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荧光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探究

    蔡秋裕杨子涵裴斐
    1-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AIH-PBC 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和药物诱发性自身免疫样肝炎(drug-induced autoimmune-like hepatitis,DI-AILH)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展开多方面研究,以探寻有助于鉴别诊断它们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各组患者的肝穿刺标本进行HE、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判读结果量化分析AIH、PBC和OS之间及AIH和DI-AILH之间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差异;并针对 DI-AILH 和 AIH 之间显著性差异因子建立 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 组织学评估中,AIH出现显著的界面性肝炎、Rosette花环形成、界板处成簇的浆细胞浸润;PBC出现汇管区浆细胞浸润、明显的淋巴细胞性小叶间胆管炎;OS出现更高的汇管区和肝小叶内炎症分级.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半定量评分显示,AIH和 PBC在汇管区和界板处阳性细胞有显著性差异、AIH出现 IgG小叶内和汇管区沉积、PBC 出现 IgA 沿小叶间胆管线状沉积.DI-AILH和AIH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界板处炎症差异明显,Logistic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0.80.结论 尽管在临床病理特点方面存在重叠,AIH、PBC 和 AIH-PBC OS仍存在有助于各自诊断的组织学、免疫组化及荧光特点,根据肝组织损伤模型,病理医师也可以给出关于 AIH 和 DI-AILH较为准确的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诱发性自身免疫样肝炎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免疫荧光

    2410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的系统分析

    胡馨月文良志王斌魏艳玲...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 2410 例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发表于 1980 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的文献,最终纳入 150 篇文献,共计 2410 例HSOS患者,分析总结本组 HSOS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结果 2410 例 HSOS患者主要病因与服用含有吡咯烷生物碱(pyrrolidine alkaloids,PAs)的食物、植物及各种药物如土三七有关.临床表现以腹胀(78.09%)、腹水(45.61%)、腹痛(24.78%)、肝肿大(26.14%)、黄疸(30.77%)多见.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肝脏肿大、不均匀强化且增强后呈"地图状"或斑片状改变、肝静脉显示不清或未显示及下腔静脉受压狭窄.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 AST、ALT、GGT及 TBIL水平轻至中度升高,ALB和 PLT 降低.HSOS 的治疗方式包括内科保守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抗凝治疗、TIPS分流手术、肝脏移植术等.结论 HSOS好发于男性,病因以服用土三七为主,常有腹胀、腹痛、腹水、肝肿大等突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治疗以对症、抗凝、TIPS和肝移植为主,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肝窦阻塞综合征病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方式

    合并MAFLD的慢性HBV感染者显著肝纤维化的无创模型建立与验证

    区蓝芯黄柏盛张莹洁施梅姐...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肝组织显著肝纤维化的无创模型,为临床启动抗纤维化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5 年 1 月至2020 年 12 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收治的合并MAFLD的慢性HBV感染患者 445 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训练队列(n=274)和验证队列(n=171).训练队列中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无/轻微肝纤维化组(<S2 期,n=106)和显著肝纤维化组(≥S2 期,n=16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无创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结果 445 例患者中,肝组织显著纤维化287 例(63.08%),其中训练队列168 例(61.31%)、验证队列119 例(69.59%).训练队列中,≥S2 期组患者的年龄、ALT、AST、ALP、GGT、PT、HBsAg、HBV DNA、LSM均高于<S2 组,WBC、RBC、PLT、TG、Urea均低于<S2 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GT、HBV DNA、LSM均是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Urea是保护因素(P<0.05).根据年龄、GGT、Urea、HBV DNA和 LSM建立无创模型Y=0.063×年龄(岁)+0.016×GGT(U/L)+0.246×HBV DNA(lg IU/L)+0.245×LSM(kPa)-0.484×Urea(mmol/L)-3.578,在训练队列中预测肝组织显著纤维化预测效能均高于APRI、FIB-4(P<0.05),取敏感度与特异度最大时的点的临界值Y=0.70,此时预测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 92.5%;在验证队列中,预测效能均高于APRI、FIB-4(P<0.05).结论 年龄、GGT、Urea、HBV DNA和LSM是合并MAFLD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由这些参数建立的无创模型对预测该人群发生显著肝纤维化有一定准确性.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慢性HBV感染显著肝纤维化危险因素无创模型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及其严重程度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李雅欣李明谭诗云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及其严重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关系.方法 选取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 2017-2018 年同时具有肝脏超声瞬时弹性成像结果和"是否患有CRC"调查问卷(MCQ-230)结果的4365 例20 岁以上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CRC将研究对象分为CRC组和非CRC组(对照组).比较CRC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及MAFLD患者数目之间的差异,将研究对象根据肝脏超声瞬时弹性成像结果及FIB-4无创肝纤维化评分进行肝脂肪变性严重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分层,分为无/轻度脂肪肝组和中重度脂肪肝组,非进展期肝纤维化组和进展期肝纤维化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FLD及其严重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与CRC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BMI、腰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MAFLD、TG、CRP、HbA1c、CAP、肝脏硬度值(E值)、FIB-4是CRC的危险因素(P<0.05),MAFLD是CRC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10,95%CI:1.045~6.032,P=0.040),在对肝脂肪变性严重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进一步分层后,中重度脂肪肝与FIB-4提示的进展期肝纤维化是CR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然而,肝脏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提示的进展期肝纤维化与CRC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FLD及其严重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与CRC密切相关,且MAFLD及其严重程度和FIB-4提示的肝纤维化程度是CR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FibroScan检测无创肝纤维化评分结直肠癌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累及胰腺1例报道

