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杨平

双月刊

2095-3844

jwtu@whut.edu.cn;jwuttse@whut.edu.cn

027-86538436

430063

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的前身《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审核,原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学、化学、船舶及海洋工程。机械科学与工程、船舶机械、轮机工程、港口机械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导航与电子系统、电气工程航运技术、交通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本刊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学报、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湖北省及交通部优秀期刊等奖励。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首批入选中国科技期刊英文文摘(CSIA)数据库,并被英国British Maritimes Technology(BMT)和美国Ei page One数据库等收录(1994-200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包容性检验的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组合预测方法研究

    黄鑫于永堂孙茉郑建国...
    1153-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针对建立黄土高填方场地工后沉降组合预测模型时面临的单项模型遴选和权重系数分配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包容性检验及最优加权法的组合预测方法.基于工后沉降实测数据,建立了双曲线函数、对数函数等七种单项预测模型;根据各单项模型预测精度的优劣进行排序,逐步进行包容性检验,遴选出合适的单项模型;采用不同权重系数分配方法将遴选出的各模型进行组合,以内拟合误差及外推预测误差最小化为原则,优选出最佳的组合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按优劣次序逐步包容性检验的思路可筛选出合适的单项模型,采用最优加权法对单项模型进行组合预测的效果最佳,与传统预测方法相比,降低了参与组合的单项模型数量,提高了预测精度和预测效率.

    高填方场地工后沉降包容性检验组合预测模型最优加权法

    PBL剪力键破坏机理及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

    陈一馨贾晋三黄彦轲刘永生...
    1160-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分别建立了含钢纤维及普通混凝土 PBL剪力键有限元模型,混凝土采用损伤塑性的本构模型,钢纤维随机地分布在混凝土基体中.结果表明:钢纤维和普通混凝土 PBL剪力键的破坏模式均主要为钢纤维混凝土榫及内部贯通钢筋的剪切破坏以及与钢板平行方向的外包钢纤维混凝土的贯穿裂缝,钢纤维的加入提高了 PBL剪力键结构的强度和韧度.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设计了一组包含5因素4水平的钢纤维混凝土 PBL剪力键数值试验正交表L16(45),利用极差分析法讨论了各因素对其钢纤维混凝土 PBL剪力键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得到最佳配比为:贯穿钢筋直径12 mm,孔洞直径33 mm,钢板厚度10 mm,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C65,钢纤维含量0.5%.结果表明:钢板厚度、钢纤维混凝土强度、贯通钢筋直径、孔洞直径、以及钢纤维含量五个因素均对PBL剪力键极限抗剪承载力有着显著影响.

    PBL剪力键钢纤维混凝土极限承载力数值仿真正交试验

    行车荷载作用下高模量沥青路面力学响应数值模拟

    陆学元彭勇王重阳夏舜...
    1168-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三维离散元法,建立考虑温度梯度和疲劳损伤的高模量沥青路面和SBS改性沥青路面离散元模型,模拟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车辙深度、路面内剪应力和横向应变,对比研究行车荷载作用下高模量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结果表明:荷载作用次数、温度和沥青面层材料对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有显著影响.沥青路面力学响应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温度越高,沥青路面力学响应越大;不同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不同,但在低温下其差异很小;在相同温度下,尤其是在高温下,高模量沥青路面力学响应低于SBS改性沥青路面.此外,轮心下的剪应力和横向应变沿沥青路面深度方向而变化.剪应力沿路面深度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横向应变随路面深度方向单调递减;相对于SBS改性沥青路面,高模量沥青路面中最大剪应力出现位置距离路表更近.

    道路工程高模量沥青路面力学响应三维离散元法温度梯度疲劳损伤

    聚烯烃类温拌剂对LDH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刘玉君寇建国周宇恒吴少鹏...
    1175-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聚烯烃类温拌剂作为温拌剂,LDHs作为抗紫外老化助剂制备了不同掺量的聚烯烃/LDHs改性沥青.对聚烯烃/LDHs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进行测试,以评估聚烯烃/LDHs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对聚烯烃/LDHs改性沥青进行黏度试验,来评估聚烯烃类温拌剂对LDHs改性沥青的降粘效果.使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老化前后的聚烯烃/LDHs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进行测试,来评估聚烯烃类温拌剂对LDHs的抗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烯烃类温拌剂能提高LDH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抗形变能力,并且能大幅度降低LDHs改性沥青的黏度,但聚烯烃类温拌剂会降低LDH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聚烯烃类温拌剂不会影响LDHs改性沥青的抗紫外老化性能,聚烯烃类温拌剂的最佳掺量为沥青质量的2%.

    聚烯烃类温拌剂LDHs改性沥青黏度抗紫外老化

    砂土-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回填路基使用性能试验研究

    管玉见牛玲王静刘元强...
    1179-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通过室内试验分别测试了 5类建筑垃圾混合料和砂土的成分、级配及物理力学特性,分析了路基应用场景下建筑垃圾混合料的破碎规律,建立了优化砂土-建筑垃圾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了砂土掺量(质量分数0%、20%、40%、60%和80%)对再生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压实和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料公称最大粒径和级配对建筑垃圾混合料填筑路基的使用性能具有显著影响;5类级配建筑垃圾混合料中Ⅰ类和Ⅱ类混合料的骨料相对破碎率和破碎指数均较小,同时Ⅰ类混合料承载特性最好;掺入砂土可以改变建筑垃圾混合料级配结构,随着砂土掺量增加,建筑垃圾混合料最佳含水率降低,最大干密度和CBR值均先增大后减小;由 CBR值的二次函数预估模型可知:砂土掺量45%时混合料填筑路基承载能力最好.

