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学
体育科学

田野

月刊

1000-677X

bjb@ciss.cn

010-87182588

100061

北京市崇文区北京体育馆路11号

体育科学/Journal China Sport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反映国内体育科研最新成果,刊登研究性论文和综述性文摘。设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体质研究、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统计、仪器场地等栏目。读者对象为体育科研人员、体育院校师生、教练员及运动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运动项目文化

    任海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动项目文化是当代最为流行的文化形态,有着多种价值。运动项目文化的主要承载群体是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社会大众和专/职业运动员。与这三大主体相对应,运动项目文化也呈现为教育性、休闲性和观赏性3种性质不同的文化,构成同项异质的项内文化结构和异项同质的项间文化纽带。运动项目文化的这3种形态因历史演进、游戏性质、运动技能和主体需求,相辅相成,互利共生,呈现出三位一体的整体状态。运动项目教育文化在社会参与、价值规范、技能学习和组织建构等方面奠定了运动项目文化的基础。今天,运动项目文化需要克服运动项目认知偏差、项内文化错配和项间文化失联等问题。

    运动项目项目文化同项异质异项同质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价值意蕴、实践探索与未来进路

    周丽君兰伟王琰冯祎晗...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户外运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积极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价值意蕴、现实基础与挑战及未来发展路径。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价值体现在提供人口规模巨大的坚实市场基础、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建共享、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等方面。通过分析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挑战发现,户外运动产业在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社会功能、生态价值、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社会治理作用发挥不充分、绿色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品牌国际竞争力不强等挑战。基于此,从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全方位协同发展、完善产业现代化治理体系、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和加强产业自主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户外运动产业体育产业体育强国

    贯彻落实《体育法》,提升政府治理效能: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监管策略研究

    唐桔余汪洋陈长洲王红英...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进行有效监管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体育行政部门开展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监管工作面临概念混淆以及监管能力不足、标准不清、流程不畅、监督不力等问题。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体育行政部门需完善"专职化"的监管运行机制和"清单式"的权责边界以提升监管能力,制定"多线程"的人员培训和认定体系、"多主体"的场地标准共创机制、"多层级"的赛事活动等级制度,以改进监管标准,加强全流程监管,构建"一站式"数字服务端口,引入"契约式"告知承诺制度以优化监管流程,培育"一体化"协同执法监督机制和"系统化"体育社会监督机制以加强执法监督,从而达成贯彻落实《体育法》监管要求的目标。

    体育法高危险性监管体育赛事体育行政部门

    论身体能动性与体育基本理论问题

    郝东方
    32-3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身体是体育运动的核心要素,关系到对体育运动的认知与参与。通过对身体现象学、具身认知、新物质主义、能动感等相关理论资源的深入分析,梳理身体能动性的学术脉络,主张构建以能动性为核心的身体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包括身体的自发、生成与共鸣,分别是身体能动性的运行逻辑、价值逻辑与关系逻辑。在此理论框架下对体育的本质、价值、内容、形式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审视,主张体育运动是身体能动性的自然释放,身体生成是体育运动的内在价值,运动技能习得是将身体能动性调适到自洽状态,身体共鸣是体育运动的存在形式。

    身体能动性体育基本理论问题

    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与青少年体育行为互动影响研究——健康信念的中介作用

    孙浩李丁于晓梅阎晋虎...
    4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媒介环境下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青少年健康信念与青少年体育行为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方法:以14~24岁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58份有效问卷数据,运用SPSS和SmartPL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PLS-SEM和PLS-MGA分析。结果:1)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与青少年健康信念相互促进;2)青少年健康信念与体育行为相互促进;3)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与青少年体育行为相互促进;4)青少年健康信念在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与体育行为的双向互动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但直接作用更强;5)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对青少年健康信念和体育行为的影响在性别和年龄层面上具有一致性。结论:1)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与青少年健康信念和体育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互动,其中健康信息传递、自我效能提升和体育价值认知是关键影响维度;2)青少年健康信念在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与体育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但直接传播和行为促进仍是主要驱动力;3)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通过健康信念与体育行为的双向互动,形成了自我增强的传播闭环,显著推动了健康传播和体育行为的持续发展。

    体育社交媒体健康传播青少年健康信念体育行为

    长跑致足部黑踇趾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孙冬宋杨朱承远岑炫震...
    54-6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长跑前后足部生物力学改变对黑踇趾损伤风险的影响,揭示长跑致黑踇趾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基于黑踇趾损伤预防理念进行鞋头设计并验证其防护效果,为长跑黑踇趾损伤预防和防护跑鞋研究提供支撑。方法:选取10名男性半职业马拉松跑者为受试者进行跑步测试,采集其跑前、5 km跑后即刻及10 km跑后即刻的足部形态特征、足部各区域温度、大踇趾主观舒适度以及足-鞋相对运动距离等参数,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揭示长跑致足部黑踇趾损伤的潜在生物力学机制。基于黑踇趾损伤生物力学机制进行鞋头抬高的防护跑鞋设计,其中原型跑鞋的鞋头高度为65。8 mm,长度为85。5 mm;防护跑鞋的鞋头高度为79。5 mm,长度为85。8 mm。采集跑鞋优化前后的大踇趾主观舒适度、大踇趾-鞋面接触力以及三维有限元模拟仿真计算的大踇趾应力,并进行独立样本分析,以期对防护跑鞋的黑踇趾损伤预防效果进行验证。结果:随着跑步距离增加,10 km跑后的足前掌宽度以及足弓高度显著下降。所有足部分区的温度在5 km和10 km跑后均显著上升,其中10 km跑后的大踇趾足背区温度上升明显,与5 km跑后即刻呈现显著差异。与此同时,跑后的大踇趾主观舒适度显著降低。着地即刻的足-鞋相对位移在10 km跑后较5 km显著增加,而增加的距离在支撑中期较跑前以及5 km跑后又显著降低。相较于原型跑鞋,防护跑鞋在提升大踇趾主观舒适度的同时,使得大踇趾-鞋头作用力在两者接触期的0~80%显著减小,且应力分布更加均匀。结论:10 km跑后足前掌宽度、足弓高度显著下降,大踇趾足背区温度明显上升,伴随跑者大踇趾主观舒适度降低和足-鞋相对位移增加,表明长跑后足部形态与功能改变可能是黑踇趾损伤的潜在生物力学机制。基于鞋头抬高设计的防护跑鞋能够在提升跑者主观舒适度的同时,降低接触力,并且使大踇趾区域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可以有效降低因长跑引发的黑踇趾运动损伤风险。

