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壤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壤通报
土壤通报

张玉龙

双月刊

0564-3945

trtb@chinajournal.net.cn

024-88487155

110161

沈阳市东陵路120号(沈阳农业大学62信箱)

土壤通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土壤学会主办、沈阳农业大学承办的土壤学与肥料学学术期刊。为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营养与施肥、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成果、专题文献评述、国内外新技术及学术研究动向等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营养与施肥、水土保持及其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院校师生及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沼液长期施用对白三叶草地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习彦花程辉彩刘敬林勇...
    1080-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白三叶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长期连续施用源于青霉素菌渣的沼液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方法]基于 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测定连续施用沼液对白三叶草地土壤pH、电导率、土壤肥力、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评估其对土壤的潜在重金属污染和抗生素残留风险。[结果]连续 5年施用沼液的土壤肥力显著提高,有机质、氨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 19。95%、4。18%、39。57%、8。66%和 20。17%,亦可有效改善土壤pH和电导率。未检测到青霉素G的残留,亦未引起三叶草土壤重金属超标,反而显著降低了铅(Pb)、铬(Cr)、汞(Hg)的含量。此外,显著增加了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对土壤细菌物种的α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丰度。土壤pH和EC是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最主要的环境因子。[结论]在草地土壤中连续 5年施用源于抗生素菌渣的沼液,可显著提高白三叶草根际土壤肥力,有效减缓土壤碱化,改善微生态环境质量,并未引起土壤中的抗生素残留及重金属安全问题。该结果可为抗生素菌渣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后沼液的安全还田提供数据支持。

    沼液草地土壤肥力特征重金属环境质量

    青藏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风险评估

    吴婷李瑞张亭李鑫...
    1089-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摸清青藏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污染风险评价,为沿路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沿青藏公路(西宁-那曲段)选择 37个典型路段进行实地调查与土壤采样,由路基向外采集 0 m、50 m和100 m处的表土样品共 122个,测定土壤中的镉(Cd)、铅(Pb)和砷(As)含量。分别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Ip)、地累积污染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依据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进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青藏公路沿线土壤中Cd、Pb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13±0。05、33。20±14。64和 18。10±18。25 mg kg-1,均大于土壤环境背景值。从路域横向变化趋势来看,公路路基边坡底部(0 m)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大于 50 m和100 m处,且随公路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内梅罗污染指数的范围为 0。17~0。88,总体位于未超标的安全线以下,但在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存在局部超警戒值的点位。三种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Cd在大多数点位为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的范围,另外两种重金属为无污染;公路沿线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整体上属于轻微污染水平,但在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局部存在 150<RI<300的中度污染点位。[结论]青藏公路沿线表层土壤中Cd、Pb和As三种重金属平均值含量均高于背景值,其中Cd的污染风险相对较高。土壤重金属含量整体上与距公路水平距离呈反比,格尔木-唐古拉山段相对较高且局部存在中度污染风险。

    重金属路域土壤青藏公路污染特征污染指数

    叶面肥与竹炭有机肥对土壤-稻虾系统镉吸收的影响及其健康评价

    肖罗长倪才英黎衍亮刘鑫...
    1099-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究不同修复材料对镉(Cd)污染稻虾种养系统的修复效果。[方法]本研究以南方稻虾田为对象,设计了叶面肥和竹炭有机肥及其组合共 6组不同处理类型(对照CK,T1为叶面喷施硒肥,T2为叶面喷施L-半胱氨酸,T3为竹炭有机肥,T4为竹炭有机肥+硒肥,T5为竹炭有机肥+L-半胱氨酸);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土壤不同形态Cd含量、水稻植株各部位以及小龙虾Cd含量;运用结合强度指数、迁移率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膳食风险指数分别对土壤、水稻各部位、小龙虾Cd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T3~T5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较CK处理显著上升,上升幅度分别为 5。71%~6。12%和 3。28%~4。23%。DTPA提取态Cd含量处理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 18。46%、19。81%和 17。59%。土壤酸可提取态分布比例显著下降、残渣态分布比例显著上升,有效降低了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此外,T1~T5处理水稻植株根、茎、叶、稻米Cd含量较CK处理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18。28%~84。68%、26。92%~93。08%、21。79%~88。46%和 27。76%~96。84%。各处理的稻米膳食风险指数及水稻植株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顺序为CK>T3>T1>T2>T5>T4。[结论]施加竹炭有机肥+叶面阻控剂处理降Cd效果更佳,更有利于保障研究区的稻谷安全,降低水稻茎叶还田利用和人体食用健康风险。

