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种油气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种油气藏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特种油气藏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张方礼

双月刊

1006-6535

tzyqc@vip.163.com

0427-7823579,7820262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特种油气藏/Journal Special Oil & Gas Reservoi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一份专门报道特种油气藏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动向的国家级科技期刊。“特种油气藏”即“非常规油气藏”,系指稠油、高凝油、低渗秀和岩浆岩、变质岩、裂缝、古潜山及其它一切特殊油气藏。凡是反映与特种油气藏的生成、产状、分布规律、勘探与开发方法、储运加工、生态环境、科技信息、综合论述等有关的科技论文均可向本刊投稿。同时征集学术活动、会议简讯等信息,并竭诚为各单位刊登广告和各种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层油藏水平缝形态识别及渗流特征

    师调调石立华武晓婷童长兵...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浅层油藏压裂后裂缝形态识别及水驱渗流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东部油区长 6 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破裂压力梯度、瞬时停泵压力等室内实验对压裂裂缝的形态进行识别,通过开展大尺度真三轴室内实验,模拟地层真实条件下单条压裂水平缝三维渗流压力和流线分布特征,并基于Newman乘积方法和格林函数思想,建立了考虑裂缝表皮效应和井筒存储效应的椭圆形水平缝数值模型,揭示裂缝形态、裂缝分布位置及渗透率各向异性对水平缝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平缝压降在水平方向呈非对称性分布,裂缝长半轴方向压力传播距离远,短半轴方向传播距离近;裂缝形态、渗透率各向异性、裂缝分布位置初期对井底压力的影响较大,对水平缝渗流影响显著,后期对水平缝渗流影响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错层底部注水开发方式,现场应用后增油控水效果显著.该研究可为浅层油藏注水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浅层油藏水平缝裂缝形态渗流特征物理模拟数值模型

    基于产能差异的气井开发早期产量劈分方法

    淦文杰吉礼东袁权刘荣和...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井产气量是多层合采气井评价各产层动用情况的基础参数.为解决多层合采气井的小层产量劈分不准确的难题,基于气层产能差异与物质平衡原理,根据储层地质参数和生产动态数据,对处于不稳定渗流阶段的气井进行产量劈分,形成了一种基于产能差异的多层合采气井早期产量劈分方法,并以两层合采井为例构建数值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投产 5 a的气井,基于产能差异的产量劈分方法与数值模拟法相比,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 5%,准确性较高;与仅考虑静态参数的KH法相比,该方法计算精度大幅提高;由于误差累积效应,该方法不适用于长期预测.基于产能差异的气井开发早期产量劈分方法可快速获取开发早期合采气井各小层的产量,为合采气井产量的准确劈分提供了新的计算思路.

    多层合采气井产能差异物质平衡方程产量劈分数值模拟

    二类油层含水率与聚合物驱时机关系图版建立及应用

    魏长清周丛丛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地质条件差、聚合物驱开发规律复杂、聚合物驱时机难以确定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二类油层典型地质模型,以油田开发常用的含水率指标作为控制参数,研究了含水率与聚合物驱时机的关系及对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而建立了含水率与聚合物驱时机关系图版,给出了确定二类油层区块合理聚合物驱时机的方法.研究表明:对于二类油层,区块开始注聚合物时机越早越好,但是停止注聚合物时机一般应选在区块含水率达到 96.00%~97.00%时.应用效果表明:所建立的图版对于实际区块应用效果较好,可清晰呈现聚合物驱开发规律.该图版对聚合物驱或即将聚合物驱的区块确定合理的聚合物驱时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类油层含水率聚合物驱时机影响规律关系图版

    考虑变周期注气量和经济效益的致密油藏CO2吞吐注采参数优化

    牛子敬赵忠军张园胡景宏...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 吞吐是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CO2 吞吐换油率随吞吐周期增加而降低.为提高CO2 吞吐换油率,改善CO2 吞吐开发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变周期注气量的CO2 吞吐注采参数优化研究,并开展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变周期注气量的吞吐方案累计产油量为 32 983.4 m3,换油率为 1.11,高于正交实验的优选方案.经济评价结果显示,变周期注气量的CO2 吞吐方案经济效益最好,其净现值为345.07×104 元,内部收益率为 18.06%.该研究成果可为致密油藏CO2 吞吐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致密油藏CO2吞吐周期注气量正交实验经济评价

    响应面法优化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技术

    梁拓尹成峰屈鸣杨二龙...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多因素交互作用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的Box-Behnken法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以采收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和渗透率三者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显著性分析表明,影响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因素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渗透率、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注入速度;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注入速度和渗透率的交互作用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最大.此外,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渗透率、闷井时间和注入模式对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纳米流体注入速度为 0.2 mL/min、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 0.5、渗透率为 1.00 mD、闷井时间为 6 h、注入模式为多周期小段塞时,一次水驱后可再提高采收率 18.63 个百分点.该研究成果对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应用时的技术政策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低渗透油藏两亲性MoS2纳米流体提高采收率响应面法控制变量法

