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发性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广泛血栓伴发小肠梗阻1例治疗体会

    包海波邵雪孔晓露郭梦...
    284-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系膜静脉血栓(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病情复杂,难于早期准确诊断,易误诊误治.对于有可疑诱发因素导致的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需要考虑到MVT的可能,行腹部增强CT可明确诊断,给予积极的抗凝溶栓治疗,预防肠坏死、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及时跟踪患者病情,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给予高度重视.

    门静脉血栓肠系膜静脉血栓小肠梗阻

    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宋爱玲杨彩平江学良郭玉婷...
    287-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疗法(granulocyte and monocyte adsorption apheresis,GM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GMA治疗的18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行1周2次、5次为1个疗程的治疗方案,重度患者适当延长疗程,分析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的内镜检查、改良Mayo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GMA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改良Mayo评分、ESR、CRP均显著降低(P<0.05),ALB、HGB均显著升高(P<0.05),WBC、NE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者在GMA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良好.结论 GMA可明显降低炎症活动度及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选择性白细胞吸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安全性

    炎症性肠病发生消化道狭窄的临床特点分析

    杨善兵杜树文张丽敏贾康妹...
    291-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发生消化道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住院诊治的IBD患者,对发生消化道狭窄患者的诊治过程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消化道狭窄患者118例(23.14%),其中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IBD类型待定(IBD unclassified,IBDU)的消化道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9.02%、6.67%和34.2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程0~10年的消化道狭窄发生率为25.06%,而病程>10年的发生率为14.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0,P=0.027).发生消化道狭窄患者中,33.90%(40例)的患者经单纯药物治疗有效;55.93%(66例)的患者予以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46%(12例),10.61%(7例)的患者予以再次手术治疗.27.12%(32例)的患者予以内镜下治疗,内镜治疗有效率为81.25%(26例),18.75%(6例)的患者经内镜治疗无效后行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1例).结论 消化道狭窄是IB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CD的消化道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UC.有效的内科药物及营养治疗可降低消化道狭窄发生率、手术率.内镜治疗消化道狭窄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可有效避免外科手术的发生.

    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消化道狭窄内镜检查

    IL-12/IL-23拮抗剂治疗炎症性肠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闫欢欢党小红
    296-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IL-12/IL-23拮抗剂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利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6月的相关文献,并对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Week和AGA Abstracts(2016-2018年)的会议记录进行回顾,制定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对相关研究指标进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1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活动性IBD患者4181例,包括试验组2837例,安慰剂组1344例.Meta分析结果 显示,试验组临床缓解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02,95%CI:1.94~4.76,P<0.00001);临床反应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7,95%CI:1.37~1.81,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91~1.02,P=0.16).结论 IL-12/IL-23拮抗剂可有效治疗中-重度活动性IBD,且安全性较好.

    炎症性肠病IL-12/IL-23拮抗剂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Meta分析

    5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殷民月许春芳
    305-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50例I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IC患者年龄(63.14±9.83)岁,多见于50~70岁年龄段(70.0%),以女性居多(62.0%),50例中饮酒者占12.0%,吸烟者占10.0%.临床表现主要有便血(92.0%)、腹痛(92.0%),有时可见腹泻(18.0%)、呕吐(18.0%)、发热(10.0%)、便秘(6.0%);多伴有高血压(34.0%)、糖尿病(20.0%)、肾囊肿(10.0%)、脑血管疾病(10.0%)等基础疾病及口服降压药、降血糖药、激素等药物史,12例有腹部手术史,4例有结肠炎史,4例有肠息肉史;5例合并房颤,4例合并肺结核,3例合并肾上腺疾病,2例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2例合并风湿性心脑病,2例合并慢性肾病,1例合并肝血管瘤,1例合并白癜风,1例合并甲亢,1例合并痛风,1例合并深静脉血栓.结肠镜下病变多呈节段性分布,多有充血、水肿、糜烂,树枝状血管影,也可有溃疡,附着黄白苔.所有患者经内科治疗好转出院,以其首次诊断为IC为起点,随访至今,共有3例复发.结论 IC的症状呈多样性、非典型性,全面了解IC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早期结肠镜和活检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IC.

