。67%、8。29%和13。82%;T3处理较其余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肥料偏生产力和肥料农学效率,较常规施肥处理T1处理分别提高了27。65%和138。43%,且T3处理的肥料贡献率最高,较T1处理显著提高了23。23%;地力贡献率表现为T1>T2>T3;(4)T2处理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最高,较T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6。56%和4。28%,粗灰分和中、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最低,与T1处理相比分别显著降低了14。68%、12。08%和1。34%,所以T2处理的相对饲喂价值和粗饲料分级指数达到最大,分别为388。21和290。47 MJ/d,施用控释肥次之。冗余分析得出土壤碱解氮是影响青贮玉米饲用品质的主导因子。综上所述,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肥的施用通过显著提高土壤固肥能力,促进肥料利用效率,从而提高青贮玉米的营养品质;控释肥的施用使得青贮玉米全生育期的氮素供给得到满足,避免氮素的大量流失,达到青贮玉米高产及肥料高效利用。

    青贮玉米土壤速效养分产量营养品质肥料利用效率

    基于PCA-HCA联合PLS回归模型的蚯蚓粪肥品质等级划分

    王孔檀麦力文王定美彭实亮...
    19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蚯蚓粪肥理化特性涉及指标多,如何从众多易检测的指标中筛选出能够反映蚯蚓粪肥特点的关键指标,进而用于构建评价模型,高效、快速地评价蚯蚓粪肥的品质等级,是蚯蚓粪肥应用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与难点。研究针对不同原料类型、不同蚯蚓堆肥时间获得的蚯蚓粪肥,采用统计学与化学计量学对蚯蚓粪肥 23 个主要指标开展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筛选出了 13 个蚯蚓粪肥特异性指标。以 13 个关键指标为基础,首先,结合主成分分析(PCA)与分层聚类分析(HCA)对不同蚯蚓粪肥样品开展品质初级划分;其次,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判别分析(DA)对分级结果进行效果判定;最后,整体构建基于PLS模型的蚯蚓粪肥等级评价方法并开展验证分析。结果表明:PCA与HCA分析法可将蚯蚓粪肥划分为 3 个品质等级,通过PLS-DA判别该划分结果合理有效,形成了基于PLS蚯蚓粪肥等级评价模型:蚯蚓粪肥品质等级(Y)=3。0796+0。0026×TOC-0。1381×HS-0。1446×HA-0。1378×TN-0。1355×TP-0。1494×AK-0。1324×AN-0。1402×AP+0。0004×EOC+0。03985×ROC+0。07685×C/N-0。0049×Kos-0。1481×HI(TOC、HS、HA、TN、TP、AK、AN、AP、EOC、ROC、C/N、Kos、HI分别代表总有机碳、腐殖质碳、胡敏酸、总氮、总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磷、易氧化有机碳、难氧化有机碳、碳氮比、氧化稳定系数、腐殖化指数),分级标准为:若Y在 0。45~1。56 之间,品质等级为一等品;Y在1。63~2。20 之间,为二等品;Y在 2。28~3。72 之间,为三等品。变量权重值表明影响蚯蚓粪肥品质前 5 的关键指标顺序为HI>TN>HS>HA>AN。研究成功建立了一套"PCA+HCA+PLS"的蚯蚓粪肥品质评价方法,对蚯蚓粪肥分级应用与规范蚯蚓产业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蚯蚓粪肥等级评价主成分分析分层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山西省红芸豆根瘤菌的筛选及其促生效果研究

    李钰李朦王若迪郭志奋...
    21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芸豆作为山西省重要的小杂粮作物,普遍存在结瘤率、产量和品质低等问题,接种根瘤菌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以'英国红'红芸豆为供试材料,利用从红芸豆根系中分离出的 10 株根瘤菌进行接种试验,共 11 个处理。结果表明,从山西省忻州市红芸豆主栽区红芸豆根瘤中分离的根瘤菌分属Rhizobium indicum和Rhizobium etli,其中Rhizobium indicum的RH64 菌株固氮酶活性和胞外多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 253。22 U·L-1和 415。43 mg·L-1;RH130 菌株分泌吲哚乙酸(IAA)能力最强,为 40。12 mg·L-1,RH102 菌株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最强,分别为166。84 和 4。12 mg·L-1。盆栽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显著促进了红芸豆的生长及结瘤能力,与对照相比,回接根瘤菌红芸豆株高、植株地上部鲜重、结瘤数分别显著增加了 2。22%~20。23%、34。92%~138。00%、26~173 个(P<0。05),其中RH64 表现最好,显著优于其他菌株。相关性分析表明,根瘤菌固氮酶活性和胞外多糖含量与红芸豆结瘤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而根瘤菌IAA和溶磷作用则能够显著促进红芸豆植株生长与根部发育。从山西省忻州市筛选的 10 株根瘤菌中,RH64 具有较强的结瘤和促生能力,且与主栽红芸豆品种高效匹配,适用于山西省忻州地区的红芸豆生产。

    红芸豆根瘤菌结瘤促生相关性分析

    有机肥配施赤霉素和混合芽孢杆菌对柑橘黄龙病的作用

    王立刘颖张逸东魏文康...
    22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菌剂、赤霉素对柑橘黄龙病菌的含量、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微生物群的影响,为柑橘黄龙病的治疗和柑橘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从柑橘叶片内生菌中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设置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剂、25 mg/L赤霉素的病株为处理组,另一组为对照,对柑橘黄龙病菌含量、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微生物进行比较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赤霉素处理柑橘的带菌量显著下降,黄龙病在荧光定量PCR扩增中从基线到指数增长的拐点所对应的循环次数(Ct值)从初始的 25。10 增加到了 31。46,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分别提高了 22。0%和 102。0%。复合芽孢杆菌分泌出的代谢产物既能抑制病菌的生长,还能通过建立优势益生菌群优化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有效解决营养输送的问题,恢复病树状态。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和赤霉素对改善柑橘黄龙病,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等有显著促进作用。

