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殊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殊钢
特殊钢

汪学瑶

双月刊

1003-8620

tsg-mag@hs-mail.hb.cninfo.net

0714-6297386,6297313

435001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316号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特殊钢/Journal Special Stee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特殊钢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它主要宣传国家特钢生产、科技政策、报导特钢研究成果、交流推广先进工艺技术、传递国内外特殊钢经济信息。它是我国冶金类中文核心期刊,是国内外著名数据统计和收录用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44535铁素体不锈钢高温氧化行为

    曹小强贾建文岳习文胡群昆...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稀土 La对S44535铁素体不锈钢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采用加速氧化对添加0.26%La的S44535钢在800、900、1 000 ℃下的静态空气中进行高温氧化研究.采用恒温氧化法对比S44535铁素体不锈钢在三种温度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对钢的氧化层进行表征分析,探究了稀土 La对铁素体不锈钢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产物主要为Cr2O3和MnCr2O4,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氧化膜增厚且更加致密,其外层富含Mn,内层富含Cr,说明稀土改变了氧化膜的生长方式,且呈现出较为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铁素体不锈钢高温氧化氧化动力学稀土La

    Ti微合金化对高锰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潘胡江杨新明李光强杨治争...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 Ti微合金化对Mn18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 Mn18钢锤头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Ti微合金化在Mn18钢中具有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伸长率、强度和硬度等作用,在Mn18钢加入0.10%和0.30%的w[Ti]时,随着Ti含量增加,高锰钢的硬度增大、强度提高,冲击韧性和延伸性也均呈优化趋势,继续增加w[Ti]至0.51%时,除布氏硬度继续增大外,KU2数值及稳定性、强度稳定性、伸长率等指标均出现下降趋势,高锰钢属于高氮奥氏体钢,加入Ti后迅速析出大量TiN,作为异质核心,起到系列有益作用,加入量过大,则TiN类夹杂物的尺寸过大,且出现局部聚集,将对Mn18钢的性能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也易于导致Mn18锤头断裂失效.在Mn18钢中使用Ti微合金化,为保证其有益效果,其含量不应超过0.30%.

    Ti微合金化Mn18高锰钢力学性能夹杂物失效

    Mo微合金化对82B钢高温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王为民亓海全韩向楠眭文杰...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添加Mo(质量分数)为0.02%、0.04%、0.07%、0.11%的82B钢对不同温度下高温拉伸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Mo对82B高碳钢的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1)200~300 ℃高温拉伸时,4组试验钢力学性能较好,300 ℃达到峰值,Mo为0.11%试验组最优,抗拉强度由1 139 MPa增至1 192 MPa,屈服强度为736 MPa,略有降低,伸长率与断面收缩率均有显著提高,分别为22%和72.9%.相较于Mo为0.02%试验钢,虽屈服强度下降约5%,但抗拉强度升高5%,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大幅增加,且塑性随Mo含量同步提高,随着温度继续升高,由于材料开始软化,各项力学性能均呈下降趋势.(2)Mo为0.02%和0.04%时,显微组织除渗碳体随拉伸温度的提高逐渐增多外,索氏体与珠光体未出现明显变化,与室温相同,当Mo增至0.07%和0.11%时,索氏体、珠光体团逐渐细化且分布均匀.同时,4组试验钢在300 ℃高温拉伸时出现蓝脆现象,通过断口观察发现,有Al、Si等元素的夹杂物存在,且失效方式为韧性断裂,断口主要可分为剪切唇区和纤维区,剪切唇区的面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小.

    82B钢Mo微合金化抗拉强度高温拉伸耐火钢

    改善弹簧钢小方坯中心偏析及线材性能工艺优化

    孙剑李杰张彩东赵海涛...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钢厂生产的55SiCr弹簧钢,用户加工后的油淬火钢丝断面收缩率在40%以下,影响后续卷簧过程和弹簧的使用寿命,通过低倍酸洗试验,拉伸试验,油淬火调质处理,钻屑试验等方法对铸坯和线材进行评价检测,发现铸坯中心偏析是导致拉拔性能差的主要原因,通过开展连铸工艺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过热度控制对铸坯偏析及线材拉拔性能有显著影响,过热度为35 ℃相较于过热度18 ℃,断面收缩率和伸长率分别提高2%和0.8%;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从150 A增加到320 A,中心等轴晶率由8%~8.5%增加到10.5%,但是中心碳平均偏析指数也随之增加;相同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时,降低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强度有利于改善中心偏析;铸坯中心碳平均偏析指数由1.10降低到1.02时,油淬火调质态线材断面收缩率由39%增加到47%.

