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学刊
体育学刊

杨文轩

双月刊

1006-7116

tyxk@scnu.edu.cn

020-85211412

510631

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学楼4-5楼

体育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体育专业学术性刊物。设有经验总结、理论探索、读书思考、试验报告、专题讨论、最新科技知识介绍、体育科技动态报道等栏目,为体育学术研究和学习提供交流园地。读者对象主要是体育科研工作者、体育院校师生、教练员、运动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型体育赛事语言景观的呈现特征、建构经验与提升策略——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例

    丛晨何劲鹏杨伟群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语言景观理论,通过录像观察对北京冬奥会语言景观的呈现特征进行考察并总结建构经验,进一步提出未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赛事语言景观的提升策略。研究认为:首先,官方景观主导、载体类型多样、模态组合多元、语码布局规范是北京冬奥会语言景观的呈现特征。其次,自信规范的语言使用、特色文化的深度结合、丰富多样的呈现形式是北京冬奥会语言景观的建构经验。最后,未来应建立健全各类赛事语言景观的标准规范,促进文化交流的理解与认同;充分挖掘办赛所在地的优秀文化,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语言景观;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拓宽语言景观呈现的渠道与形式。

    体育赛事语言景观北京冬奥会文化传播

    师徒互动与民间武术组织建构——冠县梅花拳传承协会个案分析

    吕思泓李文鸿赖炳森曾智焱...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冠县梅花拳传承协会为个案探讨师徒互动及组织建构过程。协会师徒互动包括:(1)传艺协作:师父通过引导惩戒使弟子养成行为规范,在技艺渐进中密切师徒关系;(2)情感交互:师父为武术传承事业倾情付出换来弟子的情感回馈;(3)仪式共享:拜师仪式缔结师徒关系,祭祖大会强化组织认同。协会在师徒互动中建构:(1)技艺传承中,徒弟在认识师父中融入协会,师徒共同维护协会良好形象,最终形成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2)情感交流中,弟子归属感提升表现为对协会从仰慕、关爱到眷恋的情感递进和升华;(3)仪式共享中,拜师和祭祖贯穿情感形塑制度,以丰富拳种叙事促进认同。总之,师徒互动是围绕武术传承展开的情感与仪式的互融共促,民间武术组织应以情感与仪式交融促进技艺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民间武术师徒互动武术传承冠县梅花拳

    体育仲裁"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多维解读与适用进路——以新《体育法》第97条为中心

    杨杰谭红露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体育法》中新增体育仲裁专章成为我国体育仲裁救济方式之开篇,该章第 97条是"一事不再理"原则在体育仲裁中的法律规范,但该原则的适用范围与进路尚不明晰。所以有必要先分析"一事不再理"原则在体育仲裁中的内在逻辑。其次,因新《体育法》第 97条在规范上存在概括性和模糊性,故须明确该原则的生效时间、作用对象、作用范围以及例外情况等内容。最后,分析体育仲裁实践中出现"重复仲裁""重复诉讼"现象的多重诱因,结合体育纠纷的特殊性,借鉴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域外经验以及国内民事诉讼判定"重复诉讼"的标准,总结出"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进路应当遵守"三同说"基本原则,以及在涉兴奋剂案件和第三方主体案件中的特别标准。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多维解读与适用进路的确定,可有效减少甚至规避"重复仲裁""重复诉讼"现象的产生,同时有力助推我国体育仲裁独立、公正、高效运行,更好地发挥体育仲裁在体育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仲裁一事不再理重复仲裁准既判力适用进路

    文化课教师助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逻辑、制度困境及实现策略

    王先茂高红云邓伟杨影...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课教师是发展青少年体育的责任主体之一,其赋有助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天然使命和资源禀赋。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法规的整体推动、整体健康观念引领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借鉴国外有益实践的积极行动,这些都进一步强化青少年体育发展对文化课教师的强烈需求。然而,正式制度建设与更新滞后,难以保障文化课教师参与学校体育工作的切实权益;非正式制度建设效力低微,不足以催发文化课教师的内在动力。据此,研究提出文化课教师助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策略:推行"借体发挥"的跨学科教学,以学科文化涵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共育校园体育文化,形成非正式学习空间内师生共在的课外体育制度;优化学校教育与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建立多元主体共同育人长效机制;祛除功利主义教育观念及行为,躬行体育化、生活化的教书育人实践。

