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麦秆与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共热解特性研究

    王铁许开立李季硕周浩东...
    426-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热重分析仪和管式炉,研究小麦秸秆与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WPSF)在不同混合比例、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行为及共热解产物分布特性.结果表明:WPSF表观活化能为178.27~186.84 kJ/mol,热稳定性强.麦秆与WPSF共热解存在协同效应,尤其在质量比为1∶1时协同效应最显著,可促进麦秆挥发分析出并减少焦炭生成,且在温度较低时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共热解对液相和气相产率表现为正协同效应,对固相产率表现为负协同效应,可促进烃类气体产生,抑制含氧气体生成.温度影响共热解产物分布与协同效应的强弱,800℃时协同效应最强.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固相产率降低,液相产率先上升后下降,烃类气体和H2占比上升,CO和CO2占比下降.

    生物质泡沫塑料热解动力学协同效应三相产率

    基于温差发电两级修正的沼气发电机组废热利用方法与模型构建

    李若兰魏征刘畅高立艾...
    434-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利用沼气能源,提高沼气发电能源利用率,提出利用温差发电片对沼气发电机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基于温差发电两级修正的沼气发电机组废热回收利用仿真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级修正的温差发电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0.045%,二次修正相比于一次修正MAPE降低0.167%;加入温差发电装置后沼气发电系统能源利用率可提升8.59个百分点,废热利用效率可提升15.53个百分点.

    沼气废热能源利用温差转换Simulink两级修正

    磷酸二氢铵对杨木热裂解特性影响研究

    陈孟庞赟佶吴美凤陈义胜...
    44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磷酸二氢铵(MAP)对杨木及其杨木衍生炭热解产物品质的影响,揭示MAP呈现的对杨木提质和催化焦油裂解的因素.选取不同浓度的MAP浸渍液原位浸渍负载至杨木中进行低温炭化和衍生炭热解试验.研究不同MAP浓度对杨木炭化三相产率、生物炭热值和能量产率的影响规律,考察添加MAP后的衍生炭热解相对于原料直接热解的催化裂解现象.结果表明:低温炭化结合MAP的添加对杨木热解炭的增加和焦油的减少有协同作用,热解温度为500℃时,相较于未添加衍生炭,添加1.975%MAP衍生炭的焦油组分中酚类产物降低19.8%,甲苯类产物降低5.38%.

    磷酸盐杨木酚类衍生炭低温炭化热解

    农林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

    吕文博崔彦如丁文涛张大雷...
    452-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秸秆、松木、花生壳3种生物质为原料,研究其氮的赋存形态,并进行热解实验,对比研究3种生物质热解过程氮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农林生物质中氮主要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部分以无机氮形式存在,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NH3和HCN的产率不断增加,约75%的NH3在400~500℃内产生,来自焦油氮和蛋白氮的脱氨反应,约80%的HCN在500~800℃内通过焦油和焦炭中杂环氮的开环反应产生.焦炭氮的产率不断下降,稳定的蛋白氮通过交联环化反应贮存在焦炭中生成吡咯氮(N-5)和吡啶氮(N-6),部分会环状缩合成季氮(N-Q)或加氧形成氧比氮(N-X).焦油氮的产率先增后减,不稳定的蛋白氮分解形成焦油氮,并通过脱氢生成腈氮或环化形成杂环氮.此外,生物质中的三大组分和碱金属也会影响三相氮的分配.

    生物质赋存形态热解迁移转化三相

    沼气工程进料池增温搅拌系统模拟优化研究

    龚雷阳朱旭伟焦翔翔王花平...
    460-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增温搅拌系统对沼气进料池温度场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以唐山某养牛场中覆盖有阳光板的方形进料池为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以进料池中螺旋加热盘管的不同供水方式,搅拌器不同运行方式、倾角和池体的形状为影响因素对沼液温度场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对比模拟与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最后,以X=0截面为基准面,绘制温度云图,并将沼液温度按不同区间分成低温区、中温区和高温区,统计3个区间所占比例.结果表明,加热盘管采用下供上回的形式有利于沼液升温,可消除低温区,并将中温区占比从原先的92.15%提升到98.01%,增长6.4%.搅拌器可改善高温沼液集中在盘管周围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两个不同转向的搅拌器,可将高温区占比从原来的1.99%提升到5.26%,增长166%.搅拌器的倾角不宜设置过大,设置成45°更为合适.在加热条件和搅拌器参数相同的前提下,方形池与圆形池在低温和高温区比例接近,但圆形池的中温区比例比方形池多2%.圆形池的中温区比例更高,搅拌死区更小,搅拌效果更好.