    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结肠镜合并症

    结直肠癌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有效性、安全性的Meta分析

    高亚妮芦桂芝林竹李晶...
    309-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 评价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纳入结直肠癌患者术后EN与PN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5月1日,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 学质量评价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RCTs,涉及行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1608例.Meta分析结果 显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EN(试验组)与PN(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血清白蛋白、术后总胆红素、术后住院时间、术后CD4+/CD8+、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血清总蛋白、术后前白蛋白、术后腹胀发生率、术后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EN能够缩短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并可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结直肠癌Meta分析

    胃镜阀瓣分级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意义

    冯跃陈婧郭子皓郭宝娜...
    318-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镜阀瓣(Hill)分级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检查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GERD且完成食管高分辨测压(HRM)、24 h pH-阻抗监测及胃镜检查的患者527例.分析胃镜阀瓣Hill分级与患者年龄、性别、BMI、HRM、24 h pH-阻抗监测及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Los Angeles,LA)分级的关系.结果 胃镜阀瓣Hill分级与GERD患者年龄、性别(男)、BMI呈正相关(P<0.05);Hill分级与远端收缩构成(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食管下括约肌平均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呈负相关(P<0.05);Hill分级与DeMeester评分、AET4、直立酸反流评分、仰卧位酸反流评分、仰卧位混合反流评分呈正相关(P<0.05).Hill分级与反流性食管炎LA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镜阀瓣Hill分级在预测GERD患者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食管动力受损程度及有无病理性酸反流均有一定意义.

    胃食管反流病Hill分级食管高分辨测压24hpH-阻抗监测

    阿司匹林对酸和胆盐诱导的Barrett食管患者食管鳞状细胞NF-κB活化和CDX2表达的影响

    戴结
    32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酸和胆盐诱导的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患者食管鳞状细胞NF-κB活化和CDX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合并BE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NES-B细胞)和无合并BE的GERD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NES-G细胞)暴露于酸和胆盐中,分别加入和不加入阿司匹林.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p65、p-p65、p50、IκB、p-IκB的蛋白表达;染色质免疫沉淀法检测p50和p65与CDX2启动子DNA的结合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F-κB/p65的转录活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65蛋白的核转位情况;qRT-PCR法检测CDX2 mRNA的表达.结果 NES-B和NES-G细胞在酸和胆盐暴露后均能激活NF-κB,但与NES-G细胞相比,NES-B细胞表现出更高水平的IκB和p65磷酸化,以及更强的NF-κB转录活性.阿司匹林阻断了酸和胆盐诱导的NES-B细胞中IκB磷酸化、p65核转位、CDX2启动子激活和CDX2表达.结论 阿司匹林对酸和胆盐诱导的BE患者食管鳞状细胞NF-κB活化和CDX2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阿司匹林Barrett食管NF-κBCDX2

    长链非编码RNA LOXL1-AS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明谭诗云柴红
    328-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lncRNA LOXL1-AS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实时荧光PCR(qRT-PCR)检测89对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lncRNA LOXL1-AS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利用Kaplan 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不同LOXL1-AS1表达状态下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差异,探讨LOXL1-AS1表达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胃癌组织LOXL1-AS1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LOXL1-AS1表达量与患者肿瘤直径、局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腹膜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等无相关性(P>0.05);Kaplan Meier plotter数据库纳入分析了631例病例样本,其中455例为高表达,176例为低表达.LOXL1-AS1高表达组胃癌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LOXL1-AS1低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52,95%CI:1.17~1.97,P=0.0014).结论 LOXL1-AS1在胃癌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过程;LOXL1-AS1可能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LOXL1-AS1胃癌表达预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中Notch受体表达情况

    杨森慕永平张珏
    33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中巨噬细胞膜Notch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与巨噬细胞极化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确诊为PBC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15名,分为早期PBC组、晚期PBC组和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血,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外周血M1和M2型巨噬细胞及膜表面Notch受体表达水平.结果 早期PBC患者巨噬细胞膜表面Notch1受体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而Notch2受体和Notch3受体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PBC患者巨噬细胞膜表面Notch1和Notch3受体表达较对照组高(P<0.05),但Notch2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PBC患者Notch1受体和Notch3受体表达水平较早期PBC患者高(P<0.05).巨噬细胞极化M2/M1比值与Notch受体表达水平呈线性相关.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膜表面Notch受体表达异常,且与巨噬细胞极化呈直线相关.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Notch受体巨噬细胞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