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学刊
体育学刊

杨文轩

双月刊

1006-7116

tyxk@scnu.edu.cn

020-85211412

510631

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学楼4-5楼

体育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体育专业学术性刊物。设有经验总结、理论探索、读书思考、试验报告、专题讨论、最新科技知识介绍、体育科技动态报道等栏目,为体育学术研究和学习提供交流园地。读者对象主要是体育科研工作者、体育院校师生、教练员、运动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质量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时代性、问题域、落脚点

    段锐马廉祯王松涛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体育强国梦的实现对高质量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研究深入探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揭示了体育教育理念的深化、体育教师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强化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关键。研究认为,教师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专业成长机会的有限性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性是当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策略:构建多元化教师培训体系、提供丰富的专业成长机会以及推进教育评价机制的创新。这些策略旨在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体育高质量发展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体育专业课教师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逻辑、问题与实践路径

    董捷浩姚绩伟孙波张祯...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剖析体育专业课教师如何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相关问题。研究认为,落实逻辑包括:具有将新理念有效融入教学实践的正确认知;具备使课程思政沿正确方位推进的理论素养;挖掘能随知识蔓延并彰显课程育德价值的思政元素;采用润物无声、有理有据、久保效力的育德方式。现阶段,针对教师思维认知、理论素养、元素挖掘、育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以下实践路径:转化体育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错误认知;健全理论学习内容体系、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建立规范化的思政理论学习制度;从加强前提研判、扩展挖掘维度,提高思政元素挖掘的"质"与"量";针对不同课型优化思政元素呈现方式、有效延伸育德场域。

    课程思政体育教师体育专业课程理念落实思政融入

    课程知识观视角下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基本问题阐释

    张学海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分析课程知识研究背景基础上阐明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基本问题,提出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的呈现方式,为新时代背景下体育课程最有价值的育人知识筛选、组织与评价提供理论指南,并指导学校体育高质量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认为,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观是在二元论知识观和一元论知识观基础上形成的,是未来体育知识观的发展方向;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是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和默会知识的交叉融合体,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智慧,是新时代体育课程中最有价值的知识;彼得·阿诺德提出的运动三维度为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体系提供一个整体性的理论框架;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除拥有实践价值属性、社会价值属性、文化价值属性等一般知识价值属性外,还具有整合价值属性、智能表现价值属性、个性化学习价值属性;体育课程中的大概念和阈值概念,是体育课程强有力知识的呈现方式。

    体育课程课程知识强有力知识具身认知

    "四位一体"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宋君毅韩会军徐皓铭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时代需求,分析提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困境和纾解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方式与学术学位混同、导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课程设置实用性严重不足、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陈旧、实践实习缺乏系统性、产教融合与协同培养推进不力、论文选题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缺乏论文评阅标准等问题。针对上述困境,遵照国家相关要求,提出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发展+科研能力"为主体的"四位一体"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持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改善课程教学;强化实习实践管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突出论文选题的应用导向和问题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提升行业规范;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研究生教育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四位一体"

    新中国体育课程标准的演化特征与时代价值

    秦国阳程卫波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课程标准不仅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法规性纲领,也是见证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及变革的历史线索。研究认为:经过从"形成与改造"到"调整与恢复",再到"创新与深化"等阶段的嬗变,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呈现出以下演化特征:(1)课程理念从"社会本位"到"学科本位",再到"学生本位";(2)课程目标从"增强体质、劳动卫国"到"三基",再到"三维目标、核心素养";(3)课程内容从"技术化、统一性"到"基础化、灵活性",再到"结构化、综合性";(4)课程实施从"指令执行"到"灵活创生",再到"因材施教";(5)课程评价从"体质检测"到"能力评估",再到"素养评价"。体育课程标准涵括以下时代价值:(1)课程标准内涵立意呈现出从"社会立场"到"学科立场",再到"教育立场"的流变;(2)课程标准设计思维实现了从"确定性思维"到"灵活性思维",再到"综合性思维"的转变;(3)课程标准内在逻辑表现出从"体质导向"到"内容主导",再到"三位一体、课程育人"的创造性转化。

    学校体育体育课程标准课程改革体育教学

    身体素养的理论溯源、内在机理及其对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启示

    梁坤庄弼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具身认知为根基的身体素养理论,从身体、认知、情感、行为 4 个维度揭示幼儿身体活动参与的整体性循环,指出幼儿体育活动应是具身性、体验性、综合性的身体活动,并针对性提出要转变教育理念,增进"具身性"理解;聚焦身体体验,推动幼儿体育回归"身体"本源;强化动作教育,夯实身体活动促动幼儿健全人格之根基;创设具身情境,构建健康生活与健康行为的可供性环境等建议,以期为幼儿体育教育变革提供理论框架及操作指引。

    身体素养幼儿体育教育具身认知身体体验身体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幼儿水中活动现状审视与课程体系构建

    张腾王宏江温宇红董家农...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德尔菲等方法,审视现阶段国内幼儿水中活动现状,探讨幼儿水中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幼儿水中活动课程体系,从而推动幼儿水中活动课程规范化和科学化。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幼儿水中活动课程开展中存在育人价值体现不足、课程内容结构化程度低、教学策略运用欠合理、学业质量评价单一等问题。借鉴核心素养理念、斯滕豪斯课程观及ASA水中活动课程体系等理论与经验,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学业质量评价 4 个方面进行幼儿水中活动课程体系构建,指明了幼儿水中活动课程的方向、内容、方法和评价。

    核心素养幼儿水中活动课程观课程体系构建

    "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对工作投入的影响

    李昆龙樊铭曹景川方向丽...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工作要求-资源(JD-R)理论为基础,对594位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的路径影响,同时利用多群组分析探究人口学变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实施"双减"政策以来,体育教师的工作要求增加,工作资源和工作投入降低;工作要求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工作资源正向预测工作投入;心理资本在工作资源和工作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性别、地区、学校类型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年龄、学段、婚姻状况和学历显著调节心理资本在工作资源和工作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认为,学校应根据体育教师的不同人口特征,在适当提高工作要求的同时,重点增加体育教师工作意义、硬件条件等工作资源,从而提升心理资本水平,促进其形成积极工作投入状态。

    学校体育体育教师结构方程模型JD-R模型工作投入"双减"政策

    基于中外比较的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发展困境和路径研究

    汤际澜郭权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中外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对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发展困境和路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高校体教融合倡导方式和责任主体维度组成的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比较框架之下,美国是体育经济产业驱动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欧洲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有政府集中规制模式、政府辅助资助模式、体育联盟居中协调模式和自主协调模式,中国是政府规制多方协同的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当前我国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存在强政府集中规制,弱社会促进环境;多职能部门行政管理,少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教育资源投入,低体育氛围建设;重学生准入资格,轻运动员个人成长等困境。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应从发展中国体育事业和产业,引领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社会需求;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提升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竞技水平;涵养高校体育文化,推动建设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友好环境;夯实高水平运动员全面成长理念,实现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推进。

    学校体育体教融合高水平运动员高校

    运动能力形成过程阶段划分探究

    宋金美张凡涛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方法,依据相关理论,对运动能力形成过程的阶段划分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运动能力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分为有效激发兴趣、准确学习技术、熟练掌握技能与灵活运用技能 4 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呈层级递进关系,即前一阶段的形成是后一阶段学习的前提。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下,研究运动能力形成过程阶段划分,有助于实践者在培养过程中清晰其形成过程、明确各阶段培养目标,更有利于对学生运动能力培养,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运动能力兴趣引导学习技能掌握技能运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