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顾海良

双月刊

1671-881X

whds@whu.edu.cn

027-68754203

430072

湖北武昌珞珈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大力宣传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繁荣学术事业,开展学术争鸣,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民主中保持卓越——对古代雅典民主的一种价值论思考(下)

    何怀宏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有限但彻底的民主,不仅范围有限,其功能亦有限.但在这种民主制度下,精神艺术反而保持了一种高度的繁荣和卓越,这尤其表现在视觉艺术、戏剧、历史与哲学方面.究其原因,这种繁荣的条件大致有:在物质方面,雅典人追求生存平等,不追求财富平等;它倡导一种公共生活,但在个人创作的自由与公众的欣赏与评价之间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艺术家受到普遍尊重,各类精英与天才之间相互吸引并合理竞争.

    雅典民主雅典文化精神艺术平等自由卓越

    乾隆朝诗学史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蒋寅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乾隆一朝是清代文化、学术最繁荣的时期,也是诗学最发达的时期,诗论家众多,诗派林立.社会富庶,君主右文,科举恢复试诗,幕府争揽贤才,形成普遍的诗歌风气.而浓厚的学术风气在给予诗歌强烈刺激的同时,也挤压着诗歌生活的空间,带来性情与学问的紧张.原有的格调诗学走向总结和综合,试帖诗学推动蒙学诗法的复兴,新起的性灵诗学和肌理诗学从不同方向为弥补神韵诗学的缺陷而各辟新途,桐城文派、高密诗派从不同的文学传统中发展出各自的诗学观,强化了乾隆诗学整体上的多样化格局和丰富的诗学理论,使乾隆诗学史的研究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本文在总结、反思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时间线索为经、以流派为纬的研究思路,力求以一个清晰、合理的格局展开对乾隆朝诗学史的论述.

    乾隆朝诗学史清代幕府

    从宋词困境看姜夔在词体词风方面的突破

    钱志熙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词史的角度来看,姜夔带有复古、复雅色彩的词学思想,是对宋词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困境的应对与突破.宋词的第一困境是其依据的音乐是唐宋正统文人一直批评的、受胡乐影响甚深的燕乐,姜氏的音乐复古思想及其在词乐上的复古、复雅行为,即是对这一困境的应对.依声填词的方法,在宋代受到包括姜夔在内的词论家的质疑,认为不符合“诗言志”“声依永”的原则,作为姜词最有特色的自制曲、自度曲,正是应对这一词学思想而产生的.词出歌筵舞席,宋词更重女声,实带有女乐性质,所以词以婉约为宗,其写男女之情,又多猎艳、狎邪调笑的内容,姜词中也有此类;但姜氏以自身的爱情经历入词,并多杂江湖身世之思,是对婉约传统的改造,也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词.以诗入词,也是改变词体软靡作风的一种方法,姜氏继苏轼、周邦彦之后,以诗入词,尤其是以瘦硬通神的江西诗法入词.具体地说,黄诗的结构艺术以及夺胎换骨的方法,姜词都有自觉的取用,其融汇《诗》《骚》及唐宋诗之广,超过了前人.

    姜夔白石词宋词燕乐

    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

    郭湛刘志洪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的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系列问题中,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更具有根本性.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题中应有之义.作为现代文明的资本文明,极大促进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但也给中华民族复兴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需要合理应对解决.在对资本文明的超越中创生更高水准的新型文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是中华文明当代复兴的核心取向和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定与历史担当.抓住当代从根基处超越资本文明、建构新型文明的良机,对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然而,当下中国超越资本文明的意识与能力明显不足,甚至存在对西方资本文明的简单效仿,严重制约了华夏文明的创造性复兴.中华民族亟须提升自身文明素养,在实践中超越现代资本文明,创建更高水平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资本文明新型文明

