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丁烈云

季刊

2095-0985

xbcsb@mail.hust.edu.cn

027-87556774

430074

武汉珞瑜路1037号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城市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为主、同时兼顾城市科学相关领域的自然科学核心刊物。主要刊登具有独创性的工程应用新技术,特别要求所发论文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简洁性。本刊一贯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工程应用服务的宗旨,热忱欢迎国内外作者向本刊惠赐高水平中英文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工作荷载下能量桩热-力耦合特性模型试验

    何展朋曹卫平赵敏李清源...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黄土地基中能量桩在3种不同荷载工况下的温度循环荷载试验,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能量桩竖向承载特性试验,对比分析了冷热循环过程中热交换效率、桩顶竖向荷载、桩土沉降、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端反力等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桩顶竖向荷载随温度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桩顶沉降呈现出收敛特性;热循环时桩身受压,冷循环时受压区范围与工作荷载和冷循环次数成正比;桩顶工作荷载较小时,冷热循环对侧摩阻力的影响更大,冷循环时的侧摩阻力更大;工作荷载的大小是桩-土相对位移的控制因素;温度位移零点的位置与荷载大小无关,以此点为界冷热循环对侧摩阻力及桩-土相对位移有不同影响.

    能量桩模型试验黄土地基冷热循环实验桩顶沉降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云母石英片岩干湿循环损伤特性研究

    张钟文李志刚徐光黎郭霞...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片岩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微观损伤特性,对不同干湿循环作用下云母石英片岩试样进行核磁共振测试,并定量分析其损伤变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干湿循环作用下云母石英片岩孔隙之间连通性较好,孔径较小孔隙集中发育,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孔径逐渐扩展增大;云母石英片岩孔径发育具有关联性,干湿循环5次前小孔、中孔数量增加较快,5~10次循环后小孔数量趋于饱和,部分中孔发育扩展为大孔,导致中孔数量减少,大孔数量从5次干湿循环后开始显著增加;云母石英片岩受干湿循环影响损伤明显,损伤变量曲线在前5次干湿循环作用下近似呈直线上升,试样内部孔隙、裂隙发育扩展较快,5次干湿循环后,孔隙、裂隙的大小和数量发育减缓,云母石英片岩损伤变量增速逐渐变缓.

    干湿循环云母石英片岩核磁共振损伤特性

    基于文献信息挖掘的基坑工程风险识别方法

    郭飞王文正郭彩霞王熠琛...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坑工程风险识别旨在明确基坑事故风险事件与风险因素的比重大小,为风险管控开展提供科学依据.直接对比重大小进行统计分析需要整理大量的事故资料,不仅工作效率低,且要保证事故资料的数量与完整性.学者们对此进行过多次统计分析,并发表于科技文献中.有效挖掘相关文献的关键信息,二次利用其成果,是科学可行的思路.为此本研究引入文献信息挖掘的概念,搜集基坑事故统计分析的相关文献并提取风险事件与风险因素的关键信息.然后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多元信息融合,挖掘事件与因素比重大小的综合判定结果.新方法避免了对大量事故开展重复的统计分析,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间接扩大了基坑事故统计分析的数量,提高了资料的完整性;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基坑工程风险管控的重要依据.

    基坑工程风险识别文献信息挖掘D-S证据理论

    装配式建筑施工场地预制构件堆场布置优化

    都方竹杨栋王伟伟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场地预制构件供应与堆放缺乏统筹规划的问题,本研究深入分析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中塔吊升降、变幅与回转的协调运动规律,提出了一种逆向寻优方法,能够快速寻找任意预制构件的最佳堆场位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散式、多堆场布置策略,通过增加堆场数量来减少塔吊回转角度,并采用逆向寻优方法进行快速求解,用于得到满足吊装效率最大化的堆场布置方案.模拟算例和工程实例表明,逆向寻优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求解效率,采用分散式、多堆场布置策略,标准层预制构件总吊装时间较集中堆场布置方式减少14.6%,且有利于促进预制构件现场装配与配送运输协同.

    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场地布置多堆场逆向寻优

    3D打印混凝土材料长期与耐久性能研究现状

    崔子恒白刚王里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混凝土 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从建筑景观向房屋结构与桥梁等承重结构转变.混凝土材料优异的长期和耐久性能是3D打印结构化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和保障.本文从微细观非均质结构、收缩开裂性能及耐久性能三个方面对3D打印混凝土材料进行分析评估,明确影响耐久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优化3D打印混凝土材料性能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进而推动3D打印在土木建筑领域的快速和高质量发展.

    3D打印混凝土微观结构收缩开裂耐久性能损伤机理

    神鹰之父宋文骢:廿载铸龙泉,矢志护佑蓝天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