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台湾农业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台湾农业探索
台湾农业探索

曾玉荣

双月刊

1673-5617

twnt@163.com

0591-87869435

350003

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台湾农业探索/Journal Taiwan Agricultural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福建省农科院情报所与闽台经济文化交往促进会农业分会联合主办,面向全国发行的农业社科类期刊。是大陆最早报道台湾农业的专业性、权威性刊物之一。旨在通全面深入地介绍、分析台湾农村社会、农业高新科技及经济发展,以及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状况与信息,促进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政策模式与组织变迁——以花莲县3个农村型社区为例

    冯树磊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兼具官方政策和社区实践的双重属性,必须全面认识才能更好地借鉴其经验.[方法/过程]在组织社会学视角下,尽管社区营造系列政策不断更迭,但其落地方式、政策要求、内在张力等基本条件却保持了较高的相似性,为社区组织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环境.[结果/结论]结合多个社区的实践发现,在制度环境约束下,社区组织在社区营造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组织变迁,包括社区发展协会的复兴、社造模式的行政化、组织结构的科层化,以及社区精英的"位置痛苦"和退出.尽管科层化转型是社区营造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其"技术优越性"却易造成社区居民的"技术壁垒",导致社区组织的异化、社区内部的双重区隔等问题的发生.

    社区营造制度环境社区组织科层化台湾

    平潭综合实验区闽台农文旅融合发展对策分析

    林心悦吴毅辉郑心怡林畅...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平潭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闽台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优势,发挥着对台交流的前沿平台作用.研究平潭与台湾农文旅融合情况,有利于更好地推动闽台农文旅融合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梳理闽台农文旅融合基本情况,剖析平潭农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平潭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结果显示,闽台农文旅融合政策不断创设、融合内容不断拓展,平潭在对台农文旅融合方面有区位、资源、政策方面的优势,但平潭与台湾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市场不旺、程度不深、成效不明显的问题,提出突出文化特色、促进深度融合、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闽台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平潭闽台融合农文旅融合

    西南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秋妍潘海岚闫伟男康思...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民族地区是中国扶贫工作开展的主战场,推动该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助于实现其产业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法/过程]从农业产业、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和农业生态环境4个层面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障碍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并探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西南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随时间呈逐步提升趋势,各省份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正相关集聚;(2)内部制约因素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农户收入偏低、农业技术水平落后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较为突出;(3)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结构对研究区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经济发展水平则呈现负向空间溢出.基于此,从推动三产融合、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数字素养、持续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施有机肥行动、构建区域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西南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障碍度模型空间计量模型

    三产融合背景下农村电商赋能县域经济发展分析——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

    朱泳锜陈炜朱珈锜朱江凌...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县域经济是地域经济的基本单位,也是三产融合实践焦点下的工作重心.农村电商既可以推动城镇链接城市,又可以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探究农村电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不仅顺应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更回应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过程/方法]利用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以甘肃省威武市民勤县定量数据为依托,聚焦三产融合背景下甘肃省威武市民勤县农村电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并基于此为民勤县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农村电商对于经济实力水平、投资消费水平、城镇化进程与人民富裕水平有强赋能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时,要关注并重视农村电商的使用,同时应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不匹配的问题,并对不同产业人才与不同种植养殖农户设定相匹配的政策.

