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土保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李占斌

双月刊

1009-2242

journal@ms.iswc.ac.cn

029-87012707

712100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领域具有影响的最高级别刊物。它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国内外10多个权威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在全国农业类期刊中多次名列第1。目前,刊物的覆盖面已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各种渠道交流至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具有相当广泛的国内外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侵蚀过程顺坡起垄垄沟水力学特征分析

    李坤衡焦剑秦伟殷哲...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垄沟是垄作长缓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汇流路径.明确垄沟的水力学特征,对于模拟东北典型黑土区垄作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至关重要.研究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法,系统分析不同垄作方式、坡度、雨强等条件下垄沟的主要水力学参数和变量.结果表明:不同垄作方式下,坡面侵蚀量整体为窄垄>宽垄>无垄,并与坡度和雨强乘积呈线性正相关.水力半径随雨强和坡度的变化曲线呈对数关系;宽垄水力半径比窄垄高8.4%~11.6%,平均为10.0%.在坡度和雨强相同的情况下,宽垄垄沟糙率整体高于窄垄垄沟糙率;且在坡度递增后,宽垄垄沟糙率相较于窄垄垄沟减小幅度更弱.已有土壤侵蚀模型的坡面糙率建议取值低于本区实际观测值,需结合实际情况对其重新率定,其结果可为研究区土壤侵蚀过程模拟提供依据.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曼宁公式水力半径糙率

    水肥一体化结合植物篱对减缓果园土壤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的效果

    宋科秦秦郑宪清孙丽娟...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降低集约化果园氮、磷流失,减缓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措施.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了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结合田间植物篱对减少果园氮、磷地表径流流失影响,提升沟渠水质量的技术效果.结果表明:果园中构建植物篱提高了发生地表径流的最低日降雨量,减少了径流发生频次,地表径流水发生量比没有植物篱降低19.18%.与常规施肥相比,水肥一体化施肥全氮(TN)、全磷(TP)浓度分别降低31.23%和25.18%;植物篱处理TN、TP浓度分别降低16.74%和13.60%;水肥一体化+植物篱处理径流水中TN、TP浓度最低,分别比对照降低52.32%和43.89%.水肥一体化+植物篱处理TN、TP流失总量分别比对照降低45.38%和36.81%,该处理相对应的沟渠水中TN、TP浓度分别比对照降低23.98%和26.64%.在果园等集约化农田中推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结合植物篱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氮、磷径流流失,减缓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果园水肥一体化植物篱地表径流TNTP

    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人工模拟暴雨条件下不同坡度谷子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

    陈科兵吴发启姚冲
    90-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谷子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究不同生育期谷子在不同坡度下对坡耕地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揭示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侵蚀过程特征和机理.根据试验区现行退耕还林(草)政策、降雨特点及谷子生长特性,在80 mm/h降雨强度和4个坡度(3°,5°,10°,15°)条件下分别对4个生育期(幼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的谷子种植坡面进行人工模拟降雨.结果表明:种植谷子对坡耕地坡面侵蚀过程有明显影响,随着谷子的生长,坡面初始产流时间不断延长,坡面产流曲线更快趋于平稳,坡面平均产流产沙强度逐渐降低,谷子的减流效应和减沙效益逐渐提高.3°与15°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由裸地5.25,1.40 min分别延长至灌浆期12.70,7.63 min;3°与15°坡面平均产流强度在灌浆期分别降低至0.52,0.78 L/(m2·min),平均产沙强度在灌浆期分别降低至0.83,2.07 g/(m2·min);与裸地相比,谷子由幼苗期生长至灌浆期,坡面径流量减少12.27%~48.24%,产沙量减少19.90%~84.00%.研究结果为揭示黄土高原谷子坡耕地侵蚀机理提供参考,并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供科学依据.

