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殊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殊钢
特殊钢

汪学瑶

双月刊

1003-8620

tsg-mag@hs-mail.hb.cninfo.net

0714-6297386,6297313

435001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316号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特殊钢/Journal Special Stee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特殊钢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它主要宣传国家特钢生产、科技政策、报导特钢研究成果、交流推广先进工艺技术、传递国内外特殊钢经济信息。它是我国冶金类中文核心期刊,是国内外著名数据统计和收录用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路轴箱轴承用8620钢3t钢锭轧制产品研发

    李博鹏陶士君张剑锋刘月云...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中国铁路客车和货车轴箱轴承用钢主要使用电渣钢的现状,采用铁水+废钢→70 t 电弧炉→LF→RH→3 t钢锭→均热坑→1350+750/650轧机轧制的流程生产规格ϕ60~ϕ120 mm 8620钢(质量分数/%:0.18~0.22 C,0.15~0.30 Si,0.75~0.95 Mn,0.45~0.65 Cr,0.45~0.70 Ni,0.15~0.25 Mo,≤0.020 P,≤0.015 S,0.020~0.050 Al).通过控制出钢留钢留渣、炉后造渣和合金化,真空处理时间≥25 min,氩气弱搅拌,控制钢水过热度,全过程Ar气保护,模铸自动浇注,轧制后控制冷却等工艺措施,生产的产品宏观夹杂物检测含量≤10 mm/dm3,晶粒度8~8.5级,密度达到7.854 g/cm³,钢材各项指标满足标准要求.

    3t钢锭8620钢模铸自动浇注宏观夹杂物密度

    核电站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冷拉棒材的研制

    谭庆丰贾红帅王宇闫占东...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电站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对材料的纯净度、晶粒度、耐腐蚀性及力学性能要求极其严格,质量稳定的材料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对316不锈钢设计合理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0.045C、0.06N、17.00Cr、2.50Mo、12.50Ni、1.80Mn);采用三元预熔渣重熔冶炼提升钢液纯净度,低熔速减少冶炼偏析;锻造+轧制联合开坯;依据材料规格控制固溶保温时间;精确控制冷拉变形量2 mm.成功研制出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SA-479 316(N-60-6)冷拉棒材.其非金属夹杂物A、B、C、D类粗系、细系单项均≤1.0级,晶粒度达到5级,晶间腐蚀合格,室温拉伸屈服强度479~545 MPa,350℃高温拉伸强度515~575 MPa,满足堆内构件用冷拉棒材使用要求.

    堆内构件奥氏体不锈钢冷拉棒材力学性能

    10B38含硼冷镦钢的研制与开发

    马立国郭大勇王秉喜高航...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温拉伸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高温条件下10B38含硼冷镦钢的强度和塑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热强性方面,700~950℃时抗拉强度由124.8 MPa大幅下降到22.9 MPa;950~1 150℃时抗拉强度为12.7~25.5 MPa.在热塑性方面,700~750℃时试验钢的断面收缩率为56%~72%;800~1 050℃时,试验钢的断面收缩率≥75%;1 050~1 150℃时,断面收缩率>65%.根据以上试验数据,将连铸二次冷却水强度由比水量1.35 L/kg优化为1.25 L/kg,优化后连铸坯裂纹指标有明显降低.测定了10B38含硼冷镦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为0.2~1℃/s,试验钢以较软的铁素体组织为主;当冷却速率为3~10℃/s,试验钢以珠光体组织为主;当冷却速率为20、30℃/s时,试验钢为板条马氏体+珠光体组织;当冷却速率为50℃/s时,室温时形成完全马氏体组织.试验及生产试制结果表明,降低冷却速率到0.5~2℃/s,能获得理想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热轧组织.

    10B38冷镦钢高温拉伸CCT曲线

    Si对铸态高碳铬轴承钢中渗碳体类型转变的影响机理

    徐太旭何志军杨鑫乔西亚...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真空感应炉制备了四种不同Si(质量分数/%:0.29、0.42、0.71、1.50)的铸态高碳铬轴承钢,并采取非水溶液电解法萃取钢中碳化物.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钢中碳化物的二维和三维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不同Si含量下碳化物的类型进行探究,并结合热力学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明确Si含量影响渗碳体类型的本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Si含量的高碳铬轴承钢中都存在两种类型的碳化物,分别是片层状渗碳体((Fe1-XMnX)3C)和晶界碳化物M23C6.随着w[Si]从0.29%增加到1.50%,M23C6晶界碳化物由连续粗大的棒状结构变为断续细小的点状结构,说明Si含量的增加对晶界碳化物的析出具有抑制效果.而Si含量的增加,降低了Mn在(Fe1-XMnX)3C渗碳体中的占比,渗碳体类型的转变趋势为Fe1.8Mn1.2C向Fe3Mn0C转变.可能的原因是,渗碳体生成析出过程,Si原子被外排到渗碳体周围形成富Si微区,阻碍基体中的Mn原子向渗碳体扩散,降低了Mn在基体中的活度以及扩散迁移能力,从而降低了Mn在渗碳体中的相对含量.

