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海洋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海洋学学报
应用海洋学学报

余兴光

季刊

2095-4972

twhxbjb@163.com

0592-2195251

361005

厦门市大学路178号

应用海洋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pplied Oceanograph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性海洋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台湾海峡及其邻区海域(东海、南海)的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环境学、海洋生物与水产学、海洋地质与地震学、海洋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海洋生物、水产、化学、环保、水文、气象、港工、地质、地震等单位和部门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相应专业的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内矿物资源开发规章》草案试采条款要求下的应对建议

    韩录维王春生张丹
    505-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内矿物资源开发规章》正在协商中,环境保护与保全已成为各方谈判的焦点.2019年,德国提交给国际海底管理局的一项书面意见中建议增加试采的条款,要求承包者在商业性采矿前进行试采.试采作为勘探阶段向开发阶段的过渡期间需求,对采矿技术、经济性和环境影响评估均起到验证性作用.相较来说,我国在深海采矿进程中紧随西方发达国家之后,但技术成熟性较弱.积极应对试采要求,在试采中验证经济性、技术性和环境影响,跨过环境门槛,成为第一批进入商业深海采矿的承包者对我国至关重要.为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深海采矿关键技术、加强深海环境科学研究、参与环境规则的制定,实现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海洋矿产资源及开发国际海底区域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规章试采深海环境保护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

    李凤莹罗阳杜川军高树基...
    513-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构建与产业发展是国家安全、资源开发、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接连取得突破,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与行业调研,指出当前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存在高端装备及核心器件国际依赖性高、产业协作网络不发达、主研发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尚未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等问题,导致我国海洋监测产业在国际海洋监测产业链领域中缺乏竞争力.围绕当前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与国内技术短板,从政策、技术、市场与价格、标准化等 4 个方面剖析了制约国内海洋监测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合计 15 项,并对其中制约程度最高的 5 项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产业发展建议与解决路径,以期针对性补强产业技术不足,切实提升海洋环境监测产业发展水平.

    海洋环境科学监测产业发展瓶颈对策建议

    厦门岛沙滩大型底栖动物环境控制因子及沙滩修复对其影响

    曾舒婷陈敏戚洪帅蔡锋...
    52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沙滩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沙滩修复对其影响,于2021 年5 月和9-10 月对厦门岛7 条砂质潮间带断面进行了春、秋两季的采样调查,对大型底栖动物组成与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76 种,春、秋两季平均生物量为 9.05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45.59 ind/m2.春、秋两季种类更替现象明显,春季种类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大于秋季.种类数和生物量分布特征为东岸多、南岸少,栖息密度分布不均.种类断面分布特征表现为珍珠湾沙滩XM2断面和观音山北侧沙滩XM7 断面中潮区种类数较多,其他断面则表现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与厦门岛沙滩大型底栖动物最相关的水体环境因子是亚硝酸盐(NO2--N)、溶解氧(DO)和盐度(S),沉积物环境因子是影响沙滩大型底栖动物组成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子,砾石增多和砂粒变细都使生物种类变多.人工修复沙滩能形成稳定生境,区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与天然沙滩相差不大,修复沙滩的生态恢复情况良好.修复后底质改变会导致底栖动物群落发生较大改变.

