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周祖德

月刊

1671-4431

whlgdxxb@whut.edu.cn

027-87651953

430070

武昌珞狮路122号武汉理工大学(西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鞍形膜结构风荷载非高斯特性研究

    孙芳锦王蕾李智达欧维...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鞍形膜结构风压分布规律,探究0°、45°、90°等3个风向角下鞍形膜结构表面风压分布特性,利用ANSYS WORKBENCH平台,进行鞍形膜结构3个角度的风荷载数值模拟分析,通过TTU标准模型试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与标准试验吻合.在不同风向角下,膜结构表面风压的非高斯区域会有所改变,但都集中在膜边缘位置.文中给出了鞍形膜结构非高斯区域划分标准及划分示意,在设计鞍形膜结构时应当注重非高斯区域的加固,以提升鞍形膜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张拉膜结构风压系数非高斯数值模拟

    超高墩连续刚构桥悬臂阶段抗风性能研究

    邹兰林程鑫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获得桥梁关键截面的风荷载三分力系数,并计算静力三分力.基于Midas/Civil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模拟对称、非对称和龙卷风荷载3种风荷载工况,以获取桥梁整体响应.结果表明,3种工况下,桥梁横向位移显著大于竖向和顺桥向位移,其中龙卷风工况导致最大横向位移,给结构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墩底内力和应力均在材料承载范围内,符合施工安全要求.综合来看,桥梁抗风性能良好,但风荷载对超高墩连续刚构桥的横向位移影响显著,施工中需重点监测横向位移.

    超高墩连续刚构桥风荷载悬臂阶段CFD方法抗风性能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空间变异边坡可靠度分析及更新

    王鹏毅申翃秦月陈宇航...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土体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及参数更新,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模型对边坡进行可靠度分析.以抗剪强度参数为随机变量,通过乔列斯基分解中点法模拟相关高斯随机场,利用有限元分析获得样本数据库,CNN模型经过训练和验证后用于预测边坡的安全系数,进而计算分析可靠度.基于场地新增信息/观测样本,利用贝叶斯方法更新边坡抗剪强度参数及随机场,应用前述CNN模型评价边坡可靠度.以φ=0型不排水饱和黏土边坡和c-φ型黏性土边坡为算例,结果表明:CNN模型具有较强学习能力与泛化能力,能显著提高各向异性随机场边坡可靠度的计算效率,且模型在边坡参数更新后也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融合现场观测信息的参数更新可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可靠度评估结果.

    空间变异性边坡可靠度卷积神经网络贝叶斯更新

    基于活动门试验的三维土拱效应和张拉膜效应研究现状

    芮瑞穆子睿丁锐恒王之涵...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上常利用水平加筋法来防治因施工导致地下溶洞上覆压力以及地下水位变化造成的上部覆盖土层产生局部的沉陷甚至道路的坍塌.通过总结国内外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活动门试验的荷载传递机制,包括在多种理论研究模型下土拱效应和张拉膜效应本身的荷载传递机制;总结了活动门试验的土拱变形模式与演化规律以及活动门试验的试验手段,并讨论了试验的不足.结果表明,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试验,对于三维条件下的活动门试验研究相对较少.同时,现有试验对于土拱效应和张拉膜效应的计算模型还比较简化.此外,现有研究对于土拱效应和张拉膜效应的耦合作用研究不够系统,需要深入探讨二者在荷载传递中的相互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展更多的三维活动门试验,深入研究土拱效应和张拉膜效应的耦合机制,并改进和完善计算模型,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活动门试验荷载传递规律土拱效应张拉膜效应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对城市热岛效应的数值模拟与研究

    刘雅晨石天豪吴永佳陈焰华...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选取了常见的3种城市形态,即单中心城市、多中心城市、网格城市.建立了 3种不同城市形态的三维多孔介质模型,使用CFD软件模拟了 3种城市的城市热岛效应.结果表明,在静风状3种城市的热岛强度峰值的顺序为单中心城市>多中心城市>网格城市,单中心城市的热岛强度峰值比网格城市热岛强度峰值高出0.3 K.其次研究了环境风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设置1 m/s、3 m/s、5 m/s 3种不同的风速.结果表明3种城市的热岛效应都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弱.环境风较小时,不能破坏城市原有的流场,对城市热岛的影响较小,当环境风成为城市的主导风速,能够大幅地降低城市热岛强度.当风速为5 m/s时3种城市的热岛强度分别下降了 0.43 K,0.52 K,0.53 K.