    土壤Cd污染稻谷风险评价竹炭有机肥叶面阻控剂

    绿肥秆秸和玉米秆秸配施钝化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镉有效性的影响

    阮彦楠吕本春杨伟王应学...
    1110-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绿肥秆秸和玉米秆秸作为有机物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也存在增加土壤活性镉(Cd)含量的可能性。通过研究绿肥秆秸和玉米秆秸配施钝化剂,准确评估两种秸秆与钝化剂配施体系对土壤重金属Cd有效性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豆科绿肥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秸秆和玉米秸秆配施不同钝化剂(生物炭、硅肥、钙镁磷肥)后,土壤理化性质及Cd有效性的变化。[结果]单施绿肥秸秆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脲酶含量,降低土壤pH值;单独施用玉米秸秆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脲酶和pH值。而用绿肥秸秆、玉米秸秆和钝化剂配施处理土壤,与单独用有机材料处理的土壤相比,绿肥秸秆配施生物炭、硅肥、钙镁磷肥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脲酶和pH值;而玉米秸秆配施生物炭、硅肥、钙镁磷肥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脲酶和pH值。单独施用绿肥秸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镉的含量(23。20%,P<0。05),而单施玉米秸秆处理对土壤有效Cd无显著影响。与单施绿肥秸秆处理的土壤相比,绿肥秸秆与生物炭复合处理的土壤钝化效率最高(26。88%);与单施玉米秸秆相比,玉米秸秆与钙镁磷肥复合处理的钝化效率最高(为 25。17%)。在土壤环境因子与Cd生物有效性的相关性分析中,土壤有效Cd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在土壤性质中,有机质对土壤Cd有效性影响较大;在所有处理中,绿肥秸秆配施生物炭对土壤有效Cd钝化效率最高(43。93%)。[结论]在绿肥秸秆和钝化剂配施体系中,绿肥秸秆和生物炭配施对土壤Cd钝化效果最佳;在玉米秸秆和钝化剂配施体系中,玉米秸秆配施钙镁磷肥对土壤Cd钝化效果最佳。因此,推荐绿肥秸秆配施生物炭或者玉米秸秆配施钙镁磷肥来降低Cd污染地区土壤Cd活性,有利于Cd污染土壤的修复。

    光叶苕子玉米秸秆钝化剂

    包膜锌肥与石灰联合施用对水稻植株不同部位镉累积的影响

    黄芸培贺信卢成芳张臻...
    1120-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包膜缓释锌肥及其与石灰联合施用对水稻的降镉效果。[方法]本研究制备了水基聚丙烯酸酯包膜锌肥,设计了对照(不施锌肥和石灰)、单独施用常规锌肥、包膜锌肥、石灰、常规或包膜锌肥与石灰联合施用等 6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各处理对土壤有效锌(Zn)、镉(Cd)含量及水稻植株各部位Cd积累的影响。[结果]①基施包膜锌肥后 4~50 d期间土壤水溶态Zn浓度比施用常规锌肥处理高 0。56~2。96倍;相较于不施锌肥和石灰的对照处理,施用包膜锌肥使分蘖期水稻根系和茎叶Zn浓度升高 35。4~36。6%,而施用石灰使分蘖期水稻根系和茎叶Zn浓度下降 29。4~43。4%。②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包膜锌肥使茎叶Cd含量下降 36。4%,成熟期水稻糙米Cd浓度下降 34。0%,降镉率比常规锌肥提高了 9。6%。施用石灰使土壤CaCl2 提取态Cd浓度下降 74。7%~92。7%,但根系至糙米Cd转运系数提高了 42。1%,糙米Cd浓度仅下降 43。1%。③相较于单独施用包膜锌肥和石灰处理,包膜锌肥与石灰联合施用对水稻糙米的降镉率分别提升了 25。1%和 16。0%,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包膜锌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外源锌在土壤中的有效期,强化水稻全生育期Zn-Cd拮抗作用,对水稻的降Cd效率有一定的提升,与石灰联合施用可进一步降低水稻糙米Cd含量。

    镉污染缓释锌钝化水稻糙米转运

    不同硼肥施用对冬小麦籽粒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谢梦婵丁娜赵鹏张堃...
    1128-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硼(B)肥可以减轻重金属对农作物的毒害,但大田条件下不同硼肥施用对缓解冬小麦吸收镉的效果并不明确。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镉毒害条件下,不同硼肥施用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硼肥的合理施用和缓解冬小麦籽粒镉毒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大田试验选用百农207(BN)小麦品种,设置不施硼肥(CK)、基施硼肥(TS)、叶面喷施 0。3%浓度硼肥(F0。3%)和叶面喷施 0。6%浓度硼肥(F0。6%)四种处理,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的冬小麦成熟期籽粒产量和镉、硼等其他元素含量。[结果]相对于CK处理,TS、F0。3%和F0。6%处理均增加了小麦产量,分别增产了 662 kg hm-2、588 kg hm-2 和 329 kg hm-2。不同硼肥施用处理均提高了小麦籽粒硼含量。TS和F0。6%处理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籽粒中的镉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 47。9%和 29。9%。与CK处理相比,TS、F0。3%和F0。6%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钾、钙和铁含量,增加了冬小麦籽粒中铜、锌的含量,对籽粒锰含量影响不大。同时,施用硼肥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籽粒中镍、砷、铅的含量。[结论]基施硼肥及叶面喷施高浓度硼肥可以提高冬小麦产量,同时可以显著降低冬小麦籽粒对镉的积累。