    进料池计算流体动力学温度场搅拌器螺旋盘管

    用于木质素解聚的半导体光催化研究

    陆佳苏小红王欣尤宏梅...
    469-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温和条件下光催化木质素解聚可获得芳香族化合物,基于木质素的结构,综述国内外半导体光催化木质素中C—O、C—C键断裂机制,以及掺杂、贵金属沉积、构建复合材料等提升光催化剂稳定性及解聚木质素效率的改性方法;总结光催化在处理天然木质纤维素原料中的应用,外加场耦合强化光催化降解木质素策略,最后对半导体光催化木质素解聚方面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推动光催化木质素解聚技术创新与工业化进程.

    木质素光催化半导体解聚机理改性外加场

    绿电耦合生物质制甲醇的储能-释能效率和碳排放

    宋国辉赵亮王金平王红艳...
    478-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储能和减碳需求,以麦秸和木屑为原料,研究风电耦合生物质制甲醇技术,分析甲醇产率、储能-释能效率(即储释效率)生命周期碳排放以及甲醇纯发电和热电联产模式的差异.不分离产物气CO2时,仅CO2和CO单程转化率对甲醇产率有明显的影响,其值在0.970~1.104 kg/kg之间.电解水效率是提升储释效率的关键参数.热电联产模式的储释效率和碳排放均明显优于纯发电模式.前者模式的储释效率范围为46.1%~58.6%,接近压缩空气储能;再生电能和热能的碳排放强度范围分别为37~77 g CO2/kWh和10~21 g CO2/MJ,均大幅低于相应产品的当前碳排放水平.以木屑为原料的碳排放大幅低于以麦秸为原料的碳排放.通过捕集产物气CO2,甲醇产率、绿电功耗和储释效率降低,但能够实现生命周期零碳排放.

    甲醇电解生物质储释效率零碳排放

    基于BMP法微生物驱动水稻秸秆选择性降解木质素能力研究

    成慧婷赵楠曾尚鹏黄婉媛...
    485-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生物-机械制浆法,通过分析秸秆组分转化模型、微观纤维形态变化和多维力学性能指标,评估5种微生物对水稻秸秆木质素的选择性降解能力.设计一种木质素降解反应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木质素降解率(53.6%)、优先指数(49.64)和选择性系数(4.0606)均最高;经过其处理的秸秆的抗拉强度、剪切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19.24%、30.35%、8.86%和15.32%.微观形貌分析表明纤维长度、宽度分别减少4.69%和27.32%,长宽比为45.075.仿真模拟表明,反应器具备良好的流动和混合性能.

    生物质纸浆精炼计算流体动力学秸秆组分转化模型多维力学性能微观纤维形貌分析

    平潭岛周边海域潮流能资源特性分析与评估

    武贺杨鉴宇朱丽宁
    494-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TELEMAC-2D水动力模型建立福建平潭岛周边海域潮流模型,利用实测潮位、潮流资料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刻画研究区域的潮汐、潮流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海域潮流能资源功率密度、有效发电时长、涨落潮不对称性等潮流及潮流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Flux法与Garrett法相结合,对特定区域的潮流能资源可开发量开展评估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潭岛海域潮流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端平潭岛-大练岛、大练岛-小练岛、小练岛-长屿岛3条水道,峰值区域的大潮功率密度约10 kW/m2,有效流时可达6000 h,3条水道共有潮流能资源一类区1.05 km2,二类区5.11 km2.Flux法计算的潮流能资源可开发量为7.44 MW,Garrett法计算的可开发量为11.74 MW.

    潮流能资源评估TELEMAC-2D平潭岛

    浙江近岸大浪的准确定性理论适用性研究

    蔡丽赵建春梁炳贤孙昭晨...
    503-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波波形的准确刻画对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效率及载荷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条件概率的准确定性理论具有描述平均大波的波形的潜能.基于2018年台风"安比"过境时浙江温岭近岸海域实测的持续3 d的波浪数据,通过自编程序计算实测平均大波波形与准确定性理论值,进而分析讨论准确定性理论在该算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计算精度良好;海况的谱尖度越大(谱越窄),准确定性理论计算的平均大波波形越精确,相关性系数达到-0.56;海况的波陡值与准确定性理论的计算精度相关系数为0.36;海况的高斯性与准确定性理论的计算精度并无很强的关联性.

    波浪能准确定性理论平均大波波形谱宽波陡高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