    长跑黑踇趾损伤生物力学

    壁面剪切应力评价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左心室节段性血流动力学特征

    杨萍张剑梅薛军张瑞平...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左心室(left ventricular,LV)心腔内的节段性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以53名女子冰球运动员(27名优秀运动员、26名普通运动员)和24名健康对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超声心动图的血流向量成像技术无创测量LV二维结构、LV心尖二/三/四腔心切面室内相对压力差(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 differ-ence,IVPD)和各节段壁面剪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分析快速射血期、收缩末期和快速充盈期IVPD峰值时相下WSS的组间差异,统计组间差异显著的WSS与LV结构参数和训练水平的相关性,探讨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心脏结构适应长期高水平训练的LV心腔内节段性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1)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左心室质量指数(LV mass index,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 end 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对室壁厚度指数(relative wall thickness index,RWTi)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在快速射血期,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下侧壁心尖段(apical lateral,ApL)的WSS显著高于普通运动员(P=0。029);在收缩末期,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ApL(P=0。005)和下侧壁中间段(mid inferolateral,MIL;P=0。008)的WSS显著低于普通运动员,后间壁中间段(mid inferoseptal,MIS)的WSS显著低于普通运动员(P=0。027)和健康对照组(P=0。046);3)快速射血期ApL的 WSS与RWTi显著负相关,与训练水平显著正相关;收缩末期ApL和MIL的WSS与LVMi、LVEDVi和LVESVi显著负相关,MIL和MIS的WSS与训练水平显著负相关。结论:1)优秀女子冰球运动员LV结构呈生理性增大,心腔内血流动力在收缩期呈节段性优化;2)运动员在长期专业训练中通过心腔内节段性血流动力的优化促进其心脏结构的生理性适应。研究结果可为运动员心脏形成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预防运动员心脏病理性重构的发展提供参考。

    冰球心室内血流动力壁面剪切应力室内相对压力梯度训练

    ActiGraph(GT3X/±系列)加速度计睡眠筛查方法研究进展

    聂明剑程慧丽龙湘微李红娟...
    7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加速度计的24 h活动行为研究中,计算不同活动行为时间之前,必须先将加速度计数据分为清醒时期(研究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和睡眠时期(研究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但目前关于加速度计数据对清醒-睡眠期的分离尚无公认的标准方法,也缺乏对这些方法的系统梳理。研究从425篇相关文献中归纳出9种在自由生活条件下可用的清醒-睡眠期分离方法,通过解释这些方法的原理、优势与不足,为使用GT3X/±加速度计的研究人员提供选择睡眠筛查方法的建议:1)选择自动睡眠筛查算法时,腕部设备推荐使用GGIR内置的睡眠日记/HDCZA算法+van Hees 2015算法,腰部设备则可以选择Tracy ProChildren、Tudor-Locke、McVeigh或Bellettiere-McVeigh算法;2)选择Actilife进行睡眠筛查时,研究对象年龄<30岁时推荐使用Sadeh算法,≥30岁时推荐使用Cole-Kripke算法,且均需要睡眠日记的辅助。研究为24 h活动行为研究提供了数据处理方面的建议,也为未来开发新的清醒-睡眠期分离方法提供了方向,但仍需更多的研究来比较与验证这些睡眠筛查方法,以促进研究方法的标准化。

    加速度计GT3X/±24h佩戴睡眠筛查方法清醒-睡眠期分离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运动模型的延寿功效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原阳陈炳奥张加豪班伟康...
    84-9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以下简称"线虫")在遗传物质上与人类具有同源性,且具有易操作、生命周期短、荧光标记易观察、基因背景清晰等特点,适合应用于构建运动模型并探究相关机制。在应用线虫运动模型的研究中,探讨了运动与寿命之间的联系。线虫运动实验的干预实施方式方便简捷、易于操作,具体包括神经元控制、挖掘实验、游泳实验以及物理性运动刺激等。在应用层面,研究着重梳理了微流控等创新技术的可行性。在机制层面,基于已有证据总结了运动延寿功效产生的潜在途径,明确了线虫作为人类寿命的模式化翻版,对比现有其他常见运动模型发现,线虫模型具备更为清晰的生物学背景。此外,线虫模型能够提供跨代遗传现象的直观证据,有助于理解运动抗衰老的长期效应,为探索运动在人类健康寿命延长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和实验模型。

    秀丽隐杆线虫运动模型寿命跨代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