    超深高温高盐油藏膨胀乳液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雷叶荣俊陈德瑞许文俊...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河道砂油藏属于超深高温高盐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注入水易沿物性较好的河道中央窜进.针对该问题,利用可视化微观模型与非均质长岩心模型开展膨胀乳液调驱物理模拟研究,分析调驱特征与机理,优选调驱参数与段塞组合方式,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河道砂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类型主要包括多分支式簇状、并联式喉道状、角隅式凹状、分散式孤滴状、连片式成块状等类型.膨胀乳液的调驱机理为深部运移+增黏提压、膨胀封堵+变形运移、剥离油膜+推拉拖拽.优化调驱参数为:注入量为 0.30 倍孔隙体积,质量分数为 8%,乳液粒径为微米级,注入速度为 0.52 mL/min,注入段塞组合为 0.15 倍孔隙体积小粒径乳液颗粒+0.15 倍孔隙体积大粒径乳液颗粒.现场应用表明调驱效果显著,调驱井组日产油量最高升至 26.4 t,含水率最低降至 32.1%.该研究成果对具有强非均质性的超深高温高盐河道砂油藏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膨胀乳液调驱超深油藏高温高盐非均质河道砂

    基于声发射的硬页岩裂纹扩展特性

    张震崔帅刘会泽刘厚彬...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页岩气开发中井壁失稳崩塌问题,基于单轴压缩实验和声发射技术,以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探究岩石层理倾角对页岩破坏、裂纹类型的影响以及压缩过程中声发射特征参数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倾角为 30°的岩样的主裂缝穿过层理面,岩石破坏主要受岩石基质控制且存在一定层理弱面影响,致使倾斜的宏观裂纹不完全沿层理面扩展;倾角为 45°、60°的岩样发生耦合破坏,岩石破坏主要受层理面控制,引起明显的滑移破坏,沿层理弱面的破坏平面穿透整个岩样;倾角为 90°的岩样以劈裂破坏为主,裂纹扩展受层理面影响,岩石破坏由层理弱面和岩石基质共同控制.声发射振铃计数呈波动趋势且存在差距,在应力峰值前夕和岩样即将破坏时,振铃计数迅速增长到最大值;大部分时间内声发射能量数值微小,裂纹扩展时声发射能量增大,在岩样发生断裂破坏时,声发射能量释放达到最大值.通过聚类算法处理后的定位点显示模型对单一集中的岩石宏观表面裂缝、脱落区域的表达优于Geiger算法定位模型.该研究可为页岩气开发中井壁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单轴压缩声发射硬脆性页岩三维定位破裂演化

    耐温自降解暂憋剂性能影响因素实验

    刘顺刘建斌陈鑫周志祥...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暂憋体积压裂技术要求暂憋剂解堵时间在几小时之内,而暂堵剂的解堵时间通常为几天,无法满足暂憋体积压裂对暂憋剂性能的要求.为此,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纤维素为主体,丙烯酰胺为接枝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种暂憋剂,并研究了在油藏条件下温度、矿化度、草酸含量、暂憋剂粒径对暂憋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暂憋剂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能,残渣率基本维持稳定;温度为 60℃时,暂憋剂可流动时间为 2.60 h,溶解时间为 7.43 h,残渣率为 7.25%;暂憋剂的溶解速度随矿化度的升高而略有延缓,并且暂憋剂在CaCl2 溶液中的溶解速度较NaCl溶液中的溶解速度更慢,具有较好的耐盐性;暂憋剂与压裂液有较好的配伍性,在压裂液中的可流动时间和溶解时间略有延长;草酸含量对暂憋剂的残渣率影响非常小;随着暂憋剂粒径的降低,暂憋剂的可流动时间和溶解时间呈先缓慢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并且组合粒径的暂憋剂的可流动时间和溶解时间均较单一粒径的暂憋剂有所延长.研究结果可为暂憋剂性能优化与暂憋剂运移规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体积压裂暂憋剂溶解规律解堵

    页岩油井筒结蜡力学性能参数变化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其特征

    张炜徐毓珠文义民刘建仪...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陆相页岩油气田井筒结蜡过程中蜡块力学性能参数变化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以nC5H12-nC24H50 为例,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含蜡页岩油中蜡分子的扩散与聚集行为,并分析蜡块力学参数及其与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温度高于 50℃时,蜡分子分布松散,含蜡页岩油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为 0,随着温度的降低,蜡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含蜡页岩油的黏度、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升高,最终发展成蜡状晶体.在同一温度下,蜡块的剪切模量低于体积模量,此时蜡块更容易受到剪切力从管壁脱落.当温度低于 50℃时,蜡的剪切模量大于 0,说明此时井筒开始结蜡,需要进行清蜡操作.随着蜡的剪切模量增大,清蜡方式依次选择为热洗清蜡、化学清蜡剂清蜡、井筒通井刮蜡.该研究定量获得了页岩油气井结蜡力学参数与温度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指导清防蜡措施方案的制订.

    结蜡堵塞分子动力学聚集页岩油力学参数

    复杂岩性低渗透凝析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

    冉令博王佳鲁文婷南荣丽...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油田前哨 2 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复杂岩性低渗透凝析气藏生产过程中,出现反凝析现象,直井试油效果差异大,水平井分段压裂合理施工参数需要进一步优化.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方法,建立目的区三维地质及三维地应力模型,基于实际的储层特征、应力特征,研究压裂液注入量对地层压力及温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际相态图判断压裂过程中是否存在凝析现象,并完成水平井压裂方案优化.研究表明:水平井压裂对该凝析气藏开发有正向作用,大量压裂液注入使得地层压力升高,可以抵消温度场降低对凝析油析出的影响.目的层平均渗透率为 1.86 mD,储层物性好,水平井压裂射孔簇间距为 25 m、单簇加砂量为 20.0~25.0 m3 左右时能取得较好压裂效果.该研究成果对类似地质特征的凝析气藏快速开发建产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复杂岩性低渗透凝析气藏压裂温度场地质工程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