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丁烈云

季刊

2095-0985

xbcsb@mail.hust.edu.cn

027-87556774

430074

武汉珞瑜路1037号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城市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为主、同时兼顾城市科学相关领域的自然科学核心刊物。主要刊登具有独创性的工程应用新技术,特别要求所发论文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简洁性。本刊一贯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工程应用服务的宗旨,热忱欢迎国内外作者向本刊惠赐高水平中英文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BIM正向设计问答系统研究

    丁志坤李金泽刘明辉
    1-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正向设计中,设计人员能够通过BIM技术进行设计和管理建筑项目,以支持决策.然而,BIM正向设计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共享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快速获取和应用复杂建筑规范及设计知识方面.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大语言模型(LLM)设计了一套BIM正向设计问答系统,旨在探究LLM在BIM正向设计场景中的实际应用.通过采用基于QLoRA的LLM微调方式提高模型的专业性,并构建本地知识库形成问答系统,最后设计评价指标对系统进行主客观性能评估、专业问答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专业领域性能表现良好,并能根据特定设计场景生成建议和解决方案,验证了本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正向设计BIM大语言模型专业问答

    考虑骨料类型的沥青混合料疲劳预估模型

    王智超刘东海胡槟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准确预测不同骨料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本研究基于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的疲劳预估模型(JTG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对AC-16C型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四点弯曲小梁疲劳试验.通过67组玄武岩、石灰岩和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数据,对JTG模型参数进行了修正.研究发现:(1)简化的JTG模型适用于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预估,不同骨料类型对模型参数a的取值有影响;(2)玄武岩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最长,石灰岩最短,花岗岩居中;(3)修正后的JTG模型与实际疲劳试验数据高度吻合.本研究为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提供了更为精确的预估模型.

    沥青混合料弯曲疲劳试验疲劳预估模型模型参数修正

    竹集成材握钉性能试验研究

    陈国吴迪王畅张恩浩...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单调加载下的竹集成材(LBL)握钉性能,对260个LBL钉节点试件进行拔出试验,以钉种类、钉直径、有效锚固长度以及作用力方向与LBL顺纹方向的夹角为参数,研究其破坏模式和握钉性能.结果表明:破坏模式与钉种有关,与钉直径、锚固长度和角度无关,光圆钉试件无可见破坏,而螺钉和麻花钉试件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钉杆环向的竹纤维发生剪切破坏,LBL内部竹纤维被环向肋纹切断并拉出试件表面.极限抗拔承载力随钉直径和有效锚固长度的增大而增加,顺纹向的承载力略低于横纹向.对于相同直径的钉而言,顺纹向螺钉和麻花钉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光圆钉的2.6倍和1.3倍,而横纹向的螺钉和麻花钉的抗拔承载力分别为光圆钉的2.3倍和1.2倍.LBL握钉力理论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误差不超过13%.

    竹集成材拔出试验握裹力抗拔承载力

    膨润土种类及黄原胶含量对减阻泥浆性能的影响

    高增奎张睿钦王先甲胡家新...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阻触变泥浆在地下综合管廊顶管施工中具有支撑、填充、润滑等重要作用.本文对减阻触变泥浆中主要原材料—膨润土的种类及含量对泥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减阻泥浆的漏斗粘度、失水量和析水率等性能指标随钠基、有机和钙基3种膨润土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由钠基或有机膨润土配制的泥浆失水量性能优于钙基膨润土,但钙基膨润土在泥浆漏斗粘度性能上表现更好;由上述3种类型膨润土分别配制的泥浆析水率性能相当.另外,本文还研究了黄原胶含量对减阻泥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黄原胶能显著降低减阻触变泥浆的失水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泥浆的漏斗粘度.

    顶管施工减阻触变泥浆膨润土种类黄原胶漏斗粘度失水量析水率

    爆破影响下砌体结构振动效应及其安全性评价

    郭永刚李田军吕加贺蒋楠...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地下工程在进行爆破施工时,邻近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基于武汉地铁8号线二期联络通道的爆破开挖工程,根据工程现场监测,建立LS-DYNA动力有限元3D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可知,数值模型质点振速变化和频率特征与工程现场测试基本一致,数值参数和计算方法合理.在振动响应方面,砌体结构主要表现为高度方向的振动,振动最大的点位于结构柱顶、柱脚,振速较大.砌体结构单元动应力沿结构长度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沿宽度方向则震荡减小.结构振速与有效应力具有对应关系,根据极限抗拉强度计算得砌体结构的安全控制振速为1.18 cm/s;结构爆破峰值振动速度在安全控制范围以内,单元的峰值有效应力不大于抗拉强度,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联络通道爆破砌体结构振动速度有效应力安全评价LS-DYNA