    弹簧钢过热度电磁搅拌中心偏析断面收缩率

    喷雾组合控冷技术对弹簧钢54SiCr6组织性能的影响

    宗浩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金相、硬度、拉伸等试验方法,研究高速线材不同控冷技术对54SiCr6弹簧钢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4SiCr6弹簧钢采用喷雾组合控冷的各项性能明显优于传统风冷控冷工艺.当采用传统风冷工艺时,盘卷通盘力学性能稳定性稍差,铁素体析出较多,铁素体析出增加脱碳层深度;当吐丝温度为850 ℃,喷雾压力为1MPa时显著增加冷却速度,抑制铁素体析出降低脱碳层深度,盘卷力学性能均匀性优于风冷工艺;当吐丝温度为850 ℃,喷雾压力为4 MPa和3 MPa时,冷却速度显著提升,盘卷基体出现马氏体组织,较大降低盘卷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当吐丝温度为850 ℃,喷雾压力为2 MPa时可以显著提高盘卷力学性能和均匀性,抑制铁素体析出,从而降低脱碳层深度,同时硬度的提升降低了盘卷表面磕碰伤,提高客户拉拔表面质量和作业率.

    54SiCr6钢喷雾控冷辊道速度组织表面质量

    关于认准《特殊钢》网址、防范假冒网站的声明

    《特殊钢》编辑部
    95页

    高温形变参数对4J32超因瓦合金组织演变的影响

    王玉姚瑶田玉新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热模拟压缩试验仪器,设置850~1 150 ℃不同应变温度和0.1~10s-1应变速率等热变形参数进行试验,通过金相显微镜、热模拟试验等设备对合金进行组织形貌表征,结合热模拟压缩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及合金组织形貌进行分析,系统性研究4J32超因瓦合金(Fe-32Ni-4Co)在850~1 150 ℃高温热变形行为及组织形貌演变过程.研究发现,4J32超因瓦合金在900 ℃以下热变形过程不发生动态再结晶,且合金中存在大量的变形晶粒组织.当热变形温度大于1 050 ℃时,合金开始发生动态再结晶,且应变速率越快其动态再结晶程度越高.研究结果表明,超因瓦合金最优的热变形温度>1 100 ℃,应变速率为10 s-1.

    4J32超因瓦合金热模拟动态再结晶组织

    Cr8扁钢轧制模拟与工艺优化

    徐乐钱李朋刘宇庞于思...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晶碳化物是影响Cr8冷作模具钢服役性能及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针对Cr8钢连铸坯轧制成扁钢后出现的碳化物不均匀度超过国家标准GB/T 1299-2014(3级)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Deform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Cr8扁钢的轧制模型,对轧制过程中的等效应变、应变速率、温度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并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保温(时间)Cr8扁钢碳化物的形貌特征,与其连铸坯进行对比.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轧制过程中,Cr8扁钢中心至1/4厚度区域温度达到1 230 ℃,使Cr8扁钢的三角晶界区碳化物重新溶解析出,导致碳化物不均匀度的级别超过3级.因此,通过降低加热温度,控制轧制温度低于1 200 ℃,将厚度24 mm的Cr8扁钢碳化物不均匀度由4级降低至2级,使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能耗、节约了成本.

    Cr8扁钢共晶碳化物模拟温升

    热处理工艺对高铬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孙文强周珠徐阿敏王哨兵...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素体-马氏体钢抗辐照性能优越,是用于辐照剂量较高的新型核电反应堆型结构件的候选材料.苛刻的服役环境要求铁素体-马氏体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合适的晶粒度以及较少的内部缺陷.研究了正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对新成分铁素体-马氏体钢力学性能和微观晶粒组织演化的影响.采用Thermo-Cale热力学软件计算了不同相态的体积比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相比例变化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高度一致.正火处理后,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受两相比例的影响权重最大.结果表明,采用1 080 ℃正火+670 ℃回火热处理的高铬铁素体-马氏体钢的抗拉强度为903 MPa,屈服强度为732 MPa,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铁素体-马氏体钢屈服强度正火回火M23C6热力学计算

    基于一类对余类法的遗传算法优化决策树漏钢预报模型研究

    余浩辰张本国吴恒张瑞忠...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决策树模型在小样本训练数据的多分类问题上难以获得较高预报准确率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一类对余类法的遗传算法优化决策树漏钢预报模型,通过充分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以及其具有的鲁棒性,加强搜索控制和优化过程的监督,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结合某钢厂连铸生产数据,对基于一类对余类法的遗传算法优化决策树漏钢预报模型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遗传算法仅在10次迭代后就可以使基于一类对余类法的遗传算法优化决策树漏钢预报模型达到98.39%的准确率和100%的报出率,该算法相比传统决策树算法可以在极少的迭代次数下得到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好的泛化性.

    遗传算法决策树连铸漏钢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