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占斌

双月刊

1009-2242

journal@ms.iswc.ac.cn

029-87012707

712100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它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国内外10多个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全国农业类期刊中多次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草地生产力提升的水氮调控模式

    汪爱霞马彦麟齐广平康燕霞...
    32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西北干旱草原区天然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以及人工草地生产力低下等问题,研究种植模式和水氮调控对牧草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获得高产高效的草地管理模式.以3年生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2018年播种)为试验材料,分析种植模式(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D1,无芒雀麦单播D2)、施氮(纯氮)量(N1:60 kg/hm2;N2:120 kg/hm2)和灌水量(以灌水下限占田间持水量θf的百分比计,轻度亏水65%θf、中度亏水55%θf、重度亏水45%θf分别记为W1、W2、W3,灌水上限均为85%θf)3个因素对牧草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加灌水量和施氮量有利于牧草株高和茎粗的生长,与W3N1处理相比,W1N2处理混播苜蓿、混播无芒雀麦和单播无芒雀麦三茬平均株高分别增加27.41%,20.26%和26.55%,茎粗分别增加11.32%,4.11%和20.98%;混播对无芒雀麦株高有促进作用,对茎粗有抑制作用.(2)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W1N2处理牧草年产量和粗蛋白(CP)含量最高,与W3N1处理相比,W1N2处理下混播牧草年产量、CP含量分别增加42.16%,27.00%,单播牧草年产量、CP含量分别增加38.59%,37.26%,混播牧草ADF和NDF分别降低19.56%和33.86%,单播牧草ADF和NDF分别降低21.29%和25.53%.(3)随着灌水量的增加,IWUE和WUE减小,PPFPN增大;增加施氮量,混播模式IWUE、WUE和PFPN均减小,单播模式IWUE和PFPN减少,WUE增大.(4)基于主成分分析得出,混播模式轻度亏水(灌水下限65%θf)高氮量(120 kg/hm2)处理综合得分最高,为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牧草的种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水氮调控喷灌豆禾混播产量品质主成分分析

    15N示踪法研究生物炭施用对水稻—土壤系统氮肥去向的影响

    陈照明王强刘晓霞林海忠...
    33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及损失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结合15N示踪技术,分析了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稻生物量、氮素积累量、肥料氮去向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N0)、单施化肥(CF)、施化肥配施0.5%生物炭(BC1)、施化肥配施1%生物炭(BC2)和施化肥配施2%生物炭(BC3).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BC2和BC3处理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9.3%和22.0%.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水稻氮素积累量和表观利用率.施用生物炭的水稻籽粒肥料氮积累和总肥料氮积累量较CF处理分别提高18.6%~23.4%和18.5%~26.5%.然而,施用生物炭处理与CF处理之间的籽粒土壤氮吸收量没有显著差异.BC1、BC2和BC3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0.4%,28.5%和29.3%,均显著高于CF处理(24.1%).施用生物炭有利于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从而减少损失.因此,施用生物炭的肥料氮损失率(25.7%~27.5%)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38.4%).与CF处理相比,高量施用生物炭(BC3)显著降低氨氧化细菌的amoA基因拷贝数,但施用生物炭对氨氧化古菌丰度没有显著影响.综上表明,施用水稻秸秆生物炭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同时还是有效减少氮素损失的一种有效措施.

    生物炭水稻氮肥利用率氮肥去向

    大沽河流域农田土壤磷有效性及全磷淋失影响因素试验

    李利霞武桂芝于宗民刘耀辉...
    337-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青岛市大沽河流域砂壤、河潮土、砂姜土 3种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土柱试验,研究土壤pH、温度、含水率等理化性质与生物炭和氮肥配施对土壤有效磷(Olsen—P)和全磷(TP)淋失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农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减少全磷淋失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种土壤的pH在偏中性或弱碱性时磷素有效性最高,pH偏酸性时,土壤全磷淋失量较大;3种土壤不同土层中的Olsen—P含量随含水率的增加表现为不同的变化规律;3种土壤的磷素有效性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全磷淋失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生物炭和氮肥配施(T1~T7)处理下均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作用效果依次为生物炭和氮肥联合施加>单加生物炭>单加氮肥,当氮肥和生物炭比例为2 ∶ 1时,土壤磷素有效性最高.生物炭与氮肥联合施加对土壤全磷淋失的抑制效果优于单独施加生物炭,氮肥对全磷淋失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土壤全磷有效磷淋失生物炭

