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语
外国语

束定芳

双月刊

1004-5139

wyxy@chinajournal.net.cn; jfl@shisu.edu.cn

021-65420358

200083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

外国语/Journal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外国语》创刊于1978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它是以英语为主的多语种外语类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语言学及具体语言研究;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理论研究;语言、翻译、外国文学类书籍评介;国内外语言文学、外语教学学术会议简讯等方面的稿件。 20多年来,在国内外语界专家和学者的关心和积极扶持下,《外国语》已成为我国外语学术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之一。所刊载的大部分文章反映了国内外语界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外国语》作为语言学和外国语言文学的专业性刊物,已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图书馆认定为中文社科类核心刊物之一,是我国最早被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选作为世界语言类主要期刊、并摘录每期主要内容的语言研究类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政治话语中的趋近化和间离化——对哈萨克斯坦2022年国情咨文的批评认知分析

    高鑫孙冬阳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趋近化是在话语空间中实现符号距离缩减的话语策略,间离化是增加或维持符号距离的话语策略,它们都可在语篇中实现自我合法化和他者去合法化等语用目的.本研究将趋近化和间离化同时融入符号距离调节的理论框架,以哈萨克斯坦2022年国情咨文为例,分析两种话语策略在政治话语中所依托的词汇语法表达,阐释与之相关的认知机制,解读话语意义,并尝试揭示它们的意识形态效果.本研究丰富了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视角,也为政治话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政治话语趋近化间离化符号距离调节批评认知语言学

    语义—语用接口上中国英语学习者对等级形容词的习得研究

    徐彤冯硕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语义—语用接口上等级形容词的习得情况,以及伤面子语境如何影响形容词在否定句中的推导,旨在丰富对语义—语用接口上二语者语用推导能力的认识.本研究采用两个可接受性判断任务,结果发现二语者在无语境的情况下(实验一)表现出与母语者相同程度的否定语义加强和极性不对称性.然而,在伤面子语境中(实验二),二语者出现了与英语母语者不同的表现,且此表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伤面子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期望为语义—语用接口上的二语习得研究和二语者语用推导能力研究带来新的借鉴.

    等级形容词否定语义加强极性不对称性语义—语用接口

    翻译研究的形象学路径探索

    石欣玉黄立波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翻译学与形象学的跨学科研究现状基础上,明确并完善翻译研究的形象学路径,阐释其研究内涵,确定其研究范畴、对象及焦点,并提出该路径的具体研究方法.作者指出,翻译研究的形象学路径是以描写翻译学为基础,以翻译与形象的互动关系为核心,以文本分析为手段,借鉴形象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从形象学视角对相关翻译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探究翻译本质的一种方法论.在该路径中,研究对象可包含文学及非文学文本,研究焦点可包括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研究方法涉及分别以阶段研究、主体研究和产品研究为导向的方法,既关注形象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也关注翻译对形象建构、传播和接受的作用.

    翻译研究形象学形象学路径形象

    形象学视阈下德译《浮生六记》对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研究

    付天海赵轩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所著自传性散文随笔,文笔古雅简练,内涵丰富深邃,兼具高度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德国汉学家赖内·史华慈于1989年出版的《浮生六记》德译本完整详尽地展现了原著的精神风貌,同时补充了丰富的副文本信息.从形象学视阈出发阐释德译《浮生六记》副文本和正文本内涵,对于探究译著所构建的中国文化形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文化价值.

    形象学中国文化形象《浮生六记》德译本

    应然世界与实然世界的伦理归途

    胡作友彭九州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研究在由规范到描写的转向中,出现了应然世界与实然世界的分野,两个世界的内涵与研究侧重呈现明显的矛盾.学界对这一矛盾研究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具体表现在人们往往注意到两个世界的对立性,却忽视了其内在的互补性与统一性.对两个世界的简单切割或机械叠加都可能带来错误的认识,无益于翻译研究的良性发展.应然世界在规范性研究中追求翻译标准的理想化和普适性,实然世界在描写性研究中意在提炼翻译理论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两个世界是动态持续的对立统一关系,而道德和价值作为理性伦理和实践伦理自然促成了两个世界的连接与互动.借助翻译伦理,两个世界联手走向价值归途和实践归途,完成道德与价值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使命.

    应然世界实然世界翻译伦理道德价值

    中国儿童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研究:基于网站读者书评的考察

    龙晓翔胡牧
    116-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从读者视角考察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英语译介作品的传播效果,本文运用数字人文研究方法,通过Python收集海外网站上读者评论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研究发现:其一,海外读者评论主要集中在《青铜葵花》和《马燕日记》两部作品上.其二,包含家庭、教育、爱等全球性永恒主题的作品较易获得读者共鸣;而叙事性、价值观及写作技巧等也是读者的兴趣所在.其三,译者越来越"显形".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上的价值与重要性日益受到读者关注.基于上述数据分析,从必然与偶然、题材与内容、作者与译者三个角度探析了两部作品成功的原因,并从创作、翻译及传播等层面为中国儿童文学译介提出建议.

    中国儿童文学英语译介读者评论传播效果数字人文

    《外国语》2023年总目录

    127-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