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周祖德

月刊

1671-4431

whlgdxxb@whut.edu.cn

027-87651953

430070

武昌珞狮路122号武汉理工大学(西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交通荷载作用下下卧软土地基综合管廊的纵向不均匀沉降研究

    雷承志崔明辉尹一哲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ANSYS建立了路基-土体-综合管廊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交通荷载作用下管廊节段的受力性能及下卧土体的位移响应,研究了交通荷载差异及管廊刚度对下卧土体纵向变形分布的影响.通过提取不同管节下方土体的动应力状态,结合经验公式与分层总和法,得到了相邻不同管节的沉降预测值,作差得到不均匀沉降量.结果表明:交通荷载竖向附加应力沿深度方向减小,在2.5 m深度内衰减较快;管廊结构影响力的传递,下卧土体位移响应存在沿管廊纵向的空间滞后性;交通荷载作用空间位置对管廊不均匀沉降有较大影响,90°移动方向工况为单一移动方向较不利工况,交叉路面工作情况不均匀沉降更为明显;管廊刚度增大,下卧土体位移响应峰值变小,节段整体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均有所降低.

    综合管廊交通荷载沉降预测不均匀沉降软土地基

    不同空间位置双线隧道塑性区范围的研究

    王智德李根武海港江俐敏...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双线地铁隧道开挖对周围土层造成沉降及形成塑性区问题,基于单线隧道塑性区的解析解,通过理论推导,提出了双线隧道塑性区的解析解,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基于此,对比了双线隧道不同空间位置时的塑性区范围,获取了不同影响因素下塑性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埋深时的双线隧道塑性区分布形态呈现"蝴蝶状",左、右线隧道塑性区呈对称分布,且塑性区高度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空间夹角α分别为30°、45°、60°时,最大影响范围出现在左线隧道左侧拱肩和拱脚处、右线隧道右侧拱脚处及两隧道中间区域.提出了隧道埋深与塑性区临界安全距离的关系式,两者表现为线性递增关系.

    双线隧道塑性区不同空间位置数值分析临界安全距离

    紫外吸收遮盖膜及其对日间辐射冷却器性能强化研究

    明廷臻史传杰雷瞳职聪聪...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消除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能量对日间冷却器的不利影响,设计了一种新型紫外吸收遮盖膜,用于日间辐射冷却器中紫外线预管理.并搭建了性能测试实验平台,相较于PE膜日间辐射冷却器,在太阳直射下添加紫外吸收遮盖膜的新型日间辐射冷却器可减少29 W/m2太阳辐射,并使温度降低1.5 ℃.且紫外线强度越高,提升效果越明显.

    日间辐射冷却遮盖膜紫外吸收太阳辐射反射

    页岩气钻前工程装配式场面板理论计算研究

    张宇迪文华谭树成赵云川...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倒梁法得到装配式场面板面层配筋,通过板底脱空现象简化受力模型,得到装配式场面板底层配筋.通过多个钻前工程实际应用表明,装配式场面板满足钻前工程场坪的设计规范要求和实际使用需求,综合考虑面板拼装时间与施工难易程度、场坪结构承载力要求、周转运输、材料成本等方面,推荐装配式场面板尺寸为3 m×1.5 m×0.15 m,板面层配筋面积为302 mm2;板底层配筋面积为1 278 mm2,最大程度保证钻前工程装配式场面板的使用性和适用性.

    页岩气钻前工程装配式场面板理论计算倒梁法

    基于动态近似模型的双尾散货船水动力性能优化

    袁方瑜常海超刘祖源冯佰威...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数化建模与CFD仿真技术相结合开展船舶水动力性能优化是目前船型优化走向工程实际应用的重要途经.作者以13 000 t双尾散货船为例,在CAESES软件中构建其全参数化模型,同时采用动态近似模型方法构建总阻力和伴流均匀度近似模型,将总阻力及伴流均匀度作为优化目标,利用NSGA-Ⅱ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得到Pareto解集.优化后的双尾船型在伴流均匀度降低的基础上,阻力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动态近似模型双尾散货船参数化建模多目标优化总阻力伴流均匀度