    不同有机肥对矿区复垦土壤磷素累积及淋失风险研究

    李媛郝鲜俊高文俊杨杰...
    34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定位培肥矿区复垦土壤过程中不同有机肥对土壤磷素累积状况及环境流失风险的差异.以山西省孝义市采煤塌陷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和化肥在4个施磷水平下(0,25,50,100 kg/hm2)培肥4年后对矿区复垦土壤全磷、Olsen—P、Mehlich3—P、CaCl2—P以及磷饱和度(DPS)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中磷素含量,且施磷量越大,对磷素含量的影响越明显,特别是土壤全磷、Olsen—P和Mehlic3—P,并使CaCl2—P呈增加的趋势;与不施磷处理和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磷饱和度(DPS);总体来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均表现为鸡粪≥猪粪>牛粪>化肥.(2)各施肥处理土壤Olsen—P与Mehlich3—P、Olsen—P与CaCl2—P、Mehlich3—P与CaCl2—P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3)与猪粪、牛粪和化肥处理相比,鸡粪处理对矿区复垦土壤磷素流失风险影响最大,当磷饱和度(DPS)≥39.31%、Olsen—P≥26.24 mg/kg、Meh-lich3—P≥49.06 mg/kg时,土壤CaCl2—P含量迅速增加.因此,可将上述指标作为矿区复垦土壤磷素流失的临界值,超过此值,土壤磷素流失风险加大,需要警惕对地表、地下水体的污染.

    矿区复垦土壤有机肥磷素累积淋失风险

    流溪河水库流域碳氮营养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牛香豫唐国平顾慧陈桃...
    352-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溪河水库流域是亚热带典型的山地河源区,研究此流域的碳氮营养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揭示亚热带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保障水资源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形、气象、土地利用、土壤和实地采样获得的水质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及Elastic Net回归分析法,探讨了流溪河水库流域溪流碳氮营养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枯水期各采样点溪流碳氮营养盐浓度总体变化不大,但空间差异明显,其中NO3-与NH4+浓度具有强相关性.(2)流域坡度大小是引起不同溪流碳氮营养盐浓度存在差异的重要因子,且三级以上坡度对碳氮营养盐浓度变化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3)流域平均相对湿度也显著影响溪流碳氮营养盐的浓度.流域相对湿度越大,溪流的溶解有机碳浓度相对较高,但氮营养物浓度相对较低;同DOC相比,NO3-和NH4+对气象条件变化敏感度较低.(4)土地利用如建成区面积占比等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碳氮营养盐的浓度,表现为建成区面积占比与DOC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此外,森林覆盖度增大会提高溪流DOC和NO3-的浓度,但对NH4+浓度的影响不显著.(5)土壤类型也影响流域碳氮营养盐的浓度,简育低活性强酸土对NO3-浓度产生正面影响,人为堆积土对NH4+浓度产生正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保护和了解碳氮营养物浓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提供有益信息.

