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武汉工程大学

张彦铎

月刊

1674-2869

jwit@vip.163.com

027-87195796

430074

湖北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93号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武汉工程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79年,月刊。以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为特色,主要刊登化学工艺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制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机电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物理与热能工程等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综合性学术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塞普替尼合成路线综述

    陈龙胡伟黄璐范昭泽...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塞普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转染重排(R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专门针对携带RET基因突变的癌症患者的靶向药.对塞普替尼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路线进行了综述,对7条塞普替尼合成路线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收率、工艺危险性和产业化可行性,提出分别以3-溴-5-甲氧基吡啶、3,5-二溴吡啶和3-(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杂环戊烷-2-基)-3,6-二氮杂双环[3.1.1]庚烷-6-羧酸叔丁酯为起始原料的3条合成路线更具有工业化生产前景,与其他合成路线相比,该3条合成路线的工艺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收率高,成本低.

    塞普替尼转染重排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合成路线靶向药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关键中间体的微通道技术合成

    赵晨熙王池董江湖张丹华...
    7-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二氮杂双环辛烷(DBO)类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2S,5R)-6-苄氧基-7-氧代-1,6-二氮杂双环[3.2.1]辛烷-2-羧酸(Ⅰ)的合成工艺,采用微通道技术,通过对反应溶剂、温度、停留时间和碱的优化,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产率.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流微通道技术,以(2S,5R)-6-苄氧基-7-氧代-1,6-二氮杂双环[3.2.1]辛烷-2-羧酸苄酯(Ⅱ)为原料,在氢氧化锂的丙酮水溶液中,温度45℃,反应时间20 min,水解制备得到DBO类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关键中间体(Ⅰ),经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鉴定,产物与目标化合物一致,目标产物的收率可达95%.该微通道合成方法显著加快反应速率的同时提高了反应收率,对DBO类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具有应用前景.

    DBO类化合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连续流微通道技术水解

    PDMS@P25复合涂层织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与自清洁性能研究

    张惠陈烨王静蔡思...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具有高效光催化自清洁功能的环境友好材料,通过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二氧化钛(TiO2,P25)在乙酸乙酯中进行光接枝反应,制备得到复合涂层,然后喷涂于织布表面得到PDMS@P25织布.采用接触角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对其进行表征,探讨了PDMS、TiO2 及溶剂乙酸乙酯的用量对PDMS@P25织布超疏水性能的影响,考察了PDMS@P25织布对有机染料尼罗红的紫外光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经60 min的紫外照射后,PDMS@P25织布可将水体中尼罗红完全降解.同时PDMS@P25 织布在水体中可防止其表面被泥沙和有机染料甲基蓝污染.即使PDMS@P25织布表面被有机染料尼罗红及亚甲基蓝等污染,在太阳光下仍可使其降解,实现表面的自清洁.该PDMS@P25织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及重复使用性能,经100次摩擦后,其性能无明显变化,在10次循环使用后仍然具有稳定的光催化性能.该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原料均对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符合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聚二甲基硅氧烷二氧化钛光催化自清洁织布

    替诺福韦合成工艺的优化及抗菌活性研究

    顾梅徐华诚段帅凯陈连清...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替诺福韦合成工艺,以腺嘌呤和(R)-碳酸丙烯酯为起始原料,经开环缩合、取代、水解得到替诺福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监控整个反应过程,其中开环缩合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2 h;取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h;水解的最佳反应时间20 h.在最优化条件下总收率达69.2%.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探讨其光物理性能,发现可以根据不同化合物的荧光发射波长差异来监测反应方向和反应程度;通过抗菌活性测试,发现对低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该合成工艺实现了副产物回收套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能.

    替诺福韦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控荧光监测工艺优化抗菌活性

    锌溴电池电解液及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邓淏天王学华石胜伟廖伟寒...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锌溴电池因其低成本、长寿命的特点而适用于分布式储能及户用储能领域.本文对锌溴电池的电池结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重点分析了不同电池结构的优劣,详细比较了不同电解液添加剂以及不同电极材料在改善电解液电导率、抑制锌枝晶生成、减少自放电和电池充放电性能方面的差异.通过对锌溴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充放电效率的对比,探讨了不同电解液添加剂及电极材料在锌溴电池中规模化应用的可行性.采用静态无膜锌溴电池是克服传统锌溴液流电池体积庞大、成本高的有效手段,但现有技术仍无法完全避免其自放电过程和锌枝晶的形成,因此优化设计合理的电池结构和开发性能优异的电解液添加剂是未来静态无膜锌溴电池的主要研究方向.