    基于岩溶三维地质模型的桩基承载力特性研究

    奚望边林松梁鹏飞李伟...
    32-3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依托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岑大公路YTHJ4标桥梁桩基项目,通过Civil 3D软件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介绍了桩基作用下溶洞两种不同的破坏模式;然后采用基于FLAC 3D数值分析软件的单因子变量法分析了不同溶洞顶板厚度、顶板跨度、洞高、溶洞中心偏离桩轴线距离等对嵌岩桩承载力特性(极限承载力、极限侧摩阻力、桩土相对滑移距离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洞顶板是影响桩基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溶洞极限状态下的破坏模式强烈依赖于溶洞顶板厚度、顶板跨度和岩体力学性质;当溶洞顶板厚度达到三倍的桩径时,桩侧摩阻力可完全发挥;溶洞顶板跨度和偏心距离对桩基承载力特性的影响存在一个稳定点.这些研究结论为岩溶地区的嵌岩桩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进一步丰富了岩溶地区桩基设计理念.

    溶洞嵌岩桩三维地质模型应力扩散承载力特性

    裂隙发育区软弱夹层隧道病害机理及处治措施

    郭震山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岩裂隙发育且存在软弱夹层时,将显著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本文针对某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出现的衬砌开裂、路面沉陷等病害,采用现场检测、室内试验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病害产生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综合处治措施,最后对处治后结构受力特性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价.研究表明:病害段围岩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且存在巨厚泥岩夹层;同时支护结构施工存在严重缺陷,两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软弱夹层部位衬砌结构产生显著的应力集中,出现超过混凝土抗拉承载力的拉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掉块,诱发隧道病害产生.

    公路隧道裂隙发育软弱夹层病害机理处治措施

    冲击作用下钢护筒复合桩塑性区形成及迁移机制

    李扬王振宇王鹤兰高荣雄...
    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钢护筒复合桩在冲击作用下塑性区形成和迁移机制,基于经摆锤冲击试验验证的钢护筒复合桩船舶撞击数值模型,通过对比钢护筒复合桩(SCC桩)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桩(RC桩)塑性区产生和发展的异同,以及不同钢护筒尺度下基桩塑性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深入分析了钢护筒复合桩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塑性区域的产生和演化情况,探索了钢护筒长径比和厚径比对基桩塑性区域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钢护筒缩短了冲击作用下基桩的塑性区发展时间,使同种桩基中不同桩身位置的塑性区的产生部位趋于一致,增加了基桩参与受力的范围;钢护筒人土深度的增加和厚度的减小均导致基桩塑性区域向钢护筒包裹段转移,厚度偏小的钢护筒容易在冲击荷载作用下产生局部屈曲,导致基桩远离冲击侧也产生塑性区.

    桥梁基桩钢护筒冲击作用动力响应塑性区域

    城市基础设施灾害应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保护动机理论

    谢琳琳吴思思陈镇涛孙莹...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工作日益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等研究也成为热点问题,决策者风险知识的局限性以及风险感知的差异都制约着应急响应功能的发挥.为了提升基础设施管理人员的风险感知敏锐度,提高应急响应效能,本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方法对影响管理人员灾害应对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首先,结合相关文献和理论构建模型;其次,通过对196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分析检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管理人员的灾害经历与风险感知呈显著负相关,与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同时,管理人员的灾害经历和知识水平会通过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显著影响应对行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引导管理人员采取灾害应对行为的建议.

    基础设施灾害知识水平效能感应对行为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咨询方行为风险因素间影响关系研究

    王幼松曾理菁陈玲燕张扬冰...
    68-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工程咨询是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其顺利推行存在一定的阻碍,如何实现风险的有效管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项目风险由客观风险和主体行为风险构成,工程项目主体的不当行为将会对项目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针对主体行为风险中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带来的风险,从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咨询方行为风险因素进行系统识别,构建了包含6个阶段、13项一级风险和34项二级风险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咨询方行为风险因素体系,运用FUZZY-DEMATEL-ISM模型对风险因素间相互影响关系和风险传导路径进行分析,发现可行性研究不到位、前期规划咨询不当、项目评估不达标是其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全过程工程咨询咨询方行为风险FUZZY-DEMATE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