    海洋生物学大型底栖动物砂质潮间带环境因子沙滩修复

    厦门白城海滩地貌季节性变化的沉积物粒度响应

    郑威乐曹超蔡锋戚洪帅...
    53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厦门白城海滩2022-2023 年连续4 个季节的海滩剖面形态测量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探讨非典型砂泥复合型海滩地貌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尝试揭示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结构对海滩地貌季节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由 2022 年秋季至冬季、再到 2023 年春季,白城海滩上风向强烈侵蚀、下风向淤积,受厦门环岛顺时针向的沿岸输沙作用控制;且随着季风转向和波浪减弱,沿岸输沙减弱,海滩侵蚀强度降低.而由 2023 年春季至夏季,沿岸输沙进一步减弱,但白城海滩各剖面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侵蚀,滩砂流失加剧,与夏季强降水引起的滩砂横向顺坡向下搬运有关,并伴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加剧了海滩的侵蚀.白城海滩侵蚀强度强-弱-强的季节阶段性变化与沿岸输沙-横向输沙的季节性转变有关,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也随之产生明显的联动变化.白城海滩在秋-冬-春-夏的季节时间尺度上,剖面坡度和沉积物粒径数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海滩侵蚀强度大、沉积物粒径增加、滩面变陡,主要与沿岸输沙-横向输沙的季节性转变过程有关.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砂泥复合型海滩动力地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地质学海滩剖面粒度特征季节性变化敏感粒度组分砂泥复合型海滩

    静态岬湾海滩抛物线模型的优化与应用

    华文豪朱君王勇王楠...
    545-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抛物线模型在海岸侵蚀防护领域应用广泛,但其系数表达形式多样、参数取值不一,给国内外的工程实践应用带来诸多不便.本研究在总结抛物线模型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我国沿海地区 36 个典型静态岬湾海滩数据,重新率定了抛物线模型的系数公式,开发了可快速计算静态岬湾稳定岸线的BayBeach软件,探讨了优化后的抛物线模型在海岸工程领域的多项应用.研究发现抛物线模型公式中 3 个系数C0、C1、C2与波浪入射角β关系密切,当β<40π/180(40°)时,C0、C1、C2随β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之后C0和C2随着β的增大快速减小,C1随着β的增大快速增大;本研究优化的抛物线模型系数公式在国内岬湾海岸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基于优化后的系数公式计算得到的稳定岸线与卫星影像图实际岸线吻合较好;对于潮差较大的岬湾海滩,在计算其稳定岸线时下游控制点应选择在海滩的高潮线上;开发的BayBeach软件可以通过调整岬头位置实现对阻浪型拦沙堤末端位置的确定.本研究优化后的抛物线模型系数及开发的 Bay-Beach软件可服务于海岸侵蚀防护和海滩养护工程实践,对于准确分析工程建设对砂质海岸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海洋地质学岬湾海滩抛物线模型系数拟合BayBeach

    "圆规"台风后海口铺前湾沙滩恢复效率与主控因素研究

    周嬴涛何俊彪朱钰束芳芳...
    554-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台风期间滩肩缩窄和后滨坡度变陡是砂质海滩的重要特征,而在常浪期间海滩剖面的恢复效率与近岸动力-泥沙-地貌的互馈密切相关.本研究基于海南岛铺前湾在超强台风"圆规"前后以及后续常浪恢复期间的海滩剖面实测数据,同时结合XBeach数学模型试验,分析了砂质海滩风暴后的恢复特征与影响恢复效率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台风浪造成了海滩剖面潮上带的侵蚀和潮间带的淤积,滩肩脊两侧的坡度在台风的影响下变缓.在台风后恢复期连续常浪的向岸堆积作用下,潮上带泥沙量呈增加趋势,滩肩脊两侧的坡度又会逐渐变陡,同时滩肩脊的位置有所抬高且向陆域一侧移动.滩肩高程的恢复效率高于滩肩宽度的恢复效率,潮间带滩面的恢复效率高于平均高潮位以上滩面的恢复效率.波浪对于浪控沙滩恢复效率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波高峰值和波浪非对称引起的泥沙输运通量,恢复期间涨潮期的底床切应力和回流速度大于落潮期,促进底砂起动后向岸净输运落淤.