    路基工程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砂土路用性能CBR值最大干密度

    掺钢渣SMA-13沥青混合料抗滑功能特性提升及机理研究

    刘旷达朱晓斌林壮宏谭勇...
    1185-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分别采取2.36 mm以上钢渣集料、4.75 mm以上钢渣集料以及9.5 mm以上钢渣集料替换玄武岩集料,揭示其抗滑性能的提升机理.结果表明:钢渣集料赋予了钢渣沥青混合料更高的纹理特征,提高了钢渣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其2.36 mm以上替换玄武岩集料的钢渣沥青混合料体现出最佳的粗糙度和抗滑性能,构造深度和摩擦力系数最高提升9.71%与47.5%.考虑到2.36 mm以上替换和4.75 mm以上替换性能提升无明显差异,建议将钢渣集料的最佳掺量定义为4.75 mm以上钢渣集料替换玄武岩集料.

    钢渣玄武岩沥青混合料抗滑功能特性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高速弯沉仪弯沉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黎琴贺隽何佼莲董侨...
    1192-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温度、速度和厚度等环境因素对交通速度弯沉仪(TSD)弯沉测量结果的影响,采用COMSOL建立了道路动态弯沉分析模型,以广义Maxwell模型表征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力学性质,并基于非均布轮迹和简谐波运动模型模拟TSD的动态荷载.有限元结果显示弯沉最大值位置和加载中心并不重合,温度、速度越高迟滞效果越明显.D0和D0-D20等弯沉盆参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移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少.面层厚度和基层厚度的增加均会减少路表弯沉,基层厚度变化对路表弯沉的影响更小,面层、基层和地基模量与对应的弯沉盆参数之间存在类似幂函数的关系,弯沉指标对基层模量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基于COMSOL参数化扫描得到的2 401组数据,应用决策树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发现面层厚度、温度和速度对TSD测量结果的影响依次减小.以落锤式弯沉仪(FWD)的模拟结果作为弯沉检测的标准值,使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 TSD弯沉测量结果修正模型,能够较好地修正面层厚度、温度和车速带来的影响.

    道路工程因素分析有限元建模高速弯沉仪承载能力动态弯沉

    黄土基坑倾斜组合桩受力及变形数值分析

    肖涵楠曹卫平赵敏罗龙平...
    1199-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采用PLAXIS 3D有限元软件建立内外斜桩、双排直桩以及前直后斜双排桩组合支护结构黄土基坑模型,研究了各支护结构在开挖中桩身受力及变形变化规律,分析对比了降雨对基坑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倾斜组合桩控制坑外沉降、桩身受力及变形强于双排直桩;单排桩中内外斜组合受力及变形性能均优于双排桩组合;双排桩中前直后斜双排桩的受力变形特性均优于双排直桩;降雨对黄土基坑有较大影响,各支护结构基坑安全系数降低范围为0.18~0.30,双排直桩基坑安全系数最低,内外斜组合最优,前直后斜双排桩次之.

    倾斜组合支护桩黄土基坑数值分析基坑开挖降雨

    无中导连拱隧道爆破振动减振对策研究

    陈焕美苏文煊孟德生廖明进...
    1205-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依托云南勐绿高速公路无中导连拱隧道,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后行洞爆破开挖的最大单段药量、段间延时、减振材料的布置方式和隔振岩柱厚度对围岩损伤、先行洞振动速度及衬砌位移的影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参数.结果表明:①建议后行洞爆破开挖时采用分步序分段爆破方式,最大单段药量控制15 kg以内;②为了消除雷管起爆时间存在误差、爆破器材性能和爆破工艺的差异等影响,建议段间延时为100 ms;③减振层布置于初支的钢拱架和初喷混凝土之间可以显著降低衬砌振速和位移,建议在现场施工可行的情况下按照此方式布设减振层;④随着隔振岩柱厚度的增加,先行洞支护变形逐渐减小,衬砌速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过程,并在岩柱厚度1.5 m时达到最小值,建议隔振岩柱厚度取1.5 m.研究过程和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开展现场施工提供指导和建议.

    无中导连拱隧道最大单段药量段间延时减振层隔振岩柱

    钢混组合桥梁大直径栓钉焊接残余应力研究

    朱豪杰张谢东李朝惠李勇...
    1211-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某钢混组合梁桥为背景,依据该桥大直径栓钉焊接施工方式与焊接工艺参数,建立大直径栓钉焊接顺序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研究大直径栓钉焊接温度场与残余应力场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探讨大直径栓钉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大直径栓钉焊接加热过程中,高度集中的热流持续输入,焊接熔池周围等温面呈椭球面分布,熔池内部材料屈服,熔池边缘Mises等效应力峰值达到304.7 MPa,在焊接区域产生径向压缩残余应力.大直径栓钉焊接冷却过程中,由于热对流与热损失,熔池从液相重新转变为固相,栓钉与母材逐渐冷却至环境温度,焊接区域Mi-ses 等效应力逐渐增大至常温下材料的屈服强度值358 MPa,在焊接区域产生径向拉伸残余应力.

    钢混组合桥梁大直径栓钉顺序热力耦合焊接温度场焊接残余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