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中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中学刊
天中学刊

朱占青

双月刊

1006-5261

hhxytzxk@vip.163.com

0396-2879006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开源路

天中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Tianzhong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统驻马店师专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第1、、4、6期为社会科学版,第2、5期为自然科学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先秦至六朝西施故事流变

    梁晓萍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施故事由先秦到汉魏六朝经历了漫长的流变,其中西施是否实有、美人计故事的情节演变、西施归宿与下落等相关问题都值得关注.大体而言,西施故事渊源于先秦西汉,定型于东汉六朝,敷衍完善于唐宋.

    西施故事文献整理美人计情节单元

    汉魏六朝小说中的诸葛亮形象

    任卫洁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魏六朝时期的诸葛亮故事书写是其形象生成初期的重要文献,为后世诸葛亮故事的变化、敷演提供了重要的史学基础和巨大的想象空间.后汉三国时期因著者政治立场的差异,对于诸葛亮的正面形塑与负面叙述并存;两晋时期在裁抑权臣的现实需求和追慕乡贤的创作心理影响下,对诸葛亮扶汉之心的表彰与应变将略的弥补成为塑造重点;南北朝时期则以诸葛亮故址遗存为契机,诸葛亮形象的建构开始出现神异趋势.

    汉魏六朝小说诸葛亮形象扶汉忠相乡贤形象神异趋势

    《世说新语·文学》"逆风家""逆风"条新解

    侯洪震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说新语·文学》"逆风家""逆风"条中孙绰所言"上人当是逆风家"应读作"上人当是逆/风家".其中"风家"指风病患者,形容支道林的才辩使北来道人如风家那样屈折不能语.而"逆风家"则是迎着风家接着说,是要帮助风家.支道林所言"逆风"句应理解为"白旃檀香味不浓,才能逆风",其巧妙之处在于省略"逆风"后的文字,从而导致这句话有两层含义.支道林借助白旃檀香味太浓喻深公德行太高,暗指深公不愿与自己争辩.白旃檀作为一种药,能除人胸中逆气.而魏晋士人除了用药,还用音乐、思辨等疏通胸中逆气,这些方法有的激发了士人文学创作的欲望,有的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容,有的则对其他艺术的发展产生影响.

    逆风家白旃檀世说新语导气

    论六朝隋唐文人拟作《步虚词》的世俗化

    贾鸣蔡丹君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步虚词本为道经中的斋仪用词,后逐渐演变为乐府题目和曲牌,作为宴飨乐和日常俗乐使用.这与文人拟作及唐代"道调"的确立密切相关.自庾信开始文人便以游仙乐府写法拟作《步虚词》,音乐性逐渐战胜了道经中的仪式性.唐玄宗时"步虚"作为"道调"的一种被纳入教坊体系,其音乐特点也启发了文人创作.中唐文人拟作的《步虚词》中,虽人物、景物带有一定道教色彩,但斋仪和道经的痕迹已逐渐消失.道调发展和文人拟作相互促进,推动《步虚词》成为唐后有影响力的曲牌之一.

    《道士步虚词》道曲俗乐隋唐乐府

    空间视域下的荆永鸣"外地人"小说新论

    刘虎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荆永鸣长期关注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创作有"外地人"系列小说.一方面,作家关注农民工居住空间的局促紧张和由此产生的精神痛苦,突出他们尴尬的都市生存境遇;另一方面,作家通过塑造典型的打工者形象,表现城市经验和城市环境对农民工的积极影响,让人们认识到更为丰富全面的城市发展面向.总体来说,空间视域下的荆永鸣"外地人"小说表现了进城农民工"在尴尬中坚守"的心灵苦旅,而这也成为其小说的独特审美价值.

    荆永鸣"外地人"小说空间视域城市经验

    论杨靖宇河南革命斗争的历史贡献

    郭超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在青年时期就通过组织领导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建立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有力支援了北伐战争,点燃了大革命时期河南革命斗争之火,揭开了鄂豫皖革命的序幕,开启了我党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进程,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此过程中,杨靖宇践行和丰富了我党关于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理论,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从杨靖宇的革命生涯来说,河南和东北的革命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河南和东北的革命经历都是杨靖宇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杨靖宇在河南的革命斗争也是鄂豫皖苏区历史的重要内容.

    杨靖宇确山暴动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鄂豫皖苏区

    驳地主与农民关系的错误言论——以减租减息运动前的山东为例

    苑朋欣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减租减息运动前的山东来看,地主与农民之间存在着残酷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地主阶级依仗权势及其所占有的土地、财产,肆意对农民进行惨无人道的剥削和压迫.他们贪婪成性、凶狠残暴、作恶多端.大量事实表明: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根本没有什么合理性,地主也不是什么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好人,广大农民在他们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生活困苦、饥寒交迫,终日挣扎在死亡线上.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就是当时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

    减租减息运动山东地主农民意识形态

    论馆藏红色资源的协作开发利用

    刘洋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馆藏红色资源是指存藏于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简称"图档博")等公共文化机构的红色资源,具有学术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等多重价值.要将蕴含在馆藏红色资源中的多重价值转化为育人力量,须注重"图档博"之间的协作共建,努力开辟"协作整合—挖掘开发—宣传利用—数字赋能—品牌打造"五维一体的馆藏红色资源建设与利用新路径.目前,以"图档博"协作方式开发馆藏红色资源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今后我们应本着求同存异的理念,以实现馆藏红色资源的创新发展和多元利用为 目标,持续推进模式优化和实践探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馆藏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图档博"协作

    数字化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杨金栓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是当今世界教育转型的重要方向.为适应数字时代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必须基于系统性变革目标推动自身转型,基于数字化转型构建"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创构内容为:树立数字理念,以培养学生具有数字素养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为核心;融入数字技术,实施基于双元的"三场境六递进"人才培养途径;夯实数字基建,构建岗课、赛课、证课"三融"模块化课程体系;融通数字技术,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融合数字手段,建立多元多维综合考评机制.

    数字化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

    "七育融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之道

    李思强刘献丽关英子郑奕...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切实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调研发现,当前高校教师培养工作还比较薄弱,培训课程存在系统性不足、针对性欠缺和实用性有待提高等问题."七育融合"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历史、理论、现实、价值等四重逻辑,包含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专业素养、师德师风、实践应用、信息素养七大关键要素,涵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需要的核心内容,能够切实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服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

    新时代高校教师培养"七育融合"课程体系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