    高碳铬轴承钢渗碳体Si含量热力学计算第一性原理

    底吹气泡运动行为及其对混匀影响的水模实验

    杜亭辉冯亮花吴明涛康小兵...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底吹金属熔池水模实验平台,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及图像处理手段,分析了狭缝宽度和底吹流量对气泡的大小、数量、速度、受力的影响规律;通过测量溶液内电导率的变化来反映溶液的混匀情况,明确底吹结构和参数对溶液的搅拌强度.结果表明,气泡运动主要受浮力和曳力的影响,气泡的索特直径随狭缝宽度、底吹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气泡越大越有利于溶液搅拌,从而缩短混匀时间,而气泡数量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气泡上升速度与底吹流量成正比,与狭缝宽度成反比;结果表明,当狭缝宽度为0.30 mm,底吹流量为1.00 L/min时,混匀时间最短.

    水模实验狭缝宽度底吹流量气泡运动混匀时间

    基于PSO-SVM模型的转炉终点预测

    刘增山冯亮花康小兵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炉冶炼过程包含着复杂的多相、高温的物理化学反应,建立可靠的转炉终点预测模型对有效减少钢水成分波动、提高钢铁品质有重要的意义.以某钢厂200 t转炉实际生产数据为依据,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选取支持向量机模型最优惩罚参数C和核参数g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转炉终点碳质量分数和温度进行预测.将数据处理后得到425组数据,数据划分为训练集数据和测试集数据,并对其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其中,随机选取50组为测试集数据.结果表明,转炉终点预测模型的终点钢水碳含量(误差±0.015%)的命中率为84%,终点温度(误差±15℃)的命中率为80%.与BP神经网络模型和RBF模型相比,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精度高、泛化能力强的特点.

    转炉炼钢PSO-SVM模型终点温度终点钢水碳含量预测模型

    La-Ce稀土对Q345D钢夹杂物和冲击性能的影响

    罗钢隋亚飞刘彭梁亮...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La-Ce稀土处理对Q345D结构钢夹杂物、连铸可浇性和钢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E在Q345D结构钢中的合金收得率为21.5%;与未添加RE的炉次相比,脱硫率提高了37.5%,单位夹杂物密度从80.16个/mm2,降低至60.78个/mm2;La-Ce稀土处理前钢液中夹杂物主要是MgO-Al2O3-CaO复合夹杂,La-Ce稀土处理对小尺寸(D≤5 μm)夹杂物的改性作用较为明显,小尺寸夹杂物改性为(La-Ce-S)和(La-Ce-Al-S-O)稀土类夹杂物;La-Ce稀土处理可以明显降低钢中MnS类夹杂物的纵横比,使MnS类夹杂物在轧制后的形貌更接近椭圆形,而没有长线形,这是Q345D结构钢横向冲击功提高20%的主要原因.

    La-Ce稀土处理Q345D结构钢横向冲击功夹杂物改性精炼洁净度

    氮含量与终轧温度对钛微合金化高强钢CGLC700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

    陈玉凤张俊粉薛启河白君...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钛微合金化高强钢CGLC700低温冲击韧性差的问题,通过热力学计算与高温原位观察,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含Ti高强钢的夹杂物、第二相粒子、断口形貌和低温冲击韧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Ti高强钢低温冲击韧性差的原因与钢中大尺寸脆性夹杂物和Ti(C,N)、TiN析出相有关.将钢中w[N]从0.004 9%降低至≤0.003 5%时,可以有效降低钢中脆性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从而提高钢材冲击韧性;终轧温度从885~895℃降低至875~885℃,可以促使纳米级TiC第二相粒子析出和大角度晶界的生成,并降低有效晶粒尺寸,从而明显改善钢材的低温冲击韧性;同时降低氮含量至≤0.003 5%与终轧温度在875~885℃时,钛微合金化高强钢中平均晶粒尺寸从3.1 μm降至2.7 μm,小尺寸有效晶粒占比高,大尺寸夹杂物及数密度降低,大角度晶界中占比增长了16.6%,钢材低温冲击功可以从14.75 J提高到37.35 J.

    钛微合金化高强钢CGLC700夹杂物第二相粒子低温冲击韧性氮含量终轧温度

    Cu对含Sn铁素体不锈钢的力学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李阳陈常勇方勇马帅...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0.30%Sn的430铁素体不锈钢为基础,在实验钢中添加一定量的Cu来研究Cu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常温拉伸实验和高温拉伸实验结果表明,Cu原子在基体中发挥固溶强化效果而增强不锈钢的抗拉强度,但同时因晶界处生成大量的富Cu相而相应降低不锈钢的塑性.实验钢的耐均匀腐蚀性能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含0.45%Cu的钢中达到最佳的效果.此外,Cu对实验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有类似的规律,且在含0.98%Cu的钢中达到最佳的效果.

    铁素体不锈钢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

    C630R新型马氏体耐热转子钢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邱佳佳何西扣唐正焮霍洁...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Gleeble-3800试验机,开展了C630R转子钢在温度1 000~1 200℃、应变速率0.01~1 s-1条件下的热压缩试验,研究了热变形行为及不同工艺参数对其显微组织的影响,计算了C630R转子钢的本构方程,并绘制了真应变为0.8时的热加工图.结果表明,C630R转子钢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减小而降低;随着变形温度升至1 200℃,或者应变速率降至0.01 s-1,C630R转子钢更倾向于产生动态再结晶.利用修正的流变应力曲线,计算出C630R转子钢的热变形激活能Q 为530.155 kJ/mol,本构方程为ε=5.85×1018[sinh(0.011 4σ)]4.852∙exp(-530 155/RT),绘制了真应变为0.8时的热加工图.结合显微组织,C630R转子钢在真应变0.8时合理的热加工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1 075~1 200℃,应变速率0.01~0.11 s-1.

    C630R转子钢变形温度应变速率本构方程热加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