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吴卫东

双月刊

1671-1351

tssyxb@163.com

0938-8361326

741001

甘肃天水市滨河西路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学术前沿、探析社会热点、具有学术创见与理论深度的学术论文。刊物以注重学术品味,做西部文章,办陇上名刊为追求。欢迎国内作者惠赐佳作,以共同繁荣我国科技文化事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先秦秦汉时期伏羲祭祀的历史变迁

    刘全波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元前672年,即秦宣公四年,设密畤,祭青帝,就是祭祀伏羲的萌芽.如果西畤、鄜畤与伏羲祭祀无关,此密畤与伏羲的关系就是不言而喻的.秦人利用畤祭,逐步建立了与诸天神沟通的桥梁,从西方到东方,从白帝到青帝,从少昊到太昊,源远流长的太昊伏羲祭祀就是起源于此时.就算秦人心目中的青帝与后人眼中的太昊伏羲氏之间还有距离,但毫无质疑的是,后人眼中的太昊伏羲氏在很多时候继承了青帝的位置与功能.汉承秦制,西汉时期的伏羲祭祀仍然在畤祭传统中延续,直到王莽时代,畤祭传统被终结,但是伏羲信仰已经深入民间,甚至煊赫一时.秦人的畤祭传统或与羌、戎有关,月氏、匈奴等大都有祭天的传统,但秦人从来不是因循守旧者,他们又有所创新,他们不自觉地将中原传统与羌、戎祭天信仰融合起来,开启并完善了畤祭制度.

    太昊伏羲青帝祭祀密畤

    仪式的建筑群:天水民间伏羲春祭之机理结构

    张同胜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省天水市民间伏羲春祭仪式,从机理结构来看,至少由五部分组成,即民间迎黑爷以祈雨、祭拜人文始祖、药王庙灸小红人祈愿、上元节灯会、民俗表演等.这一民间祭祀仪式的建筑群结构,是至晚从晋至今的历史长河中积聚层累而成的.它展现了伏羲民间祭仪的文化表演、老百姓对伏羲信仰的一以贯之和文化箭垛式生成、农民的祈愿祈盼以及节日期间的娱乐习俗.天水伏羲祭仪的历史演绎,体现了民间祭仪的活态文化性、建构性和杂合性,启示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建设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以"双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伏羲祭仪祈雨祭祖药王灯节民俗

    主持人语

    李正元
    80页

    红色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向构建

    李正元晓晨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具有育人化人的本质属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高度契合.红色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坚持目标导向,以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初心使命、树立文化自信,坚守思政教育的根本方向;需要坚持育人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思政教育中走深走实;需要坚持创新导向,通过"小课堂"与大思政、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优质资源与身边故事相结合,推进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思政教育想要进一步取得实效,就必须不断深化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发展,激发红色文化更强劲的生命力,实现以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堂,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大学生大思政课文化

    南梁精神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刘继华马宁悦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孕育出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基本内涵的南梁精神,铸就了"两点一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要继续发扬面向群众精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发扬坚守信念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征程上继续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发扬顾全大局精神,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统筹兼顾团结奋斗;发扬求实开拓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南梁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启示

    乡村振兴视域下陇南盐官骡马市场功能转型研究

    咸月忠马菊芳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集市是我国传统社会重要的经济组成,在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当下面临众多挑战.地处甘肃陇南礼县的盐官骡马市场享有西北最大牲畜市场之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集市传统功能稳固,但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未能有效挖掘和拓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集市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功能转型的挑战.面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盐官骡马市场的功能转型应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强化文化传承与创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市场服务和管理水平,以更好地应对和服务现代化背景下乡村社会的整体转型和发展.

    乡村集市骡马市场市场功能乡村振兴

    甘肃省民间舞蹈传承保护研究——以入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舞蹈为例

    徐富平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省入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8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47项,包括鼓舞、傩舞、夹板舞、鞭杆舞、花灯舞、圆圈舞等六大类.这些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分布广泛,种类多样、数量丰富,但对其传承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传承方式单一,保护资金匮乏,传承人年龄普遍高龄化,后继乏人,创新力不足等原因.健全传承保护政策法规、保障现有传承人制度、培养未来传承人体系、优化传承保护模式,是有利于甘肃省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有效途径.

    甘肃民间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状策略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支持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文本研究

    闫文军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政策支持对于促进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支持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历经三个发展阶段,表现为国家支持政策贯穿于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始终、支持政策重点关注领域为经费或财政政策、不同阶段支持政策各有侧重、国家对体制政策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四方面的特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应继续延续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注重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的培育,给予体制性政策更多的关注.

    新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国家支持政策文本分析改进建议

    版权声明

    114页

    交叠影响视域下推进小学家校共育发展的策略研究——基于甘肃省L市C区Z小学的调查

    李艳红曹伟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着重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对学生个体及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家校共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通过对L市C区Z小学的调查发现,小学家校共育仍存在教师和家长的认知不足、家校之间缺乏信任与沟通、家委会未发挥相应作用、家校共育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从转变观念、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创建"反馈—改进"良性循环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高质量发展.

    家校共育交叠影响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