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阳能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阳能学报
太阳能学报

殷志强

月刊

0254-0096

tynxbb@public.sti.ac.cn

010-62001037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太阳能学报/Journal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太阳能学会主办,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承办,自1980年创刊以来,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主要报道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技术札记、简报及综述性论文。《太阳能学报》编辑严谨,被《EI》收录比例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高阶空间交互网络的光伏组件热斑故障检测

    郝帅王海莹马旭吴瑛琦...
    358-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红外热斑故障检测算法由于特征表达能力不佳造成算法易受复杂背景干扰以及对密集目标、小目标故障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阶空间交互的光伏组件热斑故障检测网络.首先,设计高阶空间交互模块,并将其引入YOLOv5主干网络进行全局交互建模,提升网络对密集目标的检测精度;其次,为突出复杂背景下故障目标的关键特征,设计基于协同注意力的特征提取模块重构颈部网络;然后,在颈部网络设计多尺度特征增强融合模块以提高检测网络对不同尺度特征的充分利用;最后,设计自适应特征融合检测头以提高模型对小目标的感知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7种经典检测算法,所提出的算法检测精度最高,精度可达84.3%.

    光伏组件故障检测深度学习热斑效应高阶空间交互特征融合

    基于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的光伏功率超短期区间预测方法

    李芬于淏孙改平屈爱芳...
    36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分布式光伏电站在进行超短期功率预测时所需气象资料难以获取,在转折天气下光伏出力不确定性增加的问题,提出一种光伏功率超短期区间预测模型.首先该模型采用麻雀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在不同天气下将历史光伏出力分解成多个时序特征强的子模态;其次,通过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对各子模态分别预测;再次,将各子模态的点预测结果叠加;算例验证结果表明:在各类天气条件下,所提模型相比于单纯使用气象因子的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度和更强的适应性,同时也能在点预测的基础上提供较为准确的置信区间.

    光伏发电模态分解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核密度估计区间预测

    面向光伏电站除尘作业的移动机械臂抗倾覆稳定性研究

    宁会峰周晓虎杨从尧
    37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光伏电站移动机械臂倾覆稳定性的研究是其安全、高效作业的前提.采用重力法分析移动机械臂在水平路面和倾斜路面的静态稳定性,以倾覆力矩为标识对移动平台与机械臂耦合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利用Matlab和Adams仿真验证移动机械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移动机械臂在水平路面上进行作业运动时处于稳定状态;通过分析移动机械臂在倾斜路面上的稳定性,确定其可安全操作的最大路面倾斜角度.

    光伏电站移动机器人稳定性运维倾覆力矩法

    PERC背钝化工艺卡点位置缺陷导致EL不良研究

    张福庆李文涛张若凡胡明强...
    385-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二合一管式PECVD背钝化镀膜工艺过程中出现的石墨舟空心卡点EL发黑品质异常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二合一管式PECVD背钝化工艺中射频功率、工艺温度、氧化铝沉积厚度等对晶硅太阳电池空心卡点EL发黑品质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合一管式PECVD背钝化工艺时采用12~16 nm厚度的氧化铝薄膜、350~370℃的预淀积工艺温度,能有效解决镀膜空心卡点EL发黑品质异常,显著提升晶硅太阳电池在二合一管式PECVD的镀膜品质.

    太阳电池EL发黑背钝化预淀积二合一管式PECVD卡点钝化缺陷

    基于线性优化算法的光伏组件参数辨识

    朱宸周楚祥李金泽许杰...
    391-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光伏组件单二极管模型参数的辨识精度,利用微分电导信息将光伏组件的伏安特性进行线性化处理,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最小二乘优化的参数辨识算法.通过Photowatt-PWP 201光伏组件室内测试数据对算法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精度高于现有的典型算法,如特殊函数法、拉普拉斯变换法和教与学元启发式算法.进一步通过aSiMicro03036光伏组件室外连续测试数据对算法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太阳辐照度和温度条件下均能快速而准确地辨识光伏组件参数.

