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然气与石油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然气与石油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天然气与石油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宋德琦

双月刊

1006-5539

cnpc-ngo@cnpc.com.cn

028-86014479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升华路6号

天然气与石油/Journal Natural Gas and Oi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石油管理局勘察设计研究院主办的技术性期刊。以推广国内外油气田地面建设先进技术为办刊宗旨。主要报道油气储运、油气加工、通信与自动控制、腐蚀与防腐、机械设备、电力、热工、采暖通风、环境保护、给排水、工程地质及测量、工业与民用建筑、技术经济、计算机应用、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上低渗砂砾岩气藏岩石力学参数建模

    江锚彭成勇周东红牛涛...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低渗砂砾岩气藏需要储层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气流,杨氏模量、泊松比、水平主应力及脆性指数是模拟和优化砂砾岩储层高效改造的基础参数.针对海上砂砾岩储层岩性、物性参数横纵向变化大,岩石力学及地应力参数准确表征难度大的问题,以海上低渗砂砾岩气藏开发层位为研究对象,在岩心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岩石力学参数标定,得到岩石力学参数与声波、密度测井参数解释模型,实现动态及静态参数的互换,进而计算弹性力学参数.利用弹性波动理论结合常规测井资料计算岩石力学参数,在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建立三维泊松比、弹性模量和地应力场等岩石力学参数模型,为海上低渗砂砾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价和精细化裂缝形态模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孔店组砂砾岩岩石力学参数可压裂性指数地质建模

    掺氢天然气输送与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施纪文陈石义王涛喻树楠...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能作为一种零碳高效的能源载体和化工原料,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和构建绿色低碳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在制约氢能产业化应用的诸多因素中,氢气的长距离输送是关键.依托现有成熟的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和健全的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掺氢天然气管道输送有望实现远距离、大规模、低成本的氢能输运.首先综述了掺氢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的可行性、应用和示范项目;围绕掺氢天然气的分离提纯探讨了变压吸附、膜分离及变压吸附和膜分离耦合工艺的应用情况;最后基于川气东送管道估算出掺氢天然气输送、提纯氢的成本为 14.89 元/kg.相关研究可为掺氢天然气输送与纯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氢气输送掺氢天然气变压吸附膜分离成本

    基于改进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天然气脱硫装置故障诊断方法

    何宇琪张波王俊超熊鹏...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脱硫故障诊断方法反应慢、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根据Mercer理论,改进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核函数及其参数,建立了一个由多项式核函数、Sigmoid核函数和高斯径向基核函数复合成的改进核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核函数的SVM天然气脱硫装置故障诊断方法.相对于传统SVM,改进SVM体现了各单一核函数的优点,并具有更好的学习效率及诊断准确率,在小样本数据条件下仍然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利用HYSYS软件建模并与现场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由实验结果可知改进SVM的误差率降低到传统SVM误差率的约30%,验证了新方法能有效提高脱硫装置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研究结果有助于天然气脱硫装置故障诊断系统工作的智能化开展,同时也为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改进核函数支持向量机HYSYS天然气脱硫故障诊断

    正交试验及响应面优化在乙烷回收中的对比

    李斐杨冬磊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部分干气再循环乙烷回收工艺进行富气乙烷回收时能耗高的问题,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灵敏度分析法优选出对乙烷回收率和总压缩功耗影响较大的4 个工艺参数及其最优值范围.再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响应面法进行参数优化,响应面法从方差分析、帕累托图分析和优化等方面得出最佳工艺参数脱甲烷塔压力为 2 800 kPa、低温分离器温度为-47.54℃、外输干气回流比为14.8%、低温分离器气相分流比为 14.02%、乙烷回收率和总压缩功耗分别为 93.43%、7 694.05 kW,乙烷回收率和总压缩功耗均优于正交试验结果 92.87%、7 784.05 kW.在参数较小情况下,考虑减少试验工作量推荐选用正交试验法.但通过响应面法建立的二次回归优化模型,不仅可以优化工艺参数,也可以量化参数间交互作用对乙烷回收率和总压缩功耗的影响,为现场工艺参数调整提供理论基础.

