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武汉工程大学

张彦铎

月刊

1674-2869

jwit@vip.163.com

027-87195796

430074

湖北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93号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武汉工程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79年,月刊。以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为特色,主要刊登化学工艺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制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机电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物理与热能工程等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综合性学术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布洛芬的连续流合成研究进展

    戴俊涛冯康博廖杰龙姣...
    591-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洛芬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兼具解热、镇痛及抗炎抗风湿的功效。自上市以来,布洛芬因其控制高热效果好、镇痛作用强和相对安全迅速成为解热镇痛的支柱药品之一,市场需求巨大。然而布洛芬的传统釜式生产工艺不仅效率低,而且会产生较多废料,污染严重。近些年来,新兴的连续流反应技术基于物料在微通道中的强混合效果和高效的传热传质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总结了近年来连续流反应技术在布洛芬合成中的研究进展,其中较为成熟的是Snead提出的一种合成工艺:以异丁基苯为原料,经过傅-克酰基化、1,2-芳基迁移和水解,仅需三步合成布洛芬钠盐,总收率达72%。同时,一些新试剂和新方法,如"超级碱"的使用、光催化条件下的连续流合成,为布洛芬的连续流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布洛芬连续流微通道合成工艺进展

    紫铜表面Ni-Mo-P三元合金镀层工艺的优化及耐蚀性能研究

    刘鑫韦刘益付海霞袁军...
    599-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工艺参数对紫铜基底化学镀Ni-Mo-P三元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变量法,通过改变镀液pH值、Na2MoO4·2H2O浓度和施镀温度,以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测试结果为衡量指标,确定Ni-Mo-P三元合金镀层最优的化学镀液配方和工艺参数。对该条件下镀层进行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分析,进一步探究了其耐腐蚀机理最优镀液配方和工艺参数,结果为:NiSO4·6H2O 27 g/L,NaH2PO2·H2O 20 g/L,纳米复合添加剂 30 g/L,Na2MoO4·2H2O 4 g/L,SDBS 0。008 g/L,pH=9。0,温度 90℃。在该条件下Ni-Mo-P三元合金镀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表面平整致密,以及良好的疏水性。镀层表面元素分布均匀,但Mo的含量增多导致P的含量下降,使其非晶态特征减弱。本研究中Ni-Mo-P三元合金镀层工艺为在紫铜表面制备优异耐蚀性能的多元镀层提供了新的思路。

    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耐蚀性腐蚀机理

    改性2-甲基戊二胺固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侯森森徐章燕胡红兵闫志国...
    606-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进环氧树脂固化速度以及固化后的物理性能,用环氧树脂NPEL-128(EP128)对固化剂2-甲基戊二胺(DYTEK-A)改性,并加入苯甲醇(BA)稀释,通过改变用量得到不同改性固化剂。改性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混合固化后的材料最大硬度为82 HD、最大拉伸强度为30。77 MPa、最大断裂伸长率为89。60%,运用Gelprof 518树脂行为分析仪对固化过程进行评价分析,改性后的固化剂活性增加,固化速率提升。综合性能较好的改性固化剂合成条件为m(EP128)∶m(DYTEK-A)∶m(BA)=9∶32∶59,反应温度 50℃,反应时间50 min。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固化剂对环氧树脂固化的影响,并为工业过程中固化剂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固化剂改性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热固化行为

    咔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室温磷光性能研究

    张丹阳陈祖昱徐康李嘉荣...
    612-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不同种类的烷基链作为合适间隔基团,设计并合成了3个咔唑类衍生物(PhOCz-C3,PhOCz-C4 和PhOCz-C5)。在咔唑基团上引入芳基酮单元,以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PhOCz-C5具有室温磷光特性,其在晶体中的排列方式呈鱼骨状,其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包括C-H…O/C-H…N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长程有序的聚集方式可以锁定相邻的分子,以增强晶体整体的刚性,这有利于室温磷光特性的产生。结果表明:通过整合多种分子设计策略获得室温磷光化合物,有助于深入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堆积形式与光电性能之间的关系,也为刺激响应型材料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室温磷光聚集态堆积方式刺激响应型材料咔唑类衍生物

    CMC/P(AA-AMPS)-Fe3+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在应变传感器中的应用

    柴子铧隋忠良吴江渝王大威...
    618-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一锅法制备了铁离子交联的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CMC/P(AA-AMPS)-Fe3+]导电水凝胶,研究了CMC和AMPS含量对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及数字万用表测试了该凝胶的自恢复性能和应变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当CMC的质量分数为 1。5%、AMPS质量分数为 1。5%时,CMC/P(AA-AMPS)-Fe3+导电水凝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此时CMC/P(AA-AMPS)-Fe3+导电水凝胶断裂强度为 171 kPa,断裂伸长率为 398%。当应变在 0%~400%时,CMC/P(AA-AMPS)-Fe3+导电水凝胶的规范因子达到3。55。基于CMC/P(AA-AMPS)-Fe3+导电水凝胶的应变传感器能准确检测0%~500%的应变,能对人体不同尺度动作进行监测,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导电水凝胶离子交联应变传感人体运动监测