    青少年体育文化课教师学校体育制度跨学科教学健康生活方式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内容体系构建与项群化应用——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王坤陈国壮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深入辨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涵要义,全面梳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提取的宏观参照依据,结合专家共识将价值引领、品德修养、专业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体育品格确立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 5 大范畴,同时借鉴"项群理论"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挖掘,并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做出应用解析,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参考。

    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元素

    体育心理学课程思政的依据、资源与路径探索

    洪晓彬李金坤祝捷刘洋...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内容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论述开展体育心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根基,分析体育心理学课程注重身心的整体观、积极心理的育人观、服务他人的职业观以及实践导向的道德观等育人特证,而且在明确课程的整体特征后,从书本教学、学生经历以及体育精神 3 方面汲取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研究认为,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课堂表达来推动课程价值转换,知情合一的方式来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创新,精准把握体育专业学生的独特性来因材施教,重新建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来回馈教学,以此来推动体育心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落地落实,充分发挥体育心理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高质量人才保障。

    学校体育体育课程体育心理学课程思政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路径的逻辑辨识与行动方略——基于行政型体育组织的考察

    周丽君冯祎晗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组织管理过程的基本属性行政化入手,依托结构功能主义与组织行为学观点,以个体行动作为逻辑起点,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践样态加以剖判并进行类型学建构,归纳其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 3类建设路径,由此判辨各路径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制度-利益-观念"概念性框架对其进行消解,进而探索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未来的行动方略。研究认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呈现出"层层加码""水平比码""主体择码"3 类建设路径,且分别存在制度环境的行政力量产生锁入效应、高校职能部门间利益分配的非帕累托改变、行政官员对多重建设目标的选择偏颇问题,而这可从制度的规范引导、利益的有效激励和观念的柔性约束 3个方面对其进行改善。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行政型体育组织结构功能主义组织行为学

    社会网络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与化解研究

    周浩刘顺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防控,基于 187 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裁判文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网络并进行分析,从动态网络视角探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化解策略。结果表明:(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致因在网络中传播速度较快且彼此之间具有较强连通性;(2)学生自身原因是导致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3)学生忽视自身安全、忽视同学安全、个人实施危险行为和教师忽视体育课堂安全教育、教学中安全保护缺失、未对课堂进行有序组织增加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将网络中的这些节点进行消除,使派系之间无法联通,能够有效降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概率;(4)不同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下子网络之间的特征向量中心度存在显著差异,且体育教学子网络的平均特征向量中心度相对较高,应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风险防控;(5)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化解应重点消除学生、教师和学校层面的 12个致因。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社会网络分析

    第19届世锦赛中外女排扣球进攻技战术比较分析

    杨管王堯李亮何炳辰...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巴黎奥运周期中外女排在第 1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的扣球进攻技战术运用效果进行分析,然后以轮次为切入点,对中意女排不同进攻战术打法运用效果进行对比,同时从接发球阵型和拦防阵型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中外女排在总体扣球进攻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但中国女排的扣球进攻效果与意大利女排差距显著,主要表现在第三轮 4 号位强攻和第四轮 2 号位快攻上;比赛中,在意大利女排的压迫性发球和针对性拦防双重压力下自身无法形成有效进攻,导致中国女排在这两个轮次上的扣球进攻效果与其存在明显差距。研究认为,在面对意大利女排的大力跳发球时,中国女排应选择解放前排主攻手,改由后排主攻队员承担接发球任务并尝试采用 4 人接发球阵型;而在面对意大利女排的针对性拦防布局时,中国女排应更合理地选择进攻线路,通过多运用小球技术来增加对手的拦防难度,进而提高自身扣球进攻效果。

    竞赛与训练扣球进攻技战术效果中国女排第19届排球世锦赛

    不同水平足球运动员空间知觉能力差异:基于行为学和fNIRS的研究

    殷春宇史利张文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知觉能力是决定足球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关键,更是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核心因素。选取20名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专家组)和20名高校足球俱乐部的体教专业大学生(新手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探讨心理旋转任务下行为绩效、前额叶脑血氧(Oxy-Hb)激活以及脑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结果显示:(1)专家组心理旋转任务正确率显著高于新手组(P<0。05),反应时显著短于新手组(P<0。01)。(2)专家组左右侧背外侧前额叶、额极区和右腹外侧前额叶激活低于新手组(P<0。05),并且脑间功能连接协同更强。研究认为,长期足球训练能够改变运动员的空间知觉加工模式,提高神经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大脑网络连接性,对认知功能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足球运动空间知觉能力心理旋转认知优势行为学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