    节能导管对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及船体振动水平影响研究

    赵濮玮李楷董立佳刘松...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节能导管对船后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及船体振动水平的影响,应用CFD方法对船-桨-节能导管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满载(直航、转向)和压载(直航、转向)4种工况下,节能导管受压变化规律.对比船后螺旋桨加装节能导管前后的水动力性能及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结果表明:节能导管使推力增加7.87%,扭矩增加6.35%,螺旋桨的效率提高,节能效率达到要求.同时布置并测算一系列监测点的脉动压力,得到随螺旋桨距离远近的变化规律.在节能导管的作用下,各监测点压力的最高幅值降低,压差减小,船体振动水平降低.

    节能导管水动力性能脉动压力螺旋桨CFD

    地铁站点客流量影响因素及空间异质性分析

    张毅萌郑乐朱岑远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地铁站点客流量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对站点客流量的影响,以南京地铁站点为研究对象,使用泰森多边形划分站点服务范围,识别站点服务范围内的POI、路网密度、居住人口等影响因素,对自变量进行了空间 自相关分析和多重共线性分析,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OLS、GWR、MGWR模型并比较了不同模型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站点的度、站点周边的路网密度为局部变量,站点周边的居住人口、共享单车使用量为全局变量.得出研究结论:MGWR模型在可解释性和拟合度上优于OLS和GWR模型;在人口密度较大且路网密度未饱和的区域内提高路网密度可以有效提高该区域内的地铁站点客流量;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内增设接驳公交线路可有效提高公交系统内部衔接的便捷度;建议优先在地铁站点客流量较低的区域加大共享单车投放量以提高地铁站点客流量.

    公共交通地铁站点客流量空间异质性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泰森多边形

    侧风状态下车内气动噪声分析与优化

    汪怡平马瑞邓峰张科峰...
    119-12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侧风作用下,车内的气动噪声值会显著增大.为了降低侧风作用下乘用车内部的气动噪声,以某SUV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对整车外流场进行计算得到乘用车表面压力和速度,将整车模型逆时针转动10°来模拟侧风.根据流场计算结果,基于Lighthill声类比法有限元分析对车内气动噪声进行计算,并利用风洞试验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对A柱、底盘两处进行优化设计,将优化后车内噪声计算结果与优化前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改善A柱表面曲率,使A柱表面部分结构与前风挡平行,并将其宽度设为10 mm,车内中高频段声压级降低约1.08 dB(A),语音清晰度提高1.78%;在汽车底盘处增加矩形齿气坝,中高频段的声压级降低约0.55 dB(A),语音清晰度提高0.33%.

    侧风气动噪声计算流体力学噪声优化

    基于语义分割的近距离全向车距检测方法研究

    邹斌董曦曦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取主车与周围近距离车辆之间的距离,确保驾驶安全以及预防剐蹭事故,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近距离全向车距检测方法.首先,在车身四周安装四路鱼眼镜头,使用语义分割模型对采集到的图像中的车辆进行语义分割;然后将车辆分割后的四路图像拼接为360°环视图像;根据环视图像中像素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例关系,通过计算图像中周围车辆外缘到主车外缘的最近距离,实现近距离全向车距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的车距平均误差为12.6%,且误差在15%以内的占比超过90%.

    车距检测语义分割鱼眼镜头环视图像

    整车模型下车轮对流换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苏楚奇徐守稳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轮的散热问题,以某轿车、245/45/R19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汽车空气动力学整车模型.采用三维不可压缩雷诺平均N-S方程、RNG k-ε湍流模型对整车条件下的车轮进行对流换热分析,并研究了车身结构如前后轮眉、前后气帘等对车轮散热的影响,为改善车轮散热能力提供相关指导.结果表明:将前后轮眉y向内收分别将前后车轮的表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提升了 7.82%、7.44%;添加前后气帘能显著提升车轮胎面处的对流换热系数,前气帘出口在车轮胎面处能将前轮胎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提升21.64%,后气帘出口在车轮外侧时能将后轮胎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提升21.02%.

    车轮流场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