    Ba3Y2B6O15:Dy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王昶王艺泽熊星焯吴凯婷...
    625-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新型单相荧光粉,并探究其在发光二极管器件中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采用高温固相法,通过多步烧成合成了Ba3Y2B6O15:Dy3+(BYB:Dy)荧光粉,并重点探讨BYB:Dy荧光粉的结构特征和发光性能。X射线衍射和离子掺杂半径比计算结果表明,Dy3+离子能够很好地进入Ba3Y2B6O15 主晶格中,无杂相生成,并取代Y3+的位点,由于Dy3+离子半径大于Y3+离子半径,会增大晶胞参数。荧光光谱结果显示,BYB:Dy荧光粉可被紫外光有效激发,在最佳激发波长(351 nm)的激发下,分别产生在409 nm处的宽峰,以及在481、580和678 nm处的尖峰;其中,宽峰来源于BYB基质合成过程中的氧间隙(Oi)缺陷,属于蓝光发射带,而尖峰来源于Dy3+的 4F9/2→6HJ/2(J=15,13,11)能级跃迁,属于蓝光与黄光发射带,色度坐标表明了荧光粉的发光属于蓝白光区域。由于BYB基质具有高度对称的晶体场环境及紧密的多面体,使得BYB:Dy荧光粉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补充了蓝色发射,增加了荧光粉的色纯度,因此该荧光粉在白光发光二极管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BYB:Dy荧光粉高温固相法结构特征发光性能发光二极管

    二维钴氧化物纳米片的气相合成和拉曼光谱研究

    肖越安楠王丽雯黄文娟...
    631-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反铁磁材料,以六水合氯化钴(CoCl2·6H2O)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蓝宝石(Al2O3)和云母衬底上生长出二维钴氧化物纳米片。通过改变生长过程中的氧气流量实现四氧化三钴(Co3O4)和氧化钴(CoO)二维纳米片的合成。通过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Raman)光谱对合成的钴氧化物纳米片的形貌、厚度、物相结构、磁性以及稳定性进行表征分析。Co3O4 和CoO纳米片的形状均为三角形,Co3O4 纳米片的横向尺寸能达到18 μm,厚度约24 nm。CoO纳米片的横向尺寸能达到20 μm,厚度可薄至12 nm。CoO纳米片在低温下出现磁性Raman峰,表明了CoO的低温磁振子响应。不同功率下的Raman光谱显示,在12 mW的激光激发下,CoO相变为Co3O4。室温下放置1个月后CoO纳米片未发生氧化,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室温稳定性。

    钴氧化物纳米片化学气相沉积拉曼光谱相变

    端羟基超支化聚酯脂肪酸酯对尼龙6/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梁雪婷张道洪
    637-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玻璃纤维与尼龙的性质存在差异,其界面相互作用较弱,导致所得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低且表面粗糙。利用脂肪酸改性端羟基超支化聚酯(H24)合成了不同脂肪酸链长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酯脂肪酸酯(H24-n,n=8,12,16,18),用于制备尼龙6/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氢-1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表征了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分子量。系统研究了H24-n的脂肪酸链长对尼龙6/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随H24-n末端脂肪酸链长度的增大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流动性能随H24-18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其机械性能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空白样相比,经质量分数为0。9%的H24-18改性的复合材料的熔融指数、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升了73。04%、14。53%、5。60%和9。71%。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技术分析了H24-n在提升复合材料性能方面的作用机制。

    超支化聚合物玻璃纤维尼龙复合材料流动性能力学性能

    生物对汞的耐受与转化研究进展

    夏丽李海玥李芹张怀东...
    64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汞污染对人体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对于汞的污染处理目前仍未有较好的解决方式。而了解生物对汞的耐受与转化机制,对探究汞污染降解至关重要。综述了汞的毒性作用、生物对汞的耐受与转化等,为汞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线索。在汞的危害方面,总结了有机汞和无机汞对人体器官可造成的毒性危害的机制以及引发的疾病,为深入了解汞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对预防和治疗汞中毒具有重要意义。在汞的生物转化方面,总结了动物、植物、微生物对汞的耐受与转化途径,有助于了解汞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为环境中的汞污染生物修复途径以及汞降解菌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汞污染耐受转化进展

    氮掺杂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黄玉娇张汉泉余洪谢蕾...
    649-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性炭物化性质稳定,孔结构发达,常用作吸附介质。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通过改性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拓宽其应用领域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活性炭表面掺杂氮等杂原子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研究,通过简要论述氮掺杂活性炭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以及不同原料与制备方法对活性炭物理结构、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详细分析了氮掺杂活性炭在储能、吸附以及催化氧化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对氮掺杂活性炭掺杂过程定向调控、应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为后续氮掺杂活性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活性炭氮掺杂储能吸附催化氧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