    谷子土壤侵蚀坡度模拟降雨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魏艳红焦菊英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优化和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坝控小流域为例,基于人工探槽取样、淤积层次甄别及与产流降雨事件的对应关系,结合1:10000早期地形图与全站仪测量,拟合库容曲线来估算淤地坝泥沙淤积量,进而反演坝控流域的产沙模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延河马家沟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洞儿沟、阎桥和芦渠坝控小流域,自建坝至2016年的多年平均淤积量分别为2748.80,4634.31,3141.17 t;(2)洞儿沟、阎桥和芦渠流域多年平均产沙模数分别为2432.56,3131.29,1794.95 t/(km2·a),依次属于轻度、中度和轻度侵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坝控小流域的最小产沙降雨量均>20 mm以上;(3)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小流域侵蚀产沙影响显著,人类活动明显的阎桥流域多年平均产沙模数大于以林草地为主的洞儿沟流域,而以林地和梯田为主的芦渠流域多年平均产沙模数最小.由此可见,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合理配置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减少小流域侵蚀产沙的有效途径.

    淤地坝产沙模数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黄土丘陵沟壑区

    含根量对秋枫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廖博刘建平周花玉
    104-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含根量对秋枫(Bischofia j avanica)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利用纵剖面法探究了秋枫根面积比沿土层深度的分布规律,基于根面积比的分布范围,分别对7级不同根面积比梯度的重塑垂直根-土复合体试样在4级正应力下进行了改进的大盒直剪试验,定量探究了不同含根量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分析了根-土复合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素土,秋枫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增幅为1%~25%;在相同根面积比情况下,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随正应力的增大而增高,但其增长幅度却相应减小;随着根面积比的增大,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存在最优含根量使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4级正应力下的峰值抗剪强度值分别为100,121,136,142 kPa,对应的根面积比均为0.20%;当根系含量超过最优含根量时,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衰减,衰减率与正应力有关,正应力越大,衰减幅度越小;根面积比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黏聚力的改善,而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秋枫根系固土稳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进一步认识乔木根土相互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秋枫含根量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

    裸露砒砂岩区降雨条件下坡面微地形变化规律

    杨振奇郭建英秦富仓田秀民...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裸露砒砂岩区是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之一,研究裸露砒砂岩区降雨条件下坡面微地形变化规律,对于科学指导植被建设、减轻入黄泥沙有重要意义.以裸露砒砂岩区鲍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聚类和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划分裸露砒砂岩区降雨类型,研究降雨类型对裸露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分析降雨条件下坡面微地形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裸露砒砂岩的自然降雨可以分为4种类型,第1类降雨为长历时暴雨,第2类降雨为长历时的中到大雨,第3类降雨为短历时暴雨,第4类降雨为短历时的小到中雨.(2)第2类降雨的P与土壤流失量间呈良好的抛物线函数关系,I30与径流深间存在多项式函数关系;第3类降雨的P与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间存在多项式函数关系;第4类降雨的I 30与水流含沙量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3)在1个雨季内,裸露基岩坡面微地形坡度的平均值由22.76°增长至23.09°,坡面细沟的细沟密度由0增加至33.73 m/m2,随着坡面微地形持续向利于侵蚀发生的方向发展,坡面产流产沙量随之增加.

    裸露砒砂岩区降雨特征土壤侵蚀坡面微地形

    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生态建设措施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全氮分布特征

    周世璇李鹏张祎马田田...
    119-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氮(TN)作为土壤团聚体形成的胶结物质之一,能加速不同粒级团聚体之间的转化.以黄土高原王茂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S"法及挖剖面法对坡耕地、草地、灌木地、林地及梯田0—60 cm土壤进行分层取样,以坡耕地为对照,探究4种生态建设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TN含量,分析不同深度(0—20,20—40,40—60 cm)、不同粒级(>5,5~2,2~1,1~0.5,0.5~0.25,<0.25 mm)土壤团聚体TN贡献率.结果表明:生态建设显著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其中草地、林地与坡耕地相比,表层土壤>5 mm团聚体分别增加469%和438%,土壤团聚体稳定性(MWD、GMD)增加,在垂直方向上则表现为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较之坡耕地,草地、灌木地、林地及梯田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土壤团聚体TN含量,其中林地团聚体TN储量(36.53 kg/m2)最高,灌木地(32.12 kg/m2)、草地(20.30 kg/m2)及梯田(18.62 kg/m2)TN储量较坡耕地分别增加131%,46%,34%,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不同生态建设类型对团聚体TN含量的影响逐渐弱化.随着坡耕地-草地-灌木地-林地的自然演替过程,<0.25 mm团聚体TN贡献率呈降低趋势,梯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坡耕地的土壤结构,粒径范围在5~0.25 mm的土壤团聚体TN含量近乎达到草地的恢复水平,但>5 mm团聚体的恢复空间尚且较大.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土壤团聚体土壤TN贡献率