    陈静张修礼王晓琳彭丽华...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IgG4 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为IgG4 相关性疾病累及胆管,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表现,伴腹痛及体质量减轻.该病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无诊断金标准,常被误诊、漏诊.本文对 1 例 IgG4-SC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诊断治疗

    南蛇藤素调节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

    孙瑞青邓娟王秀芳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南蛇藤素调节 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南蛇藤素 12.5 mg/kg组、南蛇藤素 50 mg/kg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2 mg/kg)、南蛇藤素+甘草酸组(50 mg/kg+20 mg/kg),给药干预持续 3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大鼠血清肝功能、炎症指标水平,HE染色观测大鼠肝组织病理,TUNEL染色观测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观测大鼠肝组织 HMGB1/TLR4/NF-κB 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死亡率、血清 ALT、AST、TBil 水平、肝组织细胞凋亡率、肝组织 HMGB1、TLR4、p-NF-κB/NF-κB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南蛇藤素 12.5 mg/kg组、南蛇藤素 50 mg/kg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死亡率、血清 ALT、AST、TBil水平、肝组织细胞凋亡率、肝组织 HMGB1、TLR4、p-NF-κB/NF-κB表达降低(P<0.05);与南蛇藤素 50 mg/kg组相比,南蛇藤素+甘草酸组大鼠血清 ALT、AST、TBil 水平、肝组织细胞凋亡率、肝组织 HMGB1、TLR4、p-NF-κB/NF-κB 表达降低(P<0.05).结论 南蛇藤素可能通过抑制 HMGB1/TLR4/NF-κB通路降低 ALF大鼠肝脏炎症与肝细胞凋亡,保护肝组织.

    南蛇藤素急性肝功能衰竭炎性损伤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

    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肠道菌群

    黄一曼孙凤霞李晓玲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ANIT诱导的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acute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AIC)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以 SPF级的 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组 24 只,依据取材时间不同又将各组随机分为 24 h、48 h、72 h 3 个亚组,每组 8 只.模型组通过一次性予 2%ANIT按 100 mg·kg-1·d-1 灌胃造模诱发AIC模型,正常对照组予等容积色拉油灌胃.通过高通量测序法对肠道粪便细菌 16S rRNA的 V3~V4 区进行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AIC造模后,随着时间增加,α 多样性指数逐步升高,造模 72 h组相比造模 24 h组,Shannon指数有显著性差异;β多样性发现,利用基于加权Unifrac距离PcoA分析或 NMDS分析均显示:正常对照组、造模 24 h组和造模 48 h组的肠道菌群显示比较明显的聚集效应;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在造模 48 h后显著下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显著上升,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显著上升;LEfSe 对组间差异显著的物种分析结果显示,LDA值大于 4 的微生物类群有 35 个.结论 模型组干预后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均发生显著变化.

