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中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中学刊
天中学刊

朱占青

双月刊

1006-5261

hhxytzxk@vip.163.com

0396-2879006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开源路

天中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Tianzhong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统驻马店师专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第1、、4、6期为社会科学版,第2、5期为自然科学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杨和英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可以根据其内容的系统性、结构的完整性和实践的有效性进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从"理论主题—哲学基础—理论架构—行动纲领—实践成果"五个层次构成了一个科学体系,充分展现了其在内容上的系统性、结构上的完整性、实践上的有效性.这五个层次是由内向外的递进关系,为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提供了一个有效思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六个坚持""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新时代我国文化安全建设的理与路——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潘超韩卓鹏
    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世界,文化安全是新时代我国坚定文化自信以及顺利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屏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前提,因而维护文化安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规划了我国新时代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的路线图,明确了任务书,是新时代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指导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安全文化自信文化强国

    试析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兼析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方法论的运用

    姚武华姚开建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而建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以抽象上升到具体为主体样态,以唯物主义为基本法则,以辩证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为思维内涵.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思路与逻辑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法论,为人们观察世界、认识社会以及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可以发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运用,字里行间都闪耀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光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

    人工智能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应用及意义

    陈璇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矛盾和纠纷日益复杂的情势下,利用传统的法律资源、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解决当下多元化的法律纠纷显得捉襟见肘,这是目前我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与应用为解决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难题提供了思路与途径.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又促进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功能的发挥,促进了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有机衔接,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保证了纠纷解决的质量,降低了司法成本,提升了法律资源的利用率.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人工智能司法成本法治建设

    礼学视域下的《中庸》

    丁雨秋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庸》文本中存在着多处礼学痕迹,其本来就是《礼记》中阐述礼学思想的通论性文章.《中庸》从唐代开始背离礼学体系,学术重心转向"心性".南宋朱熹从向内拓展和强调存养功夫两方面着手,最终完成了《中庸》从"礼"到"理"的转变.作为《礼记》文本的《中庸》是"礼"的总括性描述和哲理性表达,对具体的礼仪规范和伦理等级作了形而上的解释,从人情、政教、天道等维度深刻揭示了"礼"之于人、国家、社会的价值."中"与"诚"在《中庸》中实是一体两面、似异实同的两个概念,中庸即至诚,是礼乐文化的哲学化表达,代表了由礼乐之道内化而来的终极道德.

    《中庸》《礼记》礼学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四重解读

    竟辉刘昕瑜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是马克思关于宗教生成发展、本质属性、功能作用、消亡条件等问题的理论表达,是我国宗教工作的行动指南.宗教工作事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必须做好的重大工作.长期以来,党的宗教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是在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因此,解读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有利于全面、科学地认识宗教的本质特征,辩证地看待宗教的功能作用,从而更好地处理我国的宗教事务,为构建和谐的宗教关系提供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宗教批判宗教工作唯物史观

    两汉京都、宫殿赋"天人比附"模式生成与特征

    张文东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都、宫殿设计建造时的"法天象"传统以及两汉时期对京都、宫殿赋建构"天人之符"神圣性的客观要求与主观追求,促使两汉京都、宫殿赋"天人比附"模式正式生成."天人比附"模式往往通过阐述京都及宫殿的"规矩应天",完成对"皇权天授"的证明,并在描摹、铺叙中建构起具体的京都、宫殿与天文星宿的一一对应.两汉京都、宫殿赋的"天人比附"模式对后世同类题材赋作及其他文体均影响深远.

    京都赋宫殿赋天人比附天文星象

    乐理·辞章·玄思:《文选》音乐赋的理论思考

    刘天宇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选》15 类赋中,"音乐"类位列第 14,而数量却在第 3.序列的"后来"与数量的"居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情况与萧统对音乐及辞赋的二元认识有关.《文选》音乐赋暗含由"比德"到"析理"、由"易俗"到"致和"、由"宗经"到"尚丽"三条脉络,涉及汉魏以来"丽则"与"体物浏亮"两大辞赋理论以及萧梁时期的赋体、赋源意识.此外,萧统选录的音乐赋,从其选题上又牵涉魏晋"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玄学思潮.

    《文选》音乐赋咏物赋玄学思潮

    两汉时期司马相如故事形态述略

    汪泽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两汉故事文献,从事件、情节、人物三方面对司马相如故事形态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事件性内容大多围绕司马相如的文才与德行加以评价或定义,强化了司马相如的词臣身份,也影响着故事的未来走势.汉史中的司马相如本事已然具有情节意义,形成后代文学作品时常表现的四大主题.两汉时期司马相如故事所涉主要人物包括汉朝君臣、东邻与上宫美女、卓文君与卓氏亲友、司马相如及其父母,司马相如的形象通过生平始末、社会关系与著述内容得以立体展现.两汉时期司马相如故事以原型记录为主,在后世相关故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容忽视的奠基作用.

    两汉司马相如故事事件情节人物

    汉魏六朝时期蚩尤故事文献综述

    颜建真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魏六朝时期蚩尤故事的文献种类涉及经史子集四部.经部中主要是对蚩尤形象以及蚩尤与黄帝战争的记载.史部中关于蚩尤的记载比较丰富:一方面蚩尤以人的身份进入正史;另一方面又作为战神载入史书,史志中还有蚩尤旗的记载、以蚩尤命名的兵书的记载以及与蚩尤有关的地名、风俗的记载等.子部中关于蚩尤的记载主要集中在蚩尤与黄帝战争的逸闻方面,特别是子部道教类文献中的蚩尤故事出现了道教化的倾向.集部中关于蚩尤的记载主要体现在蚩尤作为典故大量出现在诗文中,或是作为有多种内涵的意象出现,或是用来说明道理等.除了上述文字形态的记载,汉代画像石等出土文献以及绘画中也有与蚩尤相关的表现内容.

    汉魏六朝蚩尤故事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