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吴卫东

双月刊

1671-1351

tssyxb@163.com

0938-8361326

741001

甘肃天水市滨河西路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学术前沿、探析社会热点、具有学术创见与理论深度的学术论文。刊物以注重学术品味,做西部文章,办陇上名刊为追求。欢迎国内作者惠赐佳作,以共同繁荣我国科技文化事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持人语

    雷恩海
    1-3页

    旧题蔡清《四书图史合考》考论

    倪晋波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署名蔡清的《四书图史合考》一书面世于明末,其内容以考释《四书》历史人物和名物典制为本,其体例以传统经传注疏体为主,又纂图辅文,缀以圈点,具有复合型文本的特色.从相关著录提要、蔡清《四书》著作的学术旨趣、金阊拥万堂本《诗经图史合考》与《四书图史合考》的高度相似性,以及明末评点著述和《四书》考证类书籍出版的商业动机看,《四书图史合考》是明末书商托名蔡清的应举之书,其始作俑者很可能是金阊拥万堂.该书吸收了陈禹谟《四书名物考》的部分条目与释文,但多有增益、用心之处,较一般坊贾杂凑之本为胜,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

    蔡清《四书图史合考》复合型文本伪托

    孙绰碑文"辞多枝杂"覆议:以《江州都督庾冰碑铭一首并序》为例

    欧阳一锋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绰为东晋碑文创作之巨擘,《文馆词林》录其《江州都督庾冰碑铭一首并序》全篇,为研读其碑文体制提供了翔实的文献支撑.在学术因缘、生平际遇、社会思潮等诸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孙绰主动援赋法入碑,或掺入空论之语以衬托碑主形象,或棻铺藻饰某一事迹的前因后果以彰显自身所具有的"赋家之心",故刘勰言其作品常"辞多枝杂".孙绰援赋法入碑是两晋"碑文似赋"现象的充分体现,其扩大了碑文的容纳能力,使碑文语言更具张力,增强了碑文的文学性、可读性和感染力,为南朝碑文骈偶化积蓄了力量.

    孙绰碑文辞多枝杂赋心融衍

    叶燮散文理论的经世情怀与弘廓境界述论

    曾贤兆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叶燮以《原诗》杰出的诗学理论创新享誉后世,其中观点往往兼及文章,与他在《已畦集》所阐发的关于时文的见解一道,组成了自成一家的散文理论体系.基于对时文之弊的深刻洞察,他提出,散文批评当以理、事、情为标准,抒写真性情,关乎世事现实,有明确的是非意识,并以文章为载道之具;创作要以作家胸襟为基础,倡导人品与文品一致;作品要有新颖独立的见解,反对复古模拟.叶燮以经世情怀、弘廓境界创作出数量不菲的学者之文,论诗论文,论史论事,臧否人物,书信游记皆以性情和创变为主旨,巧于立论又长于持论,成一家之言,实践其理论主张,对清初文章学理论建构及散文创作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叶燮散文理论文以载道性情胸襟

    孟姜女变文的诗性叙事与仪式化叙事

    马丽娜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敦煌遗书中有关孟姜女故事的九个写本历来被学界视为研究孟姜女传说的重要资料,有别于传统的写卷研究,近年来这些写本的具体形态更加受到关注.从写本形态看,孟姜女变文具有招魂祭祀的仪式功能.当孟姜女变文所体现的讲唱艺术成为兼具祭祀功能的仪式操演时,孟姜女变文的诗性叙事就演变为具有沟通神灵世界这一特殊功能的仪式化叙事,孟姜女变文的诗性叙事退居后场,而仪式化叙事的象征意义被凸显出来,因此,其叙事意义就远非庶民夫妻之间生死离别之恨,而成为一种能够唤起公共情感的社会记忆.

    孟姜女变文诗性叙事仪式化叙事

    赵翼对杜甫、杜诗的时代性重释

    张东艳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翼作为乾嘉年间的著名诗人、史学家和性灵说的代表人物,他从创新的诗学主张和求实的史学立场出发,重新审视了杜甫和杜诗永恒经典的地位;认为创新是杜诗的重要特质,指出杜诗在句法、七律、以小说入诗、题画诗等方面的开创性;首次提出杜甫"天才论",认为杜甫惊心动魄的语言表现力和不"穷"诗亦工都是其"天才"的表现;对历来有争议的杜甫与严武之关系进行考证,得出较为公允的结论;辩证指出杜诗艺术表现上的不足和杜甫济世理想与特定时代现实的矛盾,将杜甫还原为真实的诗人.赵翼对杜诗和杜甫进行了时代性重释即再经典化,展现了清代性灵说和乾嘉考据学风影响下杜诗经典化的过程,发掘出杜甫作为经典诗人的新特质,掲橥了杜诗经典性的新内涵.

    赵翼杜诗经典化杜甫

    中国民间文化植物元素的传播与植物形象的异化研究

    颜亮刘笑梅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元素在民间文化及创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植物元素起初常被作为经典的图腾元素,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元语言",后来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植物元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显现于民俗文化之中,植物元素也逐渐成为具有异变与"释读"可能的文化符号.最终,植物元素在发展中实现了自身形象叙事性的妖异化转向.

    植物文化民间文化妖怪文化

    《李尔王》中国王的身体伦理认知

    侯斌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李尔王》中,国王李尔一直在追问的"天性"和"天道人伦"实乃伦理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过程也是李尔的身体伦理认知变化和伦理身份重塑过程.剧作开始,当"天性之爱"和"天道人伦"的探问沦为身体政治表演,李尔深陷伦理泥淖及对道德自我的怀疑.在对长女和次女的身体疾病想象、"转嫁"及身体的"解剖"和审判里,李尔得以给自己的身体祛疾并做出伦理抉择.在对小女儿灵启式的身体拥抱中,李尔完成了作为个体和父亲的伦理救赎乃至伦理超越."世界态身体"与政治身体的聚合最终促成李尔国王身体的生成和伦理身份的重塑.李尔的身体伦理认知过程是对人作为一种伦理存在的肯定,也是对剧中时代的袒露和伦理批判.

    《李尔王》身体伦理认知伦理身份

    安赫莱斯·玛斯特尔塔文学叙事中的女性主体性建构

    陈硕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赫莱斯·玛斯特尔塔是20世纪末墨西哥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她的小说《普埃布拉情歌》和《爱之恶》从重写历史、空间转向、形象重塑三个维度,以文学叙事的方式较为全面地探索了女性主体性建构的主要问题.两部小说首先通过重写历史,使妇女作为历史的主体浮出地表,同时展现了革命中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其次,通过小说中两个不同女性对待家庭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不同态度和选择,充分说明了女性只有实现从家庭空间到社会空间的跨越,才能建构自己的主体性并实现自我价值;最后,在深刻揭露和批评墨西哥女性"家中天使"形象内在本质的基础上,塑造了"不合时宜"的新女性形象,为女性主体性建构提供了一个文学样本,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玛斯特尔塔文学叙事女性主体性建构

    主持人语

    余粮才
    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