    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肠道菌群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药物

    张昊军李泓毅智鹏张钧栋...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从分子水平探讨 HCC 可能的发病机制,并预测对 HCC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候选药物.方法 下载 TCGA数据库和 GEO 数据库中 HCC 的转录组数据及其临床记录信息.分别对其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选取两个数据集中与疾病正相关性最高的模块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作为关键基因.利用GO和KEGG对关键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 STRING数据库构建 PPI网络,使用 Cytoscape软件对关键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核心基因.使用 R 语言程序包 K-M 进行生存分析明确核心基因与 HCC患者预后关系.利用在线数据库 DGIdb、DREMIT联合进行 HCC潜在治疗药物的筛选,依据药物靶点匹配数量、优选得分、特异性得分对预测结果进行排序,选择排名靠前的药物作为可能的候选治疗药物.结果 最终共得到 64 个关键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与分裂、DNA 复制和损伤修复、病毒感染、P53 信号通路等.PPI 分析发现,CDC20、KIF2C、CCNB2、KIF20A、CCNA2、TOP2A、UBE2C、NUSAP1、AURKA和TRX2 为核心基因.K-M 生存分析显示,CDC20、KIF20A、CCNA2、TOP2A与 HCC的预后显著相关.DGIdb、DREMI联合筛选对 HCC有潜在疗效的候选药物,其中索拉非尼、多维替尼、氟尿嘧啶、米托蒽醌等在DGIdb、DREMI中皆排名靠前.结论 CDC20、KIF20A、CCNA2、TOP2A可能是HCC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加以验证.H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胞周期与分裂,DNA 复制和损伤修复、P53 信号通路有关.索拉非尼、多韦替尼、氟尿嘧啶、米托蒽醌等可能作为 HCC治疗的潜在临床候选药物.

    肝细胞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分子机制生物标志物药物预测

    核受体FXR调控内质网应激途径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损伤

    热依拉·加帕尔郭沁伊尔潘·库尔班孙燕辉...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法尼醇 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激活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40 只 C57BL/6 雄性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贝胆酸(obeticholic acid,OCA)组、奥贝胆酸+衣霉素(OCA+TM)组,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粪便性状与隐血程度、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剥离结肠长度.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 IL-1β、IL-6、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 GRP78 和CCAAT/CHOP 阳性表达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GRP78 和CHOP 在mRNA与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 DAI升高,结肠长度缩短,血清中 IL-1β、IL-6、TNF-α含量均增加,结肠组织发生明显损伤,可见广泛炎性细胞浸润,结肠组织中 GRP78 和 CHOP 阳性染色增强,GRP78 和 CHOP 的 mRNA 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OCA组小鼠DAI降低,结肠长度增加,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均减少,结肠组织损伤程度明显改善,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结肠组织中GRP78 和CHOP 阳性染色减弱,且GRP78 和CHOP 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调(P<0.05);而与 OCA组比较,OCA+TM 组小鼠 DAI升高而结肠长度缩短,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也均增加,结肠组织损伤,表现出明显的溃疡现象,同时,结肠组织中GRP78 和CHOP 阳性染色增强,GRP78 和CHOP 的 mRNA相对表达量与蛋白相对表达量也均上调(P<0.05).结论 在 UC 小鼠模型中激活 FXR 能够有效缓解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该机制可能与调控内质网应激途径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法尼醇X受体奥贝胆酸内质网应激

    维得利珠单抗一线及后线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比较

    方洒吴开春时永全王玉龙...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VDZ)作为一线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5 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 VDZ 治疗 IBD 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既往未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的患者与既往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患者使用 VDZ 的治疗效果.结果 共 32 例使用 VDZ 治疗 IBD 患者纳入研究,其中 VDZ为一线生物制剂组占 43.8%(14/32),VDZ为后线生物制剂组占 56.3%(18/32).在第 6 周、14 周、22 周、52周时,两组临床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 22 周、52 周时,VDZ为一线生物制剂组临床缓解率均高于 VDZ为后线生物制剂组(P<0.05).在 22 周、52 周时,两组内镜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在 22 周时,VDZ 为一线生物制剂组内镜缓解率高于VDZ为后线生物制剂组(P=0.009).随访期间仅VDZ为后线生物制剂组出现 1 例过敏性皮疹.结论 VDZ作为一线生物制剂在短期内对 IBD具有较好的诱导临床及内镜缓解作用,安全性高.

    维得利珠单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