    碳氮营养物弹性网络回归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不同条件下生态缓冲带对氟化物面源污染的阻控效果

    徐颖谭婷任劲松李玉...
    361-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缓冲带可有效截留阻控非点源污染物向水体中迁移.选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Linn.))、早熟禾(Poa annua L.)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5种草本植物构建模拟生态缓冲带,通过人工模拟径流试验,探讨不同植被类型、污染物入流浓度、生态缓冲带坡度以及施加生物炭种类条件下,生态缓冲带对径流中氟离子阻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熟禾生态缓冲带对径流中氟化物的阻控效果最好,当流量为0.5 L/min,入流浓度为4 mg/L,坡度为5°时,其对氟化物浓度的阻控效率为13.1%,质量阻控效率为92.6%;当流量为0.5 L/min,入流浓度为8 mg/L,坡度为5°时,其浓度阻控效率为20.6%,质量阻控效率为96.4%;坡度越小,生态缓冲带对氟化物阻控效果越好;当流量为0.5 L/min,入流浓度为4 mg/L,坡度为5°时,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后的生态缓冲带径流阻控效率均有提高,其中草木樨缓冲带最为明显,其地表径流的阻控效率提高23.8%.

    生态缓冲带生物炭氟化物径流阻控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输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李鹏陈璇杨章旗颜培栋...
    368-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输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生长影响,选择适宜的人工林经营措施提供参考.以2 500,3 300,4 500,6 000株/hm2(分别记为M1、M2、M3和M4)4种造林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探究不同密度马尾松林枯落物输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对枯落物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枯落物总蓄积量和持水量表现为M2密度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同时M2密度中枯落物碳、氮、磷、钾养分储量最大,以有机碳为主,占总储量的96.98%.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减少,枯落物层对土壤表层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土壤持水性、孔隙度、pH、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均在M2中最大,有机质和全氮呈现M4>M2>M3>M1,渗透性、全钾和速效钾在M1中最大.枯落物蓄积量和养分储量与土壤粉粒、持水性、孔隙度、有机质、全磷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显示,枯落物总蓄积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均具有显著正相关,而持水性对土壤化学性质具有显著负相关;土壤化学性质对林分蓄积量具有显著正相关,而枯落物养分储量对林分蓄积量具有显著负相关.综上,M2密度下马尾松林枯落物总蓄积量和养分储量较多,能够起到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持水性和孔隙度,并减少速效养分流失,促进根系伸展和延伸,是比较科学的马尾松营林措施.

    马尾松枯落物土壤理化性质结构方程

    不同阳离子组成微咸水灌溉对生菜光合和离子吸收特性的影响

    乔若楠程煜闫思慧罗敏...
    37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微咸水水质对土壤盐分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生菜为供试对象开展盆栽试验,以CaSO4的饱和溶液为对照(CK),向去离子水中添加氯化盐形成不同阳离子组成的微咸水处理(Na+,TNa;Na+/K+比为1 ∶ 1,TNa-K;K+,TK),各处理添加盐分总摩尔量相同,研究灌溉水中不同阳离子组成对土壤盐分、阳离子含量以及生菜光合特性、离子吸收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咸水灌溉下生菜生长季末(播后80天)各处理0-20 cm 土壤饱和提取液电导率(ECe)较播种前和播种后50天显著升高,其中,CK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土壤pH在不同处理和不同土层深度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生长季末土壤盐分阳离子大多积累在表层,与盐分分布一致.(2)与CK相比,单盐离子胁迫(TNa和TK处理)显著降低生菜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P<0.05),从而降低产量,TNa处理最低;而TNa-K处理光合特性虽显著低于CK处理,但高于TNa和TK处理,说明TNa-K处理的盐分离子组成缓解了单个盐分离子对生菜生长的危害,且生菜产量较TNa和TK处理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3)与CK相比,TNa和TK分别显著提高生菜叶片中Na+和K+含量;而TNa-K处理叶片Cl-含量虽然高于CK,但显著低于TNa和TK处理(P<0.05).微咸水中Na+、K+阳离子比为1 ∶ 1的盐分组成维持了生菜植株的离子平衡,缓解了单个一价阳离子对生菜生长的盐胁效应,而对于单个离子来说,Na+对生菜的毒害作用明显大于K+.研究结果为微咸水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微咸水光合特性生菜产量离子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