    海洋地质学风暴剖面常浪恢复主控因素滩肩XBeach

    福建海岸活力特性及其评价研究

    曹超赵欣彤蔡锋刘建辉...
    565-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事件的频发给沿海地区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护海岸免受侵蚀,防止社会经济财产损失,维持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是海岸带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S)的活力海岸构建技术,采用近自然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在低能岸段以天然材料独立实现,高能岸段辅以人工措施,在实现海岸防灾减灾功能的同时,维持海岸带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生态功能,挖掘海岸活力潜能.本研究采用熵权法,构建了福建省海岸活力评价体系,从防护安全、生态韧性和经济发展3 个方面,结合福建海岸带2010 年和2020 年两期数据比较,开展海岸活力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福建海岸活力呈现北低、中高、南较低的初始状态,活力值为0.20~0.67(数字越大活力越强);近十年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使福建海岸活力整体趋势向好发展,高活力岸段明显增多,福建中部和南部活力海岸变优趋势整体优于北部.水体质量、气旋指数、生物岸线长度、湿地面积等因子对海岸活力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NbS理念的海岸开发利用方式和丰富的软质护岸保护亦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活力.海岸活力的提升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合理、高效利用海岸带资源,结合区域生态价值和经济产值的优化,构建发展模式的海岸活力评价体系,为海岸防护能力、生态活力、经济潜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地质学活力海岸特性评价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发展模式福建

    基于VSD模型的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陈思杨刘瑞娟张晓辉熊薇...
    579-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海湾生态系统脆弱性及主要影响因素,以乐清湾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模型,应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了2010-2012、2015-2017、2020-2022 年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状况.结果表明,乐清湾生态系统在3 个阶段均处于"中度脆弱"水平,综合得分逐渐降低,呈逐步改善趋势.3 个阶段中,暴露程度总体变化不大,敏感性逐步改善,适应能力逐步提升,主要人为胁迫因子为工业产值占GDP比例、滩涂围垦面积占海湾面积比例和海水养殖密度,主要敏感因子为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和水生境综合指数.为提升乐清湾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应优化产业布局、调整海水养殖结构、加强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立法、加大生态监管力度和提高公民参与程度.

    海洋环境科学海湾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VSD模型乐清湾

    在线富集纯化测试海水稀土元素含量方法研究

    林梵宇尹希杰殷学博刘建鑫...
    58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土既是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地球化学演变过程重要的示踪元素.海水中的稀土元素含量极低,同时受限于其高盐基质影响,高效准确测定一直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研究旨在通过一套在线除盐装置去除海水基质的背景干扰,同时对14 种稀土元素进行富集之后,直接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进行定量检测.通过空白样品分析,发现各稀土元素定量限在 0.01~0.50 ng/L之间.14 种稀土元素标曲线性系数r2均大于0.999,相关性良好.样品pH梯度实验表明,当pH在2~6 之间,测试结果准确度较好.对NASS-6 标准海水样品稀土含量进行 3 次平行测试,各元素STD值在0.01~0.16 之间;测定均值与文献报道值接近.加标回收实验显示各稀土元素回收率在94.81%~105.82%之间,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度良好.测试大洋孔隙水样品稀土元素并绘制其配分曲线,曲线平滑度符合规律.海水中稀土元素含量既可用于指示海洋地球化学活动,也可用于污染物示踪,本研究探讨了快速在线富集检测海水稀土元素的方案,为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海洋化学在线除盐装置稀土元素海水ICP-MS

    我国东亚江豚的研究现状、面临的威胁与保护建议

    程兆龙李永涛左涛牛明香...
    597-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我国黄渤海和东海水域最常见的鲸豚类之一.作为一种近岸分布的小型齿鲸,东亚江豚的栖息地与人类活动范围高度重叠,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东亚江豚的整体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等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本研究总结了我国东亚江豚的遗传学、生态学、繁殖与生理、声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东亚江豚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包括渔业误捕、栖息地退化与丧失、污染、食物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东亚江豚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建议,包括管控有害渔具的使用,加强涉海项目的评估和监管,降低环境污染水平,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加快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工作等,以期为我国东亚江豚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海洋生物学东亚江豚研究现状威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