    锌溴电池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

    新型绿色荧光粉CeO2:Mn(Ⅱ)的发光性能研究

    刘凯李孝斌吴锐敏徐慢...
    38-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氧化铈和碳酸锰为主要原料、氧化铝作分散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碳还原气氛中首次合成一系列掺杂量为0.01~0.04的Mn掺杂CeO2 绿色荧光粉(CeO2:Mn2+),并分析试样的晶体结构、粒径、形貌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CeO2:Mn2+荧光粉为立方萤石结构,分散剂氧化铝的加入能够避免主晶格CeO2的烧结并促进发光中心的掺杂,氧化铝不会明显改变试样的晶体结构.试样的粒径集中在6~10 μm范围内,颗粒的外形为椭球形和条形.荧光光谱显示,掺杂发光中心Mn2+后,该荧光粉在272 nm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出519 nm高强绿光,其中,CeO2:0.033Mn试样的发光性能最佳.该CeO2:Mn2+绿色荧光粉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氧化铈氧化铝绿色荧光粉锰掺杂发光性能

    磷-氮有机盐改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

    涂伟强张旗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依替膦酸和糠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磷-氮阻燃剂(EAFOS),并采用熔融共混法将EAFOS添加至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中制备改性TPU(TPU/EAFOS).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EAFOS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等级(UL-94)测试、热重分析、马弗炉热解测试、炭层拉曼测试以及拉伸测试研究了TPU/EAFOS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结果发现:EAFOS的加入可明显提升TPU的阻燃性能并抑制TPU燃烧过程中的融滴现象.与纯TPU相比,仅添加1%质量分数EAFOS的样品的LOI(30.5%)提升了40.0%,并且通过了UL-94 V-0评级.EAFOS受热分解催化TPU燃烧时成炭,形成石墨化程度更高更致密的炭层来抑制TPU燃烧过程中的热量与氧气的交换从而提升TPU的阻燃性能.另外,EAFOS的加入会降低TPU的力学性能,其原因可能是EAFOS破坏了TPU分子链间的氢键.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依替膦酸糠胺阻燃性能

    硝酸-喷雾热解法回收磷酸铁锂正极废料的研究

    汪思琪桑子容韩培林姚家涛...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硝酸浸出锂离子,调节pH沉铁后获得纯净的硝酸锂溶液,经喷雾热解可获得碳酸锂粉体.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对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杂质离子含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酸浸条件:硝酸浓度4 mol/L、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h,锂离子浸出率达到97.47%;在最佳喷雾热解条件:n(硝酸锂):n(甲醇)=1.0:1.5配制混合溶液,热解温度为700℃,碳酸锂的转化率可达到99%以上,纯度可达到98.4%;所得产品为类球形,分散性较好.本方法有效避免了回收过程中其他杂质离子的引入,减少了除杂、洗涤的成本,且锂综合回收率较高.

    磷酸铁锂硝酸喷雾热解碳酸锂

    多糖基可降解膜的疏水性质强化研究进展

    曾洋李欣吴考肖满...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糖基可降解膜因具备无毒、环境友好、力学强度较好等特点,是替换传统石油基塑料膜的潜在选择.但大多数多糖的亲水性较强,使其形成的薄膜耐水性较弱,不利于实际应用.展示了近年来多糖基可降解复合膜疏水性质强化的研究进展.基于多糖化学改性方法,介绍了常见多糖膜的疏水改性效果,包括改性淀粉膜、改性魔芋葡甘聚糖膜和改性壳聚糖膜;从物理共混的角度总结了多糖与其他天然成分复合成膜的疏水增强机理;从多层复合的角度说明了层层自组装、静电纺丝等离子体等技术对多糖基复合膜疏水效果的提升效果.建议今后从改性膜的分子组装结构及其组装过程等方面阐明改性膜的疏水结构形成机理,为其稳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同时,探究结合多种成膜技术同步强化多糖基可降解膜的疏水和力学性能的可行性,提升多糖基可降解膜在包装上的应用效果与体验.

    多糖可降解复合膜疏水强化

    臭氧氧化-化学洗涤法处理生活垃圾臭气VOCs的试验

    李成国蔡晨阳刘震东丁亚杰...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臭氧在不同工艺环节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去除率的影响,并与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清水3级化学洗涤工艺VOCs去除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清水的3级化学洗涤工艺对垃圾臭气的VOCs去除率为41.36%~49.18%;氢氧化钠+臭氧+清水组合装置在臭氧发生量200 g/h的条件下VOCs去除率是 56.29%~60.5%;氢氧化钠+次氯酸钠+臭氧组合装置在臭氧发生量 200 g/h的条件下的VOCs去除率是 50.98%~57.3%;臭氧+氢氧化钠+次氯酸钠组合装置在臭氧发生量 200 g/h的条件下VOCs去除率是60.04%~64.16%.与化学洗涤工艺对比,臭氧氧化-化学洗涤组合工艺对垃圾臭气中VOCs有更高的去除率.

    臭氧化学洗涤挥发性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