    数值模拟多孔介质城市热岛城市形态环境风

    人工冻结黏土单轴蠕变及其本构模型

    林斌陈正东逯智超
    108-11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人工冻结黏土的单轴蠕变试验及其蠕变本构模型,对人工冻结黏土进行室内试验,对不同冻结温度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在常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推导得出弹性模量、黏滞系数等参数值,建立有关时间、应力与温度的冻土蠕变本构方程.根据结果分析可见,随冻结温度降低,抗压强度越高,冻土蠕变变形越小;对于改良的本构模型,通过对比理论值与实际值可知,蠕变发生至最终阶段时,模型计算值大于试验值,这对于实际工程是偏安全的,故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具有一定物理意义,且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可行性.

    冻结黏土抗压强度蠕变本构方程Burgers模型

    温拌EA/SBS共混改性沥青的流变与力学特性研究

    严兵姚波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温拌EA/SBS共混改性沥青(以下简称EA/SBS)的流变与力学特性,通过试验测试了不同混合比例EA/SBS的粘度增长行为、抗车辙性、低温抗裂性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温拌环氧EA/SBS共混改性沥青的黏度增长特性对拌和温度较为敏感,120 ℃条件下混合比为1∶1的EA/SBS容留时间较长,达到85 min;提高SBS改性沥青含量可改善EA/SBS的低温抗裂性,混合比为1∶1时SHRP分级达到PG 82-28,有助于实现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柔韧性之间的平衡;SBS改性沥青含量的增加导致EA/SBS拉伸强度的降低,断裂伸长率均保持在200%以上.

    温拌环氧沥青SBS改性沥青施工可操作性流变性能力学性能

    基于可拓云理论的船舶避碰算法避让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李万里袁志涛郑凯吴晓烈...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舶避碰是智能船舶研究的核心,客观评价避碰算法的避让性能更是其关键环节.针对船舶避碰算法测试评价不准确、不全面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可拓云理论的船舶避碰算法避让性能评价方法.基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构建了船舶避碰算法避让性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的方法,确定了船舶避碰算法性能评价的指标综合权重,进一步建立了船舶避碰算法性能评价标准云物元模型,并通过云关联度计算的方法确定了算法性能等级.最后,基于蒙特卡洛思想随机生成大量会遇场景对不同算法避让性能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较准确可靠评估避碰算法的避让性能,能够反映不同算法应用于不同会遇局面的优劣.

    船舶避碰评价指标体系可拓云AHP法熵权法

    基于多维度组合深度学习的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预测研究

    朱永霞张佩云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效精确的短时进站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前提,为提高短时进站客流预测精度,结合CNN、Transformer、BiLSTM 等 3 种预测模型的优点,构建了 ConvTB(CNN-Transformer-BiLSTM)组合模型.其中,卷积神经网络模块能够对多维度轨道交通客流量数据矩阵进行特征提取,注意力机制能够赋予提取到的特征中更为重要的部分更大的权值,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能够将客流时间序列中前向与后向的双向相关性提取出来.以合肥地铁不同类型车站多个工作日的进站客流量为数据集,训练并测试了该模型性能,并与ARIMA、SVR、CNN、LSTM、BiL-STM、CNN-LSTM、CNN-BiLSTM等预测模型比较.结果表明:ConvTB组合模型在短时进站客流时序下的预测误差均小于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能更为有效反映短时进站客流的变化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短时进站客流预测多维度组合深度学习

    漂浮式光伏基础运动响应及连接件载荷研究

    杨晟溦王永峰姬映丞刘利琴...
    139-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漂浮式太阳能光伏电站作为一种新型的水上发电系统,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作者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综合考虑风力、流力、水动力、系缆载荷和连接件载荷,建立了漂浮式光伏基础的多刚体模型,编写数值仿真程序,针对漂浮式光伏基础系统的运动响应与连接件载荷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将数值仿真程序计算的运动响应与固有周期与现有水动力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程序的准确性.然后,在三级海况随机波下,开展对漂浮式光伏基础在不同连接件刚度下的运动响应计算.最后,分析不同连接件刚度对浮体间相对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接件刚度是影响浮体相对运动的重要因素,随着连接件刚度的逐渐增大,浮体间相对运动逐渐减小,并为文中研究的光伏结构的连接件刚度选择提供建议.

    漂浮式光伏多体动力学连接件数值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