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铜仁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铜仁学院学报
铜仁学院学报

王大忠

双月刊

1673-9639

xbtu07@vip.163.com

0856-5223394

554300

贵州省铜仁市清水大道103号

铜仁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进路、历史进程及价值展望

    马彦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余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伴而行,互为关联,从文化上思考中国的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的主题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中呈现三条不同的进路:西化派的现代化路径是全盘西化,他们是文化虚无主义的代表;现代新儒家主张消除文化与政治的纠缠,重建传统的形而上,恢复儒学的道统地位,是保守主义的代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创新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明的一次升维提级,也是人类现代文明新形态开创性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贵州实践

    安婕宇宋小红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新篇章.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石,是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在生成逻辑上具有相通性、在价值维度上具有一致性、在发展目标上具有契合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回答了乡村文化振兴之问、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之向,为乡村文化振兴指明了实践路径.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加快推进贵州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夯实政治基础;坚实人民立场,激活主体力量;弘扬主流价值,推进文化建设;挖掘文化资源,赋能发展潜力;推动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文化思想乡村文化振兴贵州实践

    班彪《王命论》及其经典化历程

    龙文玲张莹莹
    18-2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命论》创作于两汉之际,当时政局剧变、思想混乱.班彪有感于时事多艰、隗嚣企图据陇称雄的现实,作文希望能警醒隗嚣以救时难.文章融史论于政论,从天道、人事两个角度阐释了刘氏获得政权之因,特别强调统治者"顺天应民"的重要性,体现了班彪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力,客观上反映了身处乱世的人民渴望统一和平的集体愿望.该文最早被班固《汉书·叙传》有意收录,随着《文选》等汉魏六朝早期典籍的载录,以及众多文人的化用、模仿、评析,最终成为代表东汉论体最高成就的典范作品.班彪对历史与现实敏锐观察,融史论于政论的高超技巧,析理透彻的论说方式,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班彪《王命论》经典化

    守正出新:屈大均古体诗的用韵艺术——兼论《怡怡堂诗韵序》的韵学观

    黄金灿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屈大均古体诗用韵艺术具有守正出新的鲜明特色:五言古诗以一韵到底为正体,多用古韵通转是其一大特色;七言古诗以换韵为正体,"三三制"韵式是其一大特色.五七古正体之外,亦有"变体"的创作实验.屈大均另有《怡怡堂诗韵序》一文,系统表达了其韵学观,具有与用韵实践相印证的特殊价值,也有助于展示清代韵学进入诗学的具体路径.

    屈大均古体诗一韵到底古韵通转换韵

    数字化时代英语文体写作的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

    赵翔宇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主要聚焦于单一的语言模态,这一教学范式已经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对多元能力人才的需求.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英语文体写作教学的多模态理论框架.这一框架基于情境语境,运用多模态符号系统来促进学习者对信息的构建与表达,从多媒介学习资源的整合、多模态师生互动策略的创新、沉浸式学习环境的营造以及多模态作业的设计与展示四方面,对英语文体写作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性阐述.教学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写作技能,增强沟通与情感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期为二语写作领域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数字化时代多模态教学模式英语文体写作

    融合"七性"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胡萍
    42-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教学是新工科人才培养主阵地,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按照"模式构建-实证应用-成效分析"的思路,基于工科教学模式变迁,结合项目式学习在教学设计、评价方法、交互活动、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构建了融合"七性"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经过五轮工科教学应用优化,通过多模态数据分析,验证了其在提高教学成效方面的有效性.最后从教学模式的实施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供参考.

    新工科混合式教学多模态数据教学模式

    吴泽霖民族学田野实践及其田野观管窥

    张柳丹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学研究是吴泽霖一生中最为热忱、研究最为深入、成果最为斐然的领域.他曾多次亲赴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研究,写就了丰富的田野民族志,并对田野调查有独到的见解.通过对吴泽霖田野调查观点和见解的梳理,吴泽霖的田野观可以简要概述为:学以致用,学术为现实服务;学科综合,自觉进行方法论探索;着眼细节,从局部研究整体;关注妇女,强调女性角色在田野调查中的价值四个方面.其思想见解极具深邃性与前瞻性,是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学术遗产和精神财富,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吴泽霖民族学田野实践田野观

    《康熙字典》文字考释七则

    肖峰
    60-6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熙字典》中的讹误不少.经考释,"(丙)"为"邴"之讹,"(贺)"为"鄮"之讹,"(广)"为"匀"之讹,"伒"为"仰"之讹,"(手)"为"斥"之讹,"(封)""(银)""(银)"为"厥"之讹,"(琛)"为"橜"之讹,"(噃)""(杳)"为"噃"之讹,"哝"为"噮"之讹.

    《康熙字典》"(丙)""(贺)""伒""(封)"

    南阳方言情态动词"腔"及其否定关联

    李玉晶
    69-7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腔"在南阳方言有情态动词用法."腔"表推测,是认识情态词."腔"在这一意义的基础上形成7 种常见的搭配形式,即"腔着""腔得着""腔不着""十腔九稳""不腔""不腔吧""没腔"."腔"和否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不腔"这一形式同时实现了认识情态的三个梯度:可能;不一定;不可能."不腔吧"表示说话人的不可思议与惊讶,即"不会吧",表达了与说话人预期相反的非预期信息,其内部结构相对凝固,有叹词化倾向."没腔"表示尴尬和没意思,有词汇化倾向.

    情态动词情态的梯度南阳方言

    末未诗歌:地域、知性和传统

    龙潜李益茜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末未诗歌的地方性,不仅有黔东地域的客观环境特征,也有诗人审美和情感的独特体验.末未擅于捕捉生活中美好瞬间,注重诗歌的完整和知性,使诗歌超越生活并得以升华.末未诗歌是对中国传统田园诗歌的继承和发展.童年经验为其诗歌创作提供素材,奠定审美经验和情感倾向基调.末未诗歌创作主题和审美追求对贵州乃至中国诗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末未诗歌地域知性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