    冬小麦叶面喷施重金属

    基于原位酶谱技术镉污染土壤青葙根际酶活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刘泽蕙刘杰舒毅赖才星...
    1137-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明土壤镉污染对超富集植物青葙根际酶活性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基于土壤酶谱技术,对镉污染土壤和非污染土壤中青葙根际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分布情况进行原位高分辨分析。[结果]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活性较高的热点区域都集中在青葙根系分布的区域,且在根尖处浓度较高。在污染土壤和非污染土壤中,青葙根部中心位置β-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灰度值都显著高于距离根中心 2 mm处酶活性灰度值。镉污染土壤青葙根部中心位置β-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灰度值相较于非污染土壤,分别降低了 5%和 3%。[结论]青葙根际土壤酶活性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与根系分布密切相关,且土壤镉污染显著抑制了β-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

    土壤酶谱青葙镉污染酶活性空间分布

    一种专用土壤调理剂改良滨海盐渍土效果研究

    邵天韵燕潇彭昊贾秉志...
    1143-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滨海盐渍土存在的土壤盐分高、结构差、钠含量高、返盐频繁等问题,为促进沿海地区滩涂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探究一种专用的土壤调理剂对于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方法]以专用土壤调理剂"盐怕"(ZL 201810961893。4)为试验材料,以滨海地区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测定不同用量(0、3000、6000 kg hm-2)的"盐怕"处理下 0~20 cm土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从而分析并评估该环境友好型的多功能土壤调理剂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结果]土壤调理剂的施用能够降低土壤含盐量及pH,增加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Na+离子含量,同时提升土壤中Ca2+、Mg2+和K+含量,并使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提升,但超过某一用量范围后调理剂用量继续增加其效果提升不再明显。[结论]该专用的土壤调理剂可以有效且高效地改良滨海盐渍土,推荐调理剂施用量为3000 kg hm-2。

    滨海盐渍土土壤改良土壤含盐量土壤离子土壤酶活性

    不同化学改良剂及其用量改良松嫩平原盐碱土效果的试验研究

    石记博李强王一铭周道玮...
    1151-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化学改良剂及其用量改良松嫩平原盐碱土效果。[方法]以小麦为供试作物,以不施改良剂土壤为对照,设 5种化学改良剂(草酸、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铵、硫酸钾)、每种改良剂 4个用量(分别占供试土壤的 0。075%、0。15%、0。3%和 0。6%)共 21个处理,进行温室盆栽试验,通过测定处理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小麦生长状况,评价不同改良剂及其用量改良盐碱土的效果。[结果]随 5种改良剂用量增加土壤pH和碱化度下降,土壤电导率和阳离子交换量增加;其中,土壤碱化度下降幅度以 0。6%用量的硫酸铝和硫酸钙处理最大,pH下降幅度以 0。6%用量的硫酸铝、草酸、硫酸钾处理最大,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随草酸、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钾用量增加而升高。小麦的生物量以 0。075%草酸和 0。15%、0。3%和 0。6%硫酸铝处理为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且长势整齐。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速效氮、pH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因子,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则表明不同土壤改良剂及其用量通过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增加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间接地影响小麦生长。[结论]施用 0。075%草酸和 0。15%、0。3%和 0。6%硫酸铝可使盐碱土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盆栽小麦生物量大幅度增加;而施用0。6%硫酸铝还可收到较好的改善盐碱土生态条件的效果。

    盐碱土化学改良土壤性质小麦结构方程模型

    植物根系影响土壤水分运动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刘继红崔俊芳郭晓军唐翔宇...
    1163-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植物根系影响土壤水分运动的问题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发展迅速已渐渐成为土壤学、水文学、水环境与水灾害等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植物根系影响土壤水分运动入手,整理 2000~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与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计 252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发文现状、研究热点区域和关键词;进而围绕国内相关研究的两个热点区域(西北干旱区和西南湿润区),综述植物根系特征影响土壤水分运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结果有:①近 20来,国际和国内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整体上发文量依然相对较少,Journal of Hydrology期刊成为该研究领域热门国际期刊;②国内外相关研究热点存在差异。国际期刊相关研究侧重于方法和过程研究,中文期刊相关研究则偏向于根系特征研究;③西北干旱区和西南湿润区是国内相关研究的两大热点区域,本文对上述两个地区植物根系特征及其影响土壤水分运动机制进行了分析与评述,未来相关研究应加强其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植物根系土壤水分运动文献分析WebofScience数据库CNKI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