    汇流强度、坡度及侵蚀泥沙颗粒分形对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的影响

    冯志倩娄永才齐星圆高照良...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汇流强度、坡度和侵蚀泥沙颗粒分形对堆积体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选用3种土壤(风沙土、红土、塿土),4个汇流强度(8,12,16,20 L/min),在3个坡度(28°,32°,36°)堆积体坡面上进行野外径流冲刷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汇流强度和坡度的交互作用对坡面平均流速的影响最大.3种土壤坡面流流速均随汇流强度的增加递增1.00~1.49倍,均随坡度增加递增0.99~1.29倍.(2)汇流强度、坡度、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坡面平均产流率影响最大,而汇流强度对径流量影响最大.3种土壤下垫面坡面产流率、径流量均随汇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别递增1.09~6.10,1.05~5.74倍,均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分别递增0.80~2.59,0.82~2.59倍.(3)汇流强度和坡度的交互作用对产沙率和产沙量影响最大.3种土壤坡面产沙率、产沙量均随汇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别递增1.17~5.67,1.17~5.20倍,均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分别递增0.96~3.32,0.94~7.54倍.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土质的工程堆积体坡面土壤侵蚀预测及流失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汇流强度坡度土壤颗粒分形土壤侵蚀工程堆积体

    三峡山地不同坡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及水力学性质

    李文政刘目兴易军张海林...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地不同坡位的土壤水力学性质研究可为地表水文过程预测和坡地生态修复提供参考.通过采集三峡库区大老岭林区山地不同坡位的原状土样,测定饱和导水率、当量孔径、水分库容等水力学参数,利用V-G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评价不同坡位土壤的渗透性能和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坡顶土壤的入渗性能最好,平均饱和导水率为108.54 cm/d,其他坡位平均饱和导水率为34.81~47.56 cm/d.坡顶土壤的持水能力最差,吸力值从0增至100 kPa,含水量下降幅度最大(63.67%),其他坡位下降幅度在46.36%~52.07%.坡顶土壤大孔隙体积比最大可达20.95%,其他坡位在12.27%~16.58%.田间持水量库容占总库容的百分比以坡顶土壤最小(45.24%),其余在60.08%~65.33%.用V-G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各样点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拟合效果较好.饱和导水率与大孔隙体积比、砂粒含量呈正相关,与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呈负相关.V-G模型参数α与进气值相关,α值越小,持水能力越强.试验中α值与砂粒含量、大孔隙体积比呈正相关,与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呈负相关.砂粒和大孔隙越多,土壤持水性越差.参数n的取值影响拟合水分特征曲线的弯曲程度,n值越小,曲线越平缓.试验中n值与砂粒含量呈正相关,与粉粒含量呈负相关.砂粒含量越多,随吸力增大土壤排水越快.可见,山地坡面顶部土壤的持水能力最差,渗透能力最强,其他坡位差异不显著,V-G模型拟合的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

    山地土壤入渗能力持水能力坡位三峡库区

    永定河(北京段)滨河带藤本和次生乔木林土壤优先流特征

    侯芳杨志程金花王通簙...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永定河(北京段)滨河带的藤本植被和次生乔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法和根系分析法,利用形态学和统计分析学的解译手段,对得到的剖面染色图片进行优先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藤本植被覆盖的样地基质流深度比次生乔木林小5.48 cm,优先路径的通道数量比次生乔木林多67%.藤本植被的优先流现象更明显,平均染色面积比(34.17%)、优先流比(69.44%)和长度指数(457.79%)分别比乔木样地大9.89%,18.66%,25.71%.2种覆被状况下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藤本植被覆盖下土壤表层0—10 cm根长密度是次生乔木林样地的2.96倍.2种覆被状况下的染色面积比和根长密度关系曲线拟合较好,藤本样地相关指数R2高达0.97.在相同外界条件下,藤本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比次生乔木林土壤优先流程度更大.

    滨河带藤本植被根长密度优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