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微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微波学报
微波学报

金林

双月刊

1005-6122

njmicrowave@126.com.

025-51821076

210039

南京3918信箱110分箱

微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icrowav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内容包括:微波场论、微波网络、微波元器件及电路、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技术、光波导与集成光学、光与微波相互作用、微波无线与散射、微波超导技术与器件、集成电路与工艺、微波CAD、微波在军事领域、通信、交通、能源、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微波测量、微波电路兼容及有关交叉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W波段4路平面集成行波管

    杨金生纪焕丽孙然穆涵硕...
    1-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短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应用,文中优化设计了 W波段高效率高频系统、低电压电子枪、一维阵列电子注平面聚焦系统和4路平面集成行波管拓扑结构,采用常规PPM聚焦系统制管验证了高频系统设计的有效性,设计并制作了 2路流通管样件,电子注流通率均高于85%,验证了一维阵列电子注平面聚焦系统的设计有效性.基于验证的高频系统、低电压电子枪以及平面磁聚焦系统,设计了 4路平面集成行波管拓扑结构,研制了 W波段4路平面集成行波管样管.测试结果表明,4路行波管电子注流通率均高于80%,相同工作电压(12.6 kV)下4路行波管输出功率优于10 W,带宽均达到6 GHz,增益均高于25 dB,具有较好的电性能一致性,为短毫米波行波管有源相控阵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W波段平面集成行波管一维阵列电子注平面磁聚焦系统电子注流通率

    基于0.7 μm InP HBT工艺的宽带差分行波放大器

    余芹潘晓枫于伟华潘碑...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设计了一款基于0.7μm InP HBT的宽带差分行波放大器.该行波放大器拥有三个增益单元,为了得到更高的增益,采用了差分共射共基极放大结构;为了得到更高的带宽,每级都采用了射级退化电阻.集电极偏置低于最大电流增益的值,这使得放大器能拥有频率不变的高输出功率特性与平坦的群延时.此宽带差分行波放大器工作在DC~80.6 GHz频段,增益为13.3 dB,输出P-1为11 dBm,消耗的直流电流为84 mA.此外,放大器群延时在带宽范围内满足12 ps波动,平坦的群延时使行波放大器在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推动核心器件国产化进程具有参考价值.

    InPHBT宽带行波放大器差分放大器

    W波段行波管低电压小型化技术研究

    杜英华蔡军张小青冯进军...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源相控阵雷达、无人机载侦察雷达的高频率发展,对小型化W波段行波管提出了明确应用需求.文中主要开展W波段行波管小型化研究,设计上采用低电压、大电流方案提高增益参量,使用高耦合阻抗慢波结构搭配相速跳变技术提升电子效率;同时开展零部件结构设计,实现整管小型化.基于上述方法开展了低电压百瓦级W波段行波管设计并进行了制管验证.实测结果显示工作电压12.8 kV,89 GHz~100 GHz频带内输出功率大于100 W;使用四极降压收集极提升总效率,90 GHz~99 GHz内总效率大于30%,整管带外包装件尺寸为252×50×42 mm3.

    W波段行波管低电压小型化宽频带

    一维带状注行波管注波互作用快速计算程序

    刘英洲张长青潘攀冯进军...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特性是工程中设计整管的重要环节.基于精密网格划分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粒子模拟方法消耗计算机内存大,运行时间长,研制行波管的效率低.文中以带状电子注行波管为例,推导了适用于矩形电子盘的空间电荷场理论,结合电子运动方程与激励电场方程,建立了带状注行波管一维注波互作用频域理论.通过开发程序求解注波互作用方程组,能够快速得到运行结果.该理论忽略了电子的横向运动,并且简化近似了注波互作用体系,从而实现准确、快速运算的目的.文中以三维全波电磁仿真软件的运行结果和G波段行波管实验结果验证了快速计算程序的高效性与可靠性.

    行波管注波互作用带状电子注空间电荷场快速计算程序

    浸渍状态对钪钨混合基阴极性能的影响

    张玮倬范亚松李克马静...
    22-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发射、长寿命钪酸盐阴极是大电流密度阴极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为改善钪酸盐阴极工作的稳定性,提高钪元素在阴极表面的占比,文中将高均匀钪钨混合基体与高发射钪酸盐结合,重点研究了不同浸渍状态对钪钨混合基阴极的发射性能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渍度高于6.4 wt%时,钪酸盐活性物质在钪钨混合基体中填充状态饱满,该类钪酸盐阴极可以在低真空环境下以20 A/cm2大电流密度稳定工作400 h以上.