    富气乙烷回收正交试验响应面优化交互作用

    多种运行工况下离心泵组的管道应力分析

    南欢李宸轩张军文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港码头靠泊船型大小不一,船舶自带泵流量、压力不固定,当码头与库区距离远,船舶自带泵压力不够时,需在码头增设多台加压泵,且为适应大小不同的船型,匹配多台泵的组合运行方案.该码头加压泵选用离心泵,为解决不同运行方案下离心泵的管口受力和力矩过大的问题,根据 API 610 Centrifugal pumps for petroleum,petrochemical,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标准,利用CAESAR Ⅱ应力分析软件,以离心泵组最近的管道固定点为分析单元,给出备用泵管道温度的计算方法,将离心泵及进、出口管道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经对多种运行工况下离心泵管口及进、出口管道的详细应力分析,通过改变管道走向,给出了满足标准要求、便于操作检修、整齐简洁的离心泵进、出口管道布置方案.研究结果对多种运行工况下离心泵组的管道布置具有指导意义.

    离心泵管道应力分析多种运行工况码头CAESAR

    输气管道工程热煨弯管标准编制和设计制造技术分析

    张有渝陈学文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感应加热弯管标准编制的发展历程并介绍标准的重要内容,分析感应加热弯管外弧侧壁厚减薄率C计算公式的符号含义;分析感应加热弯管和钢板加热压制组焊弯管成形前后壁厚与应力变化,指出当前油气输送管道设计规范关于热煨弯管壁厚设计计算存在的分歧,提出变壁厚弯管和等壁厚弯管概念及其应力分布和壁厚计算方法;以ASME B31.3-2010《工艺管道》关于弯管壁厚计算公式的规定和感应加热弯管水压爆破试验启裂口位置实例予以佐证.建议相关设计规范对热煨弯管壁厚计算公式予以修改和完善.以热煨弯管应力分布状态和弯管强度条件下的危险位置为依据,提出双壁厚弯管概念和结构.

    输气管道热煨弯管感应加热母管环向应力壁厚计算变壁厚弯管等壁厚弯管双壁厚弯管壁厚减薄率

    天然气管道电驱压缩机抗晃电技术应用研究

    吕开钧王维斌贺淘宋磊...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驱压缩机是天然气管道输气作业的核心设备,受电源线路、供电设备等外界因素影响时产生电压暂降(又称晃电)而停机,影响天然气正常输送,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过分析供电系统晃电对压缩机工艺操作流程产生的影响,从工艺控制、供电系统及设备功能等方面对电驱压缩机抗晃电需求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整体解决方案,并应用于电驱压缩机及配套辅助设施,各项措施和技术指标均满足电驱压缩机多变工况、安全运行的要求.抗晃电主要措施相互关联、同时工作,共同保证电驱压缩机连续运行,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设计、建设、运维具有指导意义.

    抗晃电电驱压缩机重启重试喘振控制

    高Fe、高CO2地下水综合处理工艺研究

    卢亚萍茹瑞英王鹏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油田采用高Fe、高CO2 地下水作为注水补充水源,类似水质的综合处理工艺在国内外应用较少,因此制定经济合理的水处理工艺十分必要.通过调研脱气处理设施、除Fe设施,经过工艺对比、实验模拟,研究出一套技术可靠、经济可行的地下水综合处理工艺.模拟实验验证某油田地下水总Fe含量从71 mg/L降至0.5 mg/L,游离CO2 含量从225 mg/L降至10 mg/L,总悬浮固体(Total Suspended Solid,TSS)含量从98 mg/L降至 10 mg/L,溶解氧含量从 1mg/L降至0.05 mg/L,均达到油田注水指标要求.研究结果对高Fe、高CO2 地下水处理的工艺路线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油田注水地下水除Fe除CO2脱氧水处理工艺

    我国渤海首口超深井获高产油气流

    杨寒
    139页

    LNG接收站管廊结构设计

    王凯锋魏雄标宋广然卢晶...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化天然气(Liquified Natural Gas,LNG)接收站管廊作为各类管线支撑结构,连接码头卸料、站内储存、气化、外输等工艺单元以及公用工程,布置、荷载及工况较多,对接收站工程量影响较大,对工期、后期维护要求高.在项目初设阶段,管廊结构形式的选择可为业主预算提供基础;在详设阶段,对总包方的成本及工期控制至关重要.以某新建LNG接收站为例,综合考虑管线荷载、布置、工况、施工、经济因素,提出管廊选型依据,进行具体建模;计算分析对比管廊正常操作、水击两种基本工况的差别,提出了包络设计;同时同条件对比了砼—钢混合结构与全钢结构管廊的经济差别,方便项目决策.管道荷载准确性对管廊结构设计影响较大,因此设计前期对专业互提条件需引起足够重视.研究结果为后续LNG接收站管廊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接收站管廊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