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文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

胡文仲

双月刊

1002-5529

wgwx@bfsu.edu.cn

010-88819929/9930/9931/9867

100089

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

外国文学/Journal Foreign Liter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外国文学研究学术期刊,以外国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广泛关注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学,重点介绍国外作家作品研究和批评理论的趋势和动向,为国内学者提供研究借鉴,展示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有效的学术对话。提供深入钻研和新的探索,同时坚持文学特色,追求开阔的视野、准确简洁、自然清新的文风,致力于营造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学术局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康拉德小说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李长亭
    12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拉德的很多作品都弥漫着政治经济元素,形成了比较明晰的政治经济学谱系.在康拉德看来,政治势力是作品人物挥之不去的梦魇,相伴而生的则是各种各样的经济因素影响,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往往使人堕入人性恶的渊薮.这些现象在《黑暗的心》《吉姆老爷》《诺斯托洛莫》《"水仙号"上的黑水手》及《间谍》等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对这些作品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分析,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文明与野蛮、种族与性别以及经济利益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博弈与妥协.本文试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来解析小说中的利益关系和人际交往现象.

    康拉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土星般的目光:本雅明论巴洛克悲苦剧中的君主、寄喻与自然史

    孙纯
    13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中,本雅明对悲苦剧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进行了寄喻式和历史哲学式的解读.通过将目光投向巴洛克戏剧中的主权者形象,本雅明看到了17世纪以及现代历史和政治生活中的危机和困境.不同于卡尔·施米特在《政治神学》中所定义的能够"对例外状态作出决断"的主权者,巴洛克君主在面临灾难和动荡时往往呈现出"受难者"和"忧郁者"的面相.他所表征的历史是一种充满忧郁与悲苦气息的自然史.自然史概念在本雅明笔下具有一种强烈的辩证意味,它既指向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张力关系,也关涉到世俗现代性的内在结构.对于自然史的寄喻性表达,贯穿着巴洛克的思想世界.巴洛克及其悲苦剧构成了一种本雅明意义上的"辩证图像",它为我们审视现代性的历史起源和谱系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巴洛克悲苦剧君主寄喻自然史

    阿契贝小说《荒原蚁丘》中的后现代伦理叙事

    凌淑珍
    150-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后现代文化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承认差异、尊重他者、承担对他者的绝对责任,以及建构最低限度后现代伦理共同体的核心观念.在其小说《荒原蚁丘》中,阿契贝用平行结构表达了承认差异的主张,用互文叙事呼吁尊重他者并承担对他者的绝对责任,用变换视角的多重叙事寻求建构后现代伦理共同体的途径.阿契贝采用的平行结构、互文叙事和多重叙事等后现代伦理叙事手法,与后现代伦理道德价值观一致,消除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二元对立,批判了非洲买办资产阶级与西方资本联和压迫大众、排斥和否定处于边缘地位的他者的现代伦理.

    阿契贝《荒原蚁丘》后现代伦理叙事

    吉辛《民众》中的民众政治

    王彦军
    16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民众》中,吉辛将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伦敦民众置于政治舞台,对民众进行了反民主书写,将伦敦的民众刻画为缺乏理性的群体,对伦敦民众的暴力持批判态度,畏惧民众以暴力方式参与争夺政治话语权,指出民众的暴力必将导致英国社会动荡不安.虽然《民众》是一部反工人阶级小说,但是吉辛通过描写穆特默发动的社会主义改革,叙述了生命政治的议题,将穆特默塑造成福柯所言的用合理的治理策略与福利制度引领民众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的"牧羊人"角色.以此,吉辛表达出他对民众争取民主的恐惧,对民众暴力行为的批判,以及对民众生存状态的怜悯与关怀.

    吉辛民众反民主暴力生命政治

    英美现代主义小说与伦理批评:评《小说与新伦理》

    王丽亚
    171-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与新伦理》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文系教授黑尔的学术新著.此书聚焦于20世纪英美现代主义小说史,通过分析主要叙事模式在重要代表作中的呈现样式,阐述了英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他性小说美学".作者指出,受亨利·詹姆斯小说艺术影响,英美现代主义小说家倾向于用非个人化叙事策略展现他者生活;这种叙事模式使得读者与作品直接面对彼此,进而展开他性想象;同时,有限、模糊或缺失的叙事信息使得读者对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定见进行质疑与反思.作为对"他性小说美学"的理论补充,此书介绍了"新伦理"批评的主要观点,并以具体作品分析加以阐发.

    《小说与新伦理》新伦理他性小说美学亨利·詹姆斯阅读伦理

    忆作为文评家的恩师许国璋

    钱兆明
    180-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许国璋先生既是杰出的语言学家,也是卓越的文评家.素以评弥尔顿、雪莱著称的许先生,晚年另辟蹊径,旗帜鲜明地赞爱默生论莎士比亚不落窠臼、赞鲁迅论拜伦敢于申诉他与他笔下的该隐"争天拒俗"的精神.本文作者作为许先生的研究生和编辑,回顾了先生富有文学情趣的语言学课和几易其稿才发表的爱默生评论和鲁迅评论.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文学评论,展示了先生治学之缜密、见解之独到,反对"跟风""浮躁风"之坚决.许先生的教诲让作者一生受益.

    许国璋爱默生莎士比亚鲁迅《摩罗诗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