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方贵忠

季刊

1673-7016

tuedu@tom.com

0351-4172645

030001

太原市杏花岭街2号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Taiyuan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的前身为《太原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底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内部交流转为公开发行的期刊,2006年更名为《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7016,CN14-1341/G4),现为季刊,页码124页,属于文理合刊的学术性理论刊物,以刊登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为主。经国务院新闻办、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本刊主要栏目设有:理论探讨、教育理论探讨、教学与实践、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学、课程改革探索、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等。学报聘请资深专家对稿件质量把关,严格执行审校制度,实行规范化编排,学报的办刊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1.颁布)执行的评优活动中,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所载论文已被国内较有影响的报刊转载,且历年呈递增趋势,2008年被山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山西省一级(优秀)期刊”,并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限为2009—2012年,编号SX030),这些都表明了学报在学术理论界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全国教育系统有了较大的知名度,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在学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学术论坛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钢结构不均匀沉降下抗弯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马艳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基沉降不均匀是湿陷性黄土区常见的工程问题之一.为研究不均匀地基沉降对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分析钢结构中抗弯框架结构框架的抗震脆弱性.分析了结构地震响应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关系差异.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加速度峰值振幅,对结构的破坏概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结构内力重新分配是导致部分构件在地震中失效的原因.在建筑物的平面转角上,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性,会导致结构在地震中被进一步破坏.非均匀沉降引起的框架结构的偏移增大.且随着沉降的增加,上层建筑的地震破坏将加剧.

    钢结构不均匀沉降框架结构地震

    基于BP算法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表观病害检测

    曹园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表观病害检测过程中,受环境和主观因素影响的细小病害检测性能较低.因此,利用BP算法,设计一种新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表观病害检测方法.在检测车上搭载工业相机,采集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图像,通过线性灰度拉伸、非线性滤波等方式,进行图像预处理.通过图像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出图像纹理特征参数.依托于BP算法,构建包含数个3层神经子网络的表观病害检测模型,并通过自适应调整和训练,实现复杂环境下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表观病害准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输出检测结果的综合指数F1值在0.9以上,满足表观病害检测质量要求,优化了检测质量.

    BP算法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表观病害梯度下降法

    城市废弃混凝土骨料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

    高素芹余沛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城市废弃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废弃混凝土块取代天然碎石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试验及试验数据分析,得出废弃混凝土骨料不同掺量和养护龄期对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废弃混凝土块取代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当废弃混凝土块掺量(质量分数)为35.2%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大,废弃混凝土块的加入与原天然碎石的抗压强度基本一致,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当废弃混凝土块的掺量为55.2%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呈直线下降趋势,强度已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研究表明,城市废弃混凝土块掺量为35.2%时,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最好.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废弃混凝土骨料力学性能

    盐渍土溶陷特性研究进展

    刘伟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渍土的溶陷特性极易导致道路工程出现变形过大等问题,而盐渍土地区工程建设中盐渍土利用率的提高,不仅可以减少因弃用所致的生态破坏,而且可以就地取材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因此,研究盐渍土的溶陷特性及其工程应用至关重要.鉴于此,系统地总结了盐渍土溶陷性研究的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种试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从研究对象出发,阐述了细粒盐渍土、粗粒盐渍土及改良盐渍土溶陷特性的研究现状,梳理了试验结果的现有分析手段,探讨了盐渍土溶陷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盐渍土溶陷性试验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措施与技术探讨

    高新艳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建筑功能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基于新时代环境下将安全、经济、合理、高效作为对建筑结构设计评价的基本标准,建议从建筑、结构、施工、节能环保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建筑结构优化,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设计出同时具备安全、实用、美观、节能的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同时,通过采用新型项目管理模式,引入BIM、参数化设计等先进分析技术,选用装配式建筑结构等方法实现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超广角图像分类检测

    阚玉常张光华卓广平汪扬...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图像分类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裁剪、均值滤波、高斯滤波、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CLAHE)等方法进行预处理,模型以DenseNet架构作为基础模型,加入了通道注意力机制和空间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提高模型对关键特征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后的模型分类效果优于传统模型,在Kaggle数据集其平均准确率达到了 89.15%,平均特异度为94.22%;在超广角数据集其平均准确率达到了 91.24%,平均特异度为95.7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注意力机制DenseNetCLAHE

    基于双注意力机制的头影标志点检测研究

    周金保武秀萍都冰丽张光华...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可靠的头影标志点检测在口腔正畸的临床诊疗和研究中至关重要,但在实践中存在标志点定位难度大、准度低以及速度慢等问题,因此为了降低检测难度,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提出了一种结合多注意力机制的检测算法CenterNetSC.算法首先采用深度聚合网络DLA-34作为CenterNetSC的主干网络并用于特征提取;其次,通过在深度聚合网络中引入SE和CBAM两种注意力机制加强网络对卷积通道以及空间位置的全局感知;再次,在DLA-34网络之后加入可变形卷积捕捉对象的细节和局部信息;最后,模型在ISBI 2015 Grand Challenge的cephalometric X-rays两个测试集上分别实现了 1.11 mm和1.37 mm的平均径向误差(MRE),以及2.0 mm定位误差范围内87.13%和77.03%的成功检测率(SDR).较其他检测方法而言,Cen-terNetSC 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标志点,可以满足临床医学的需求.

    口腔正畸标志点检测深度聚合网络注意力机制可变形卷积

    数字签名的车联网安全体系架构设计研究

    田柳林黄智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联网构建了"车-云-路-人"的互联传输体系,而非法网络入侵和攻击使得车联网多通信场景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数字签名技术设计了车联网安全体系架构,对云端、路侧设施端、移动终端、车端4个部分的架构进行了设计,同时搭建了数字签名的车联网安全架构.通过所设计的车联网安全体系架构,为车联网终端身份认证安全性提供了保障,确保了车联网的安全.

    数字签名车联网安全身份认证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进制相移键控信号调制识别研究

    孙会楠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外众多的学者针对信号的调制识别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地研究出各种调制识别方法.针对多进制相移键控信号(multiple phase shift keying,MPSK)的识别效果不理想,给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模型,利用信号的时频图和星座图相关特征进行MPSK调制信号类型的识别,并基于时频图和星座图的识别结果进行决策融合,对比3种方法的识别效果,实现对MPSK信号识别效果的有效提升.

    深度学习调制识别多进制相移键控决策融合

    基于有限元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性能校核

    郭凡杨苗苗王艳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纯电动汽车电机磁漏、能量转换及过载保护等多样化需求,提出一种自主设计的永磁同步驱动电机,围绕电机的建模、网格分层、电磁场特性及不同工况下的有限元解析等多维度进行研究.通过仿真软件Maxwell 2D建立完整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并进一步分析电机在空载状态下定子齿部磁密、轭部磁密、转子隔磁桥磁密及磁场漏磁等电磁场特性,确 保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模型准确可靠;在此基础上,对驱动电机在额定负载和过载工况下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机在额定负载时,定子齿部的磁感应强度约为1.85 T,轭部约为1.44 T,未达到饱和状态,平均输出转矩约为66.22 N·m,转矩峰值约为72.65 N·m,磁力线分布较为均匀;电机在过载时,定子齿部及轭部磁密均已饱和,过载电流远超额定电流的2.5倍以上,平均输出转矩约为178.25 N·m,说明该电机具备出色的过载能力.

    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法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