    历史没有规律吗——驳反历史决定论

    韩东屏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反历史决定论于19世纪问世以来,便对曾独霸人类思想史很久的历史决定论进行了一连串强悍犀利的攻击,并形成了一条以“历史没有规律”为首要观点的理据链.历史决定论对之进行自卫反击,但只有两个反击有效,其余的则差强人意.历史决定论的最大短板是给不出一条既可与历史进程吻合,又可与人有意志自由的事实相容的历史规律.既然如此,要想彻底驳倒反历史决定论,就得找出一条这样的历史规律.而由笔者创立的制度决定论所揭示的历史规律,就可以满足这些条件.它不仅符合规律的特性,也确实称得上是关于人的活动的历史规律,同时不会否定人有意志自由.并且,从它出发,还可以实现对未来的成功预言,化解终极原因的诘难和解释历史进化何以可能的难题.

    历史决定论反历史决定论制度决定论历史规律意志自由

    范畴论数学基础探析

    郭贵春孔祥雯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基础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数学大厦铺造一方坚固的基石.范畴论能否被称作数学基础,是数学哲学家想要论证的重要难题.数学家使用函子与同构的概念刻画数学结构;哲学家在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的角度上辨析数学基础.因此,将数学理论与哲学思辨相结合,才能最终探析范畴论的数学基础进路.

    范畴论数学基础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壮族医学“三道两路”核心理论的建构

    李慧敏刘兵章梅芳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道两路”是壮族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理论,其建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壮医研究者对壮族民间医药经验说法进行选择、提炼、整合的结果.在这一核心理论的确立过程中,相关研究者排除了“鬼神一巫医”解释而选取“三道两路”概念,如此既符合现代医学理论的要求,又兼顾自身的独特性以及与中医、西医理论的相通性,最后被成功纳入国家认可的民族医学体系,体现出壮医研究者独特的建构策略.

    “三道两路”壮族医学身体理论社会建构论

    基督教灵肉观念的人性论意涵及其解释之争

    徐弢李思凡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督教哲学在人性论上有两个公认的前提:一是主张人按神的形象所造;二是认为这一形象遭到了原罪的玷污.然而,历代基督教哲学家在解释神的形象在人性中的表现以及原罪在人性中的影响时,常常因为对灵魂的本质及其同肉身关系问题的不同看法而发生争论.分析这些争论的核心内容与分歧焦点,不仅可以揭示基督教灵肉观念的人性论意涵,而且能够发现基督教哲学在灵肉观念及其蕴含的人性论思想上不同于其他哲学的独特性.

    基督教灵肉观念人性论原罪

    中西诗学对话——德里达与中国文化

    曹顺庆李斌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特色学术话语建设的不断推进,学术界对于中西诗学对话的愿望越发强烈.而“对话”不仅要乐于对话,更要有话可对.德里达作为解构大师,其颠覆语音中心主义的理论主张,与中国汉字“一音多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等特征不谋而合.更进一步,德里达利用“延异”挑战“言语”符号作为外在“真理”的权威性,发现不存在纯粹的真理,这与中国文化的“言意之辨”“言不尽意”等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德里达虽然为“元书写”赋予“意义之源”的美名,却使其无法“言传”.而中国文化通过“立象尽意”“以象破象”等“达意”方式苦寻“真意”,对于德式解构亦是补充.不可否认,德里达解构理论与中国文化的相通与相异成为彼此平等对话的前提,而对话的最终目的在于互惠互利.

    中西诗学对话解构主义中国文化变异学

    “剧场”不可取代“戏剧”刍议

    宫宝荣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引进欧美当代戏剧演出的增加,各种媒体上的评论一派热闹.然而,面对打破了传统的“后现代戏剧”,不少国人概念不清,轻率地往这些演出贴上“剧场艺术”的标签,而且愈演愈烈,几欲让入以为“剧场”已经取代“戏剧”成为一门新的艺术.从词源看,drama、theatre和“戏剧”表征了不同的对象.从戏剧艺术的本质角度说,空间元素不足以支撑“剧场”成为一门艺术.因此,我们必须以谨慎态度来对待“剧场”这一新名词.

    戏剧剧场后现代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