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旬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Jour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场馆发展路径研究

    李莉莉张凯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公共文化场馆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促进文旅融合有着重要意义。该文立足于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以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作为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脉络梳理其发展过程,明晰文旅融合后公共文化场馆的职能变化,分析概括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如"文旅融合"意识不到位,多元参与机制不健全,融合要素支撑力量弱。最后,从深化文旅融合理念、优化管理工作机制、强化融合要素支撑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文化事业旅游产业文旅融合公共文化场馆职能变化发展策略

    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机理研究

    姜佳彤窦悦心王殿文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旨在探讨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机理。文章首先梳理了红色基因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新时代下的现实意义。随后,文章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机制,阐述了其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具有的优势,重点探讨了其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熏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对创新创业实践的引导作用。最后,文章指出当前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实践指导性,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红色基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在机理可能性可行性紧迫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探究

    郭朝明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杠杆。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自觉肩负起复兴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该文总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存在的痛点难点,最后提出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高质量民族大团结中国式现代化教育

    冼夫人文化融入医药类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路径探索

    石晓东戴秋初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冼夫人文化是岭南地区的名人文化,是集爱国主义及先进思想于一体的地域性文化。冼夫人文化作为茂名乡土文化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其中的"好心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重要的精神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宝贵的价值。冼夫人文化早已不只是传统文化,已然沉淀为一种育人的路径。该文探索冼夫人文化融入医药类高校文化育人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旨在增强大学生的革命意识、奋斗意识和爱国意识,培养其优秀品质。冼夫人文化融入医药类高校育人工作,有助于提升医药类高校校园文化核心竞争力。

    冼夫人文化医药类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育人教育价值高校大学生

    高校思政课融合传统文化的价值探析——基于国家认同的视角

    廖华洁潘会文唐静芳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国家认同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国家认同思想资源,承载着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价值理念。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国家认同教育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将国家认同由思想自觉落实为行动自觉,有助于大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进行更充分结合。该文主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培养国家认同的思想资源,以及思政课融合传统文化对培养国家认同的价值优势,探讨思政课融合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践路径。高校思政课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培养国家认同的思想资源,并对其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融合,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的实效性。

    国家认同思政课传统文化融合价值大学生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非遗文化校园传承策略探究——以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兰洁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非遗文化丰富多样、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和智慧,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传承非遗文化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冲击,使各民族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各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如何在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的同时,结合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寻求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最佳的结合点。该文在中职音乐课堂上将本乡本土非遗文化进行系统学习和艺术实践,让学生熟悉并热爱民族非遗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最后该文结合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非遗文化传承中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中职校园非遗文化传承教育校企联合"非遗"师资传承策略

    二十四节气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视角

    何宁张娟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四节气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融合丰富的文化因素,流传至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二十四节气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具有文化普及的现实意义。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开设学期多,受众、知识面广等特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新形势下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迫切要求。该文通过探析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顶层设计、教学内容重构、优化教学设计三方面探讨了二十四节气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创新与文化传播的有机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双创"视角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内地西藏班师范生汉语应用能力培养探析

    李琰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湘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之间的紧密融合,其中蕴含着巨大价值。内地高校西藏生作为西藏地区普通话推广的重要实践者,其汉语应用能力与口语表达水平直接影响自身发展,同时也关乎西藏地区整体汉语水平。该文从湖湘红色文化与内地西藏班师范生汉语应用能力培养适切性出发,分析当前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内地西藏班师范生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现状,而后明确培养原则,并提出培养策略,以期可以进一步提升西藏班师范生汉语应用能力,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西藏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打好基础。

    湖湘红色文化西藏班师范生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培养现状培养原则

    依托"文化艺术实践"引导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杨荟卉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现有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程通常只进行理论讲解与阐述,缺乏实践锻炼的经验。该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核心观点在于采用"文化艺术实践"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艺术方向的自由,引导和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进行的文化艺术实践,实现不同文化艺术的碰撞,在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开拓新思路。

    传统文化艺术实践旅游管理岗课赛证产教融合高职

    新时代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路径构建

    冯朦
    139-14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下,面对社会发展与需求带来的挑战及新媒体、多元文化对学生行为方式的冲击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挑战,探索如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有着重要意义。该文通过红色文化的溯源,探讨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红色文化与马克思理论的关系,从信念价值、德育价值、智育价值、美育价值、劳动教育价值等方面探索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构建了新时代红色文化的育人路径,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增进红色文化认同感;面对教育的主体改变,全方面拓宽育人路径;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提高创新能力;借助大数据思维,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效果。

    新时代红色文化育人价值路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