    熵权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农村电商县域经济

    框定依赖偏差下农户林业碳汇项目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的调研数据

    石巧玲薛发彪方佳倩陈钦...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标/意义]探讨框定依赖偏差对农户林业碳汇项目行为决策的影响,并分析正负向框架下农户林业碳汇项目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以减少农户的非理性行为,并促进其更理性地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方法/过程]以框定依赖偏差理论为基础,对2022年7月在永泰县乡村进行现场访谈及问卷调研所获得的409份样本数据,运用卡方检验法分析农户在正面和负面框架下的行为决策,并建立二元Logit模型,从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3个方面,分析正面和负面框架对林业碳汇项目行为决策的影响差异.[结果/结论]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面临正向框定的农户相较于面临负向框定的农户更倾向于参与林业碳汇项目.二元Logit模型结果表明,农户在考虑是否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时,其对林业碳汇的态度、周围的人是否参与碳汇、是否参与碳汇培训、家庭总收入及农业劳动力等因素的影响效应均不同程度地受信息的不同呈现形式所干扰,仅宜林地面积的影响效应不受信息的不同呈现形式的干扰.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倡导农户理性参与、积极态度与风险意识并重、通过培训抑制跟风行为、优化风险分担与收益分配机制、优化劳动力结构等5点建议.

    框定依赖偏差林业碳汇项目行为决策

    福州都市圈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任治霖陈嘉方健锋姜程伟...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探究福州都市圈2001-2020年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过程,为福州都市圈绿色发展及我国都市圈碳排放合理控制等相关问题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分析福州都市圈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探讨福州都市圈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建议.[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角度,都市圈碳排放总量年际变化可大致分为2个阶段:2001-2011年的快速增长期,都市圈碳排放量迅速增加;2012-2020年的波动调整期,都市圈能源结构调整减缓了碳排放的继续增长;(2)在时空格局演变方面,福州都市圈碳排放量空间格局从早期的分散布局逐渐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呈现以福清市为核心发散的环状空间布局;(3)在驱动因素方面,人口增长、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此,结合已有经验,提出福州都市圈产业转型与能源结构优化的建议.

    碳排放kaya公式灰关联产业结构福州都市圈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云南省咖啡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冉雨弘李思聪庄佩芬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分析云南省咖啡出口现状,探析其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以提升其竞争力.[方法/过程]采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以波特钻石模型为框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对云南省咖啡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云南省咖啡产业总产值、咖啡国内消费量、物流运输费用和中国政府的咖啡产业财政补贴额对提高其咖啡出口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咖啡企业数量对提高其咖啡出口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云南省应开拓新兴消费市场,打造本土咖啡品牌,规范咖啡行业协会,从而促进咖啡国际竞争力提高.

    咖啡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云南

    基于百度指数的广东省森林旅游网络关注度及时空差异性分析

    林碧虾许福志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在国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广东省实行绿化大行动的背景下,探索广东省森林旅游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期为森林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及宣传营销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借助百度指数,运用数理模型、计量工具分析国内31个省份对广东森林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层面,网络关注度总体呈"S"型波动,淡旺季明显,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黄金周前兆效应显著但有减小趋势.在空间层面,客源市场呈现"广东省内和江苏省双核心,向周边省份递减""二级市场居多,趋向均衡化"的发展态势.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交通便捷度、互联网发展水平和节庆活动是影响网络关注度的主要因素.

    百度指数森林旅游网络关注度广东省时空差异

    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增收的影响——基于村级视角的实证

    张亮华
    6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探讨村级层面提供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增收的作用、机制与异质性影响,以期进一步丰富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外部性影响研究,并为完善相关农业政策提供参考与启示.[方法/过程]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2018年3期村庄层面的数据,基于农村公共服务视角,运用OLS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对于农村低收入家庭增收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显示:(1)农业生产性服务对于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效应受限于服务类型的"准入门槛",但是具有较高准公共物品性质的统一灌溉服务和生产种植规划这2种农业生产性服务,由于具备更强的普惠性和亲贫性,能够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增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同一村庄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覆盖面(农业产业协助)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农村低收入家庭增收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互联网的普及与使用则是农业生产性服务显著增加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正向调节变量;(3)村级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增收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统一灌溉服务和生产种植规划分别对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应加强普惠性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结合地区特征,发挥农村经济组织和数字技术优势,以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社会效益.

    农业生产性服务农村低收入者普惠性供给共同富裕

    《台湾农业探索》来稿注意事项

    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