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通信与信息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通信与信息技术
通信与信息技术

温培毅

双月刊

1672-0164

028-87011905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71号四川省通信管理局313室

通信与信息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5G车联网关键技术简介

    佘红艳
    50-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无人车为代表的车联网将是5G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无疑是推动5G无人车应用的契机.针对无人车在疫情中的应用,介绍了5G车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架构构建,最后提出了5G无人车在未来应用的发展愿景.

    5G车联网技术

    电信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计算模型及维系政策推荐

    张永琼成彬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率,以用户为中心践行从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的转变.通过研究用户从入网到离网的价值变化的复杂性,发现企业目前在资源匹配、营销活动组织、维系挽留上仍缺乏科学的依据.以某运营商全量手机用户建模,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别计算客户终生价值模型,对客户进行分类,对每类用户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最后实现数据驱动精准营销的目的.

    客户终生价值流失率维系推荐

    高铁隧道场景公网覆盖方案研究

    常思远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铁沿线的通信网络覆盖需求越来越大,基于高铁隧道场景的固有特点,探究出更适合隧道场景下网络覆盖的技术方案已迫在眉睫.提出了某高铁隧道场景下的公网覆盖方案,并对公网各系统、公网专网间的干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高铁隧道公网覆盖干扰分析

    关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措施的探讨

    刘天麒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气象现代化的发展和越来越严峻的防汛形势,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已经是防汛抗旱、提升空气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的防雷保障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结合遂宁市大英县的气候和地貌特征对当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的防雷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前期分析、安装独立接闪杆、防雷电过电压侵入措施、作业平台防雷设计等多个方面,对如何做好本地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措施提出了建议,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问题气候地貌特征

    利用预制便捷式防坠落装置对通信杆塔高处作业安全防护的探讨

    周得黔苟海鹏刘江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通信杆塔建设通常会涉及到高处施工作业,现有的塔上施工作业人员在塔上攀爬、转位过程中,常常出现安全带无处挂、无法挂、不方便挂、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措施等情况,导致高坠事故频发.针对塔上高处作业风险控制点的分析,并结合现有的相关规范,在施工人员上塔作业前,通过预制防坠落装置,保证高处作业人员始终处于安全保护之中,避免高坠事故的发生.

    预制安全绳自锁器安全带便捷式防坠落装置

    数据中心PUE管理体系研究与分析

    刘兴鑫王霖陈金
    65-6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现网机房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能源使用效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发热设备比例(装机率)较低,空调和风口配置不合理;气流组织混乱;空调老化、散热通道不畅问题.由相关分析得出各个方向PUE管控方案.最后根据各个方向PUE管控方案从不同角度评价排序,分别从节能效果排序、施工难易排序、投资大小排序、是否消除热岛现象、空间需求等五方面进行比较,选择的最优解决办法.

    PUE管控方案节能

    通过PTN网络迅速开通5G基站策略研究

    赵志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5G站点紧急开通的需求,以中国移动PTN网络为基础,提出了现有PTN网络承载紧急开通5G基站的组网思路,并进一步分析了网络结构的变化,规划了每个网络层次的带宽.

    5G回传网NSA360VR

    精准扶贫引发对教育的思考

    胥学跃
    7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要全面脱贫摘帽建成小康社会,根本出路在于教育,只有教育才能产生更加深远的作用,才能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从扶贫工作实践出发反思教育,明确了教育是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增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技术技能、改变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一切活动.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业规划,以及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本土化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议,为贫困地区高质量持续稳定脱贫提供保障.

    精准扶贫教育反思义务教育专业设置师资建设

    ICT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的分析

    李源田申李玲韦泽训...
    71-7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师型"教师是同时具有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专任教师.根据ICT类专业教学的特点,探索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建设途径,包括:教学实践与专业实践相辅相成;建立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大师工作室和协同创新中心;基于团队编写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技能大赛锻炼教师队伍,共同助力"双师型"队伍建设.

    双师型高职教育ICT类1+X制度

    对创新技法在高职理工专业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

    田申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育工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迫切需要具备创新素质的复合型高水平人才队伍匹配相应需求.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创新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等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

    技术创新创新技法组合变换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