    光伏组件参数辨识伏安特性优化单二极管模型

    基于惯性同步的构网型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

    高本锋刘王锋丁雨晴吴林林...
    398-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适用于单级式构网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惯性同步控制策略及其次同步振荡特性鲜有研究这一问题,该文将惯性同步控制应用于构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并建立其状态空间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确定系统振荡模式,最后利用参与因子和特征值根轨迹分析系统相关参数对振荡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构网型光伏并网系统具有更好的弱电网适应性,但在强电网下,存在直流电容和惯性同步环节共同主导的SSO模式,可通过增大直流电容和电压内环比例系数或减小电压内环积分系数来增大系统阻尼,提高系统稳定性.基于PSCAD/EMTDC时域仿真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光伏系统电力系统稳定性次同步振荡构网型光伏惯性同步

    太阳能跨季节储热水体几何形状对系统含税热价的敏感性研究

    赵沙沙贺明飞李金平杨铭...
    407-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体型太阳能跨季节储热供热系统,以太阳能集热场得热量和跨季节储热水体温度场的动态模拟为基础,在TRNSYS仿真平台中建立系统动态热经济性分析模型,实现全系统动态热性能和经济性能耦合分析.此模型是对太阳能集热场中定日镜场采光面积、跨季节储热水体体积、水体几何形状、太阳能集热场质量流量、资金内部收益率等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优化的重要工具.该研究主要分析了储热水体几何形状对系统含税热价的敏感性,得出以下结论:对于万立方米级的圆柱形储热水体,水体热损、含税热价与水体高径比呈上开口的类抛物线关系,当水体高径比为1∶2时,水体的热损低至30.74 kWh/m3,对应的含税热价低至0.470 元/kWh,与区间高点的含税热价相比低9.6%;水体深度由5 m变化至25 m过程中,水体深度为19 m时热价可低至0.482 元/kWh,与区间高点的含税热价相比低13.0%.

    太阳能跨季节储热动态模拟热经济性储热水体

    基于裸土地面的日光温室室内温湿度预测模型构建

    陈瑾萱杜震宇
    414-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日光温室热湿环境形成机理和规律,认识其内部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物理现象,根据日光温室的结构特性、外部环境条件等参数,应用传热传质学理论,基于日光温室围护结构内表面热量平衡关系式、空气热量及湿量平衡关系式,考虑墙体湿传递、土壤蒸发等作用建立日光温室室内温湿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借助Matlab软件,利用迭代法求解微分方程组得到室内温湿度,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及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两日内室内空气温度及湿度的预测值与实测数据相对误差分别为5.11%、4.17%;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98、0.94;预测值和实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理论预测值与实验测定值相对误差小,模型一致性高、可靠性强,考虑墙体湿传递和土壤蒸发的影响后可使裸土地面的日光温室室内温湿度的预测模型更加准确.

    太阳能建筑预测模型墙体湿传递性能日光温室

    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海水淡化技术研究进展

    孙梦茜陈志莉陈黎唐珊...
    423-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太阳能界面蒸发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光吸收和热管理两个角度介绍目前太阳能界面蒸发的研究进展,并讨论界面蒸发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总结不同类别、不同结构的光热转换材料对光热利用效率的影响,归纳不同形式的热量损失对界面蒸发速率的影响,探讨太阳能界面蒸发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以期对后续海水淡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太阳能海水淡化界面蒸发光热转换材料热管理

    适用于下一代太阳能热发电的集热颗粒磨损特性研究

    陈冬吕洪坤丁历威来振亚...
    432-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铝矾土惰性颗粒为研究对象,使用三腔磨损试验台获取颗粒耐磨性能和粒径分布变化规律,颗粒120 h磨损率约2.5%,粒径分布演变模型中转化比例符合正态分布(σ=1/2,ds=4d)时模拟效果最好.提出磨损转换系数,通过引入磨损耗散能量作为中间量,将磨损测试设备中获取的颗粒磨损特性推广到实际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以100 kW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为例,计算得铝矾土惰性颗粒在系统各设备间循环一次的磨损相当于在三腔磨损试验台中运行0.0114 h,从而获得系统补料策略.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磨损特性热化学颗粒粒径分布惰性颗粒运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