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然气地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然气地球科学
天然气地球科学

戴金星

双月刊

1672-1926

geogas@lzb.ac.cn

0931-8277790

730000

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天然气地球科学/Journal Natural Gas Geo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天然气地球科学》(双月刊)属综合性、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评述天然气地球科学的研究进展,报道世界各国开发地壳中常规天然气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介绍我国天然气科技攻关和勘探新成果,促进我国天然气地质学学科的发展,推动我国天然气田的勘探与开发。 近期目标仍以报道烃类气体研究开发为主。长远目标是研究报道开发利用地壳和大气圈中的一切有用气体,及其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目前,该刊主要刊登天然气地质学、天然气地球化学、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和国内外典型气田实例分析研究等方面的文章,同时报道国内外有关天然气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另外,对一些非常规气资源(如天然气水合物、煤层气、深盆气、未熟—低熟烃等)的研究论文在刊物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天然气地球科学》创刊于1990年,16年以来,该刊在我国天然气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成了天然气地学科技工作者的必读刊物之一。 在刊物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先后配合 “八五”、“九五”天然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天然气专项等重大课题的研究进行跟踪报道,为项目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参考资料。《天然气地球科学》主编为戴金星院士,并由一大批国内天然气界知名专家担任编委,适合油气田地学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和有关管理和决策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角度走滑断缝体断裂识别及解释——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为例

    王宝江吴振锋吉娃阿英杨桂林...
    14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断缝体通常发育在沉积盆地中的走滑断裂系统中,断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传统的断裂识别技术表现不佳.现有的针对目的层的断裂解释策略通常采用局部视角,忽视了断缝体断裂的整体特征.通过使用U-ResNet深度学习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所有地层进行了断裂识别.结合倾角导向地震属性切片,揭示了断裂的形成机制、期次和级别,同时也首次估算了NWW向走滑距离.通过分析深部断裂的延伸特征,证实了该区块南部3组NWW向走滑断裂本质上是花状构造,根茎延伸至基底断裂,也证实了基底断裂在多次构造运动中的重新启动.划分了长8段断缝体的剖面和平面样式,并在NEE向断裂上识别出1个菱形—拉分地堑,提供了NEE向断裂走滑运动的地震证据.此外,还发现了3处纺锤—凹陷断裂组合,解释了雁列式—阶梯断裂的形成原因,并给出了有利的断缝体组合样式及其在平面上的分布位置.研究表明,采用深度学习断裂技术和全视角解释策略,有助于揭示复杂高角度走滑断缝体的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断缝体走滑断裂深度学习U-ResNet断裂组合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侵入岩发育特征及对储层成像的影响

    李伟韩龙刘军刘海军...
    155-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塔里木盆地顺北东部地区奥陶系持续获得重大油气勘探突破,其得益于碳酸盐岩断控缝洞型优质储集体的有效地震识别与分布预测.随着勘探工作向顺北西部地区推进,上奥陶统发育多套复杂侵入岩,导致地震成像效果差,断裂和储层识别难度大,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的勘探进程.基于实钻、3D地震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对顺北地区上奥陶统内发育的侵入岩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中下奥陶统储层地震反射正演模拟,建立了多种复杂侵入岩与缝洞型储层的地质模型.正演模拟表明:侵入岩边界部位会造成地震剖面上的相位错断,甚至影响上奥陶统底面形成假象断层;近水平厚层状、多层叠合发育的侵入岩还会造成中下奥陶统的储层段内形成不易识别的多次波,对断控储集体形成的串珠状反射起到能量补充作用,导致串珠状反射能量增强,被误识别为有利储层反射特征.通过正演模拟与地震属性的有效结合,明确了研究区内假断层的识别方法,量化了侵入岩厚度与下伏串珠状反射能量强度的关系,以及侵入岩对储层成像的影响程度,有效提高了断裂识别的可靠性和储层描述的精度,为研究区及周边地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顺北地区正演模拟侵入岩断控缝洞型储层走滑断层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深层烃源岩和原油生物标志物类型划分及油源

    李梦勤姚超陈方方何涛华...
    166-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下古生界深层复杂原油的来源,对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及原油开展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通过自然演化—热模拟实验对比,揭示了部分芳烃类指标的高稳定性,尤其是1-烷基-2,3,6-芳基类异戊二烯(2,3,6-AIPs)具有极强的抗次生改造能力.综合评价生烃潜力明确了5套[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Є1y)、中下奥陶统黑土凹组(O1-2h)、西合休剖面中奥陶统(O2x)、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O2-3s)和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O3l)]富有机质烃源岩,并根据稳定的芳烃指标将其划分为"低盐—绿藻"型、"高盐—甲藻"型和"透光厌氧—绿硫菌"型3类,将原油划分为"透光厌氧—绿藻"型和"透光厌氧—绿硫菌"型2类.其中,"透光厌氧—绿硫菌"型烃源岩主要发育于Є1y,与盆地内(塔中、塔北地区等)几乎所有原油类似,都含有2,3,6-AIPs.油源对比和混源油定量解析也证实该类烃源岩对盆地内原油的重要贡献.因此,后期精细刻画该类含特殊生源—环境组合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将会为研究区甚至全球类似盆地深层复杂原油的精准勘探提供重要参考.

    1-烷基-2,3,6-芳基类异戊二烯绿硫菌透光厌氧环境抗次生改造能力深层油气勘探塔里木盆地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王超群李凤杰王佳
    18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与沉积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进行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分析是研究沉积古环境的有效手段.川东北地区二叠纪是地质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但关于其地球化学特征和古海洋环境的研究还较薄弱.选取羊鼓洞剖面吴家坪组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露头剖面实测与室内镜下薄片鉴定,结合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探讨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沉积古环境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Sr/Ba和Th/U指示羊鼓洞剖面吴家坪组沉积期处于海相咸水环境;②V/Cr、V/(V+Ni)和Ni/Co等沉积环境古氧相的指标显示羊鼓洞剖面吴家坪组沉积时期古环境处于贫氧—缺氧状态;③Sr/Cu和Rb/Sr值表明沉积时期的古气候主要以干旱环境为主;④原始物源具有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亲和性,(La/Yb)N—ΣREE的对应关系反映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沉积岩.

    川东北地区吴家坪组二叠系羊鼓洞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古环境

    "煤岩气、氦气和氢气形成与富集"专辑征稿启事

    《天然气地球科学》编辑部
    1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