    红江橙茶枝柑黄龙病植物内生细菌芽孢杆菌赤霉素

    食用菌菌糠在土壤修复和改良方面的应用

    王淼李晓宇鲁新蕊
    23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食用菌菌糠产量的增加,菌糠处理方式也将趋于多样化。食用菌菌糠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然而传统的处置方式不仅会对菌糠资源造成浪费,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关于食用菌菌糠的资源化利用方式研究逐渐兴起,通过简述菌糠在修复污染土壤和改良退化土壤方面的研究,提出未来关于菌糠修复和改良土壤方面研究的建议,以期为菌糠在环境治理和农业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为其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食用菌菌糠土壤改良修复资源化利用

    水稻碳足迹研究进展文献计量学分析

    吕聪娜王冠军赵锐刘茗...
    242-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田减排降碳是实现农业碳中和的重要研究领域,全面梳理水稻碳足迹研究脉络和领域发展前沿,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综合分析近 30 多年来(1990-2023 年)水稻碳足迹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历程、聚焦主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探讨。结果表明:稻田碳足迹研究受到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2009 年后文献数量快速增长,近 10 年来发文量贡献率达 89。2%。领域形成明显的核心研究力量,中国、美国和印度是主要的文献发表国家,发文量占全球总量的 75。9%;该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 10 研究机构中有 6 个机构来中国,中国科学院发文量位居首位。关键词共现热点分析表明,水稻碳足迹研究呈现跨学科发展趋势,在稻田碳排放数量及过程、土壤碳固持速率及潜力、不同管理措施的固碳减排效果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稻田碳固持、碳排放的微生物机制和水稻生产的生态、经济、资源利用等效益综合评价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未来应逐步建立科学合理、标准统一的碳足迹评价方法体系,重点关注农户生产尺度稻田碳足迹定量评估,加强基于碳足迹研究情景分析的实证研究,为降低稻田碳足迹、实现水稻低碳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水稻碳足迹文献计量低碳绿色

    我国商品有机肥料质量状况分析与思考

    孟远夺赵英杰黄耀蓉汪洪...
    25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我国商品有机肥料质量状况,探讨有机肥料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为加强行业质量监管、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汇总统计 2019-2022 年全国 595 个商品有机肥料主要技术指标、限量指标抽样检测结果,参照《有机肥料》(NY/T 525)标准,分析评价我国商品有机肥料质量状况;结合有机肥料产业现状,对比国内外标准差异,对有机质、总养分、水分、酸碱度(pH)等技术指标,总砷(As)、总汞(Hg)、总铅(Pb)、总镉(Cd)、总铬(Cr)以及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等限量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商品有机肥料合格率为 84。5%,2019-2022 年合格率分别为 79。8%、87。8%、83。3%和 85。4%,不合格指标主要是有机质的质量分数、重金属含量、pH、总养分的质量分数和水分的质量分数,不合格率分别为 7。9%、5。0%、2。9%、2。5%和2。4%,多个指标同时不合格现象较为常见。(2)分年度看,2019 年水分的质量分数不合格率为 6。5%,其次是有机质的质量分数、总养分的质量分数和pH,2020-2022 年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不合格率均高于其他指标,其次是重金属含量超标。(3)有机质和总养分的质量分数检测结果变异范围均较大,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39。1%,合格率为 92。1%,年度合格率在 91。8%~94。4%之间;总养分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 8。0%,合格率为 97。5%,年度合格率在 94。4%~99。3%之间;水分、pH和粪大肠菌群数指标合格率均在97%以上,蛔虫卵死亡率指标没有发现不合格现象。(4)As、Hg、Pb、Cd、Cr超标率分别为 1。2%、0。8%、2。4%、1。3%、0。3%,Pb、Cd是主要的安全风险因素,5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和中位值均远低于《有机肥料》(NY/T 525)对重金属限量要求。我国商品有机肥料合格率呈稳步提高趋势,有机质、重金属含量等指标需要重点关注和持续监测;有机肥料标准体系不尽完善,产品标准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有机肥料产业发展需要明确定位和发展方向,构建完善标准体系,优化调整产品标准指标设置,强化风险管控和产品质量监管。

    商品有机肥料质量标准对策建议

    多种方法测定化肥中总镁含量的比较研究

    黄河清王露杨一
    260-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法)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法)测定化肥中镁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分别使用新方法和国家标准GB/T 19203-2003 中的传统方法,对 2 种复合肥料标准物质以及 15 种不同产地、不同镁源、不同镁含量的化肥样品进行测定。t检验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与GB/T 19203-2003 中硝酸-高氯酸电热板消解法的提取结果无显著性差异;ICP-OES法、AAS法和GB/T 19203-2003中容量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ICP-OES法与AAS法的回收率、精密度均优于容量法。微波消解-ICP-OES法的标准物质回收率分别为110%、108%,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0%。微波消解-AAS法的标准物质回收率分别为109%、108%,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9%。与AAS法相比,ICP-OES法的精密度和标准曲线决定系数均更优,标准曲线线性范围更宽,且在实验过程中更加简便、环保,更适用于化肥样品的分析测定。

    镁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微波消解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