    钪酸盐阴极浸渍钪钨混合基体寿命可靠性

    S波段紧凑型相对论磁控管的模拟计算和分析

    姜山易毛晓军吕朋杰江云...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高功率微波器件的小型化,文中设计了一款在低磁场条件下高效率工作的S波段同轴输出的相对论磁控管.采用"荷叶型"输出结构直接提取高频场能量,使得器件在径向尺寸上结构更加紧凑,并在输入端引入阴极帽,进一步约束了高频场区域的轴向漂移电子,使得高频场能量充分转换,从而获得较高的输出功率及转换效率,同时增强了器件工作的稳定性.在全电磁粒子模拟软件CHIPIC中建立三维模型,分析了不同尺寸的"荷叶型"输出结构对磁控管输出性能的影响.经优化设计后,模拟仿真结果显示,该相对论磁控管在工作电压180 kV,外加磁场0.27 T的条件下,具有200 MW的输出功率和44.3%的功率转换效率,其工作频率为2.425 GHz,输出模式为TEM模.

    高功率微波相对论磁控管"荷叶型"输出结构TEM模式全电磁粒子模拟

    复合周期永磁聚焦系统轴向磁场计算方法

    申仕琦蔡军张小青杜英华...
    32-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功率和高频率真空电子器件对大电流低脉动电子注聚焦的要求,文中基于一种高峰值且高次谐波可调的复合周期永磁聚焦系统,建立了理论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验证.该结构引入新极靴构成复合周期调节磁场高次谐波,以提高大电流电子注的稳定性.为优化磁场高次谐波,进一步拓展磁场参量稳定区,考虑极靴处磁场强度的影响,在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修正型理论模型,通过分析聚焦结构各参数分别对不同谐波的影响,并与CST软件计算结果对比,将理论模型磁场峰值处计算误差由8.08%降低到3.91%,平均误差由1.30%降低到1.04%,为复合周期永磁聚焦系统快速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

    复合周期周期永磁磁场分布计算行波管

    复杂环境相控阵雷达近场辐射分析与试验验证

    张乔毛建军杨磊于大群...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功率工作的相控阵雷达电磁环境十分复杂,准确、高效的近场辐射分析方法是人员、设备安全保障的前提.文中以某相控阵雷达为例,提出了相控阵雷达近场辐射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相控阵阵面和周围环境的简化建模,仿真得到需求位置的电场强度.然后在实际位置进行功率测试,以判断计算与实测的误差.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性很好,证实了所提出的近场辐射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为相控阵雷达电磁辐射问题提供了高效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控阵近场辐射电场强度功率

    能量选择表面工作原理分析

    虎宁徐延林刘培国
    42-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强电磁武器的快速发展对电子设备造成严重威胁.能量选择表面是一种新型自适应强电磁防护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电子设备前门防护"能防"与"兼容"的难题,为强电磁防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为了对能量选择表面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析,文中从场和路两个角度,分别建立了能量选择表面的等效媒质模型与传输线模型.根据电磁理论与传输线理论,系统地推导了能量选择表面的波阻抗变换条件与等效阻抗变换条件.最后,以一款基于开口谐振环的能量选择表面为例,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良好吻合.本研究为能量选择表面设计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参考,为其进一步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强电磁防护能量选择表面阻抗变换等效媒质模型传输线模型

    基于ISAR成像和散射中心提取的目标RCS近场测量方法

    毕志超张依轩王楠杨玉禾...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结合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和散射中心提取技术,实现了近场测试距离下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的有效测量.利用近场球面波修正技术和探头补偿技术减少了近场球面波效应和收发探头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对ISAR目标图像采用散射中心提取技术,消除了 ISAR目标图像中由于带宽有限所导致的旁瓣效应.文中针对散射中心提取中截断阈值的选取准则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截断阈值判定的经验公式并结合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最终利用标准球锥散射体的暗室近场测量数据对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测验证,并与多层快速多极子(MLFMA)方法仿真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雷达散射截面积二维ISAR成像近场测量探头补偿CLEAN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