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索与争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索与争鸣
探索与争鸣

秦维宪

月刊

1004-2229

tsyzm@sssa.org.cn

021-53060418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联大楼

探索与争鸣/Journal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以贯彻“双百”方针为宗旨,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争鸣。办刊方针:坚持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评析,倡导有新意、高质量的学术争鸣,追求体现在深厚学术功底上的思想性的办刊风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碎片式全景:全球史书写的开放性

    段志强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与不少关于全球史研究的重要著作陆续出版相比,中国学者自己叙述的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还相对缺乏.2024年,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历史学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先生主编的《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全三册)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不同于来自西方的各种全球史叙述,呈现了中国历史学者眼中的全球史观.为推动我国的中国史研究与世界史研究融会贯通,本期以《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的出版为讨论契机,特邀葛兆光、陈恒、章清、段志强四位学者,将讨论进一步延展,以探索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全球史书写.

    论多边主义的话语竞争:空间、身份与制度

    李将赵骏
    148-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边主义是建构国际秩序的基本范式,是主要大国致力于掌握秩序权力、塑造秩序格局的关键话语.多边主义话语可以通过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空间认知、身份定位和制度评价三个视角来解读.多边主义话语竞争首要指向国家对世界空间的认知及其规治观念的差异.国家继而寻求自身在共同空间中的妥当身份,与此相伴的是国际社会中结构性的身份差别和身份再区分的过程.多边主义话语竞争以国际制度为落脚点,在内容上体现为国家对国际制度契合自身利益、遵守权威界限以及符合公平预期所形成的评价和竞争性诉求.新时代背景下,挖掘多边主义话语竞争背景下的自主性理论,寻求多边主义话语在认识论、方法论层面的实践意义,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学界提出的重要使命.

    多边主义国际话语话语竞争国际制度

    如何重新定义文明——构建跨文明比较的概念工具

    里亚·格林菲尔德武田田
    15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在当代世界的崛起为西方学者提供了广阔的比较视角,在涂尔干和韦伯提出了超国家文化统一体"文明"的概念之后,关于文明分析的发展经历颇多坎坷,而比较视角令文明这一议题重新得到关注.人类是由文化构成的独特现实,文明之间的区别是社会文化多样性的根源,"文明"是自主系统的家庭集合,共享共同的文明首要原则,虽然彼此之间没有系统性连接,但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以此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所强调的中庸之道、凡事有度、通融与和谐,以及中华文明对不同文化所抱持的有容乃大的务实态度.当下,应当为针对人的研究增添独立的跨文明比较的概念工具,为跨文明比较和全面理解社会生活,系统地搭建必要的理论框架.

    中国文明分析跨文明比较概念工具层展首要原则

    青春与诗——以德皇威廉时代的"最年轻一代"为例

    杨宏芹
    173-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皇威廉时代"最年轻一代"是指以霍迪斯和海姆为领军的德国表现主义诗人群,对它有两个界定:这批诗人均为1885-1896年出生,与德皇威廉时代同期;精神上表现为敏感、反叛、暴力等特征,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构成特殊的关系.以往对德国表现主义诗歌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审美政治性,对其青春特质尚未关注."青春"是20世纪中外文学文化的一个重要主题.与同时期德国社会的青年运动相呼应,"最年轻一代"在其诗歌中呈现出"爆裂"的青春姿态,反抗工业文明,宣扬"青年崇拜",呼唤"人类的曙光",并最终在战争中迎来死亡宿命.作为一个"青春"的个案,其文学形态和生命政治折射出时代思潮,表现出具有先锋性的审美内涵.

    德国表现主义诗人德皇威廉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青春爆裂先锋性

    可编程城市:数字媒介与城市文明(笔谈)

    孙玮叶祝弟
    184页

    可玩城市:建构数字文明的可编程文化

    周海晏
    185-189页

    实时城市:可编程城市的治理变革

    李梦颖
    190-194页

    代码城市:可编程城市空间生成的新基础和新逻辑

    张昱辰
    195-200页

    跨越"监控资本主义":数智时代的传播异化及治理

    彭思思
    20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是人类社会"现代性"进化到"第三现代性"的新阶段,数智社会的传播异化有着由技术性的工具异化向制度性的社会异化转变的趋势.对人类来讲,获得数智化的信息便利而丧失自身行为数据的资源化收益,既是"利己"也是"异己"的.人的无意识"被资源化"和"被数智化",恰恰铺垫了"监控资本主义"的历史登台.在"监控资本主义"的权力场域下,"第二种文本"成为社会传播监控异化的文本载体,"行为期货市场"成为监控资本利益的变现场所,而"监控例外主义"则成为维持监控资本法外运行的制度根基.数智时代下的社会传播应突破"监控资本主义"的桎梏,以人本主义重塑技术、资本与民主良序.

    数智化传播异化技术理性陷阱监控资本主义

    Abstracts

    209-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