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威孚

双月刊

1671-6477

whsbsk@163.com

027-86553823,86551152,86557005

430063

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040号50信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社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文史哲、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传播与出版、文化学、心理学、美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及其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欢迎社会各界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者和学人及作者惠赐佳稿,欢迎各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源室征订收藏本刊,欢迎社会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征订和收藏本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政府视阈下的算法行政:兴起、风险与法治纠偏

    李牧王俊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目标的确立,算法技术嵌入行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算法在促进行政的同时,也带来了法治价值失序的隐忧.算法基于海量数据运算配置社会资源,辅助甚至独立作出行政行为,或许将会成为行政权行使的中枢性力量.但是,过度依赖算法可能导致强调技术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算法技术本身所带的内生性风险与算法应用中潜在的风险,暗含着行政权力的"技术延伸"和公民权利被侵蚀的隐患,算法行政遭受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诘难,数字政府建设与法治政府建设面临耦合困境.为防范算法行政异化风险,政府的数字化必须与法治化同步建设,警惕技术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的观念,并从算法的创制、适用以及事后追责的各阶段构建起算法行政的合法性约束机制,避免"权力—权利"格局的失衡,从而促进政府数字化建设和法治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数字法治政府算法行政异化风险公民权利行政法治

    元宇宙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基于预知性技术伦理的分析

    田少波田野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的关键特征是基于多技术汇聚而形成的数字化空间,而该技术汇聚性特征会导致元宇宙呈现数字空间的隐私风险、主体性的解构之忧、意识的能动性消解和真实与虚拟的边界消散.由此作者试图引入预知性技术伦理(ATE)方法,并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负责任创新的方法以及预先防范的设计原则予以风险应对的辅助补充,在技术生命早期以及尚未根植社会生活内部的阶段提出可行性风险防范路径,进而达到应对元宇宙伦理风险的目标.

    元宇宙预知性技术伦理(ATE)伦理风险风险应对

    论资本主义危机的三个维度

    刘同舫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资本主义危机进行多维审视,是揭示资本主义症结并实现批判性超越的必由之路.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以经济危机的形式集中爆发,引发了全球发展的失衡问题;治理危机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与其在世界历史中的霸权主义地位密切相关,而资产阶级及其政权在全球范围内的剥削与压迫必然导致世界秩序的失序问题;在由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中,"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西方中心主义"衍生出将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现实复杂关系转化为文化差异或文明冲突的危机形式,力图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为自身利益服务的话语霸权.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的经济危机、治理危机和文化危机呼唤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范围的积极建构,以期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命运予以创新性回应.

    资本主义危机经济危机治理危机文化危机

    关于新时代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思考

    李奥美魏依庆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解决党内问题的重要法宝,但由于部分党员党性不强、党内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化体系、批评方式单一等种种原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运用还存在很多不足,其集中表现为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的"弃用主义"、"滥用主义"和"形式主义".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具体路径包括:坚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的原则;实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化,巩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主渠道;匿名批评与实名批评相结合,创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抓好关键少数,使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依靠绝大多数,党内批评与党外批评相结合;把握批评的艺术,谋求批评效果的最优化.

    新时代习近平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

    论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机制及其效果

    曹胜亮张文强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也离不开党建引领.党建引领社会组织的实践机制具体包括组织机制、参与机制、监督机制和制度机制.党建引领通过组织、资源和制度三维模式激发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潜能,使新时代社会组织可以更为灵活、高效地应对社会治理变化.党建引领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优势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增强党建引领,优化党建引领的实践机制.

    社会组织基层治理党建引领实践机制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的形成发展、历史贡献与价值意蕴

    芦佩玉邹晓芟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苏区红色标语是红色文化资源中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初步形成期、系统成熟期三个阶段.在土地革命时期为宣传党和红军性质、政策纲领、武装群众、打击敌人、巩固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央苏区红色标语作为革命精神的物质成果,凝结着人的解放的价值旨归,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鲜活素材.

    中央苏区红色标语形成发展历史贡献价值意蕴

    法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吗?——论对马克思经典思想的一个根深蒂固的曲解

    赵凯荣
    4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尝试解决一个长期以来流传甚广、迄今为止仍然在普遍流传且一直尚未解决的难题,即对马克思一个重要的经典思想的一个原则性错解.这一错解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对马克思重要经典思想的误解,而且在实践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这一误解就是,认为马克思把法和法律看成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产物.这一误解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法制不过是权力和意志的附庸、工具和手段,然而马克思认为,无论说法律是权力的表现(霍布斯),还是说法律是意志的表现(黑格尔),都是错误的,本质上,法律既与权力无关,也与意志无关,而只与生产力和生产的经济条件有关,经济条件与生产力构成一种可以用自然科学精确性指明的平衡关系,而法和法律对生产力和经济条件在此平衡的基础上有一种不平衡关系.一般而言,政制具有权力任性的可能,可能会使这种不平衡走向极端并引发社会革命,而法制则有可能把这种不平衡保持在一个适度的平衡内.用马克思的话说,政制只是法制的一种形式,表现为强力和即时的特点,但法制则具有长效和稳定的特点,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有更长远的规划,因此也就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需要建立和健全法制建设.

    法律生产关系平衡不平衡

    社会治理法的理论渊源与核心范畴

    陈颖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一系列关系社会治理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构建社会治理法理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治理法理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为构建社会治理法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根基.社会治理法兼具公法与私法双重属性,社会治理法强调法律关系主体的多元性、权利义务的共生性、行为模式的非对抗性,将实质公平和实体公正作为第一位的价值追求,更为关注法律实施的实际效果.社会治理法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及社会的长治久安和永续发展.

    社会治理法思想根基文化根基实践根基核心范畴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元包容型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趋避情绪的影响研究

    赵富强石锦华陈耘罗欢...
    7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员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社会方能天下大同,但现实中成员各美其美易,而美人之美以及美美与共难,因而严重制约社会与组织的良性发展.难以美人之美与美美与共对成员后果如何、原因何在、怎样化解以及约束如何等,日渐成为学界和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探究多元包容型人力资源实践(DIHRP)通过工作场所人际资本化对员工趋避情绪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413对员工及其同事配对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DIHRP显著负向影响恶意嫉妒,而显著正向影响积极共情;(2)工作场所人际资本化在DIHRP与恶意嫉妒和积极共情之间有显著中介作用;(3)多元构成调节DIHRP对工作场所人际资本化的正向影响,多元构成程度越高,DIHRP对工作场所人际资本化的正向影响越强;(4)任务依赖性不仅调节工作场所人际资本化对恶意嫉妒和积极共情的影响,还进一步调节DIHRP通过工作场所人际资本化对恶意嫉妒和积极共情的间接作用,即在任务依赖性程度越高,工作场所人际资本化对恶意嫉妒和积极共情的影响越强,DIHRP通过工作场所人际资本化对恶意嫉妒和积极共情的间接作用越强.

    多元包容型人力资源实践(DIHRP)人际资本化趋避情绪恶意嫉妒积极共情

    数字经济背景下创业生态系统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基于NCA和fsQCA的实证分析

    张家明陈宇欣谢春晖韩明丹...
    8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了数字技术与传统创业活动的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新动能,激发创业热情,带动创业增长.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化受到数字经济的发展影响.利用NCA方法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创业生态系统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创业企业主体、服务合作主体、政府主体、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都无法单独构成高水平创业活跃度、非高水平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并发现创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政府三元逻辑下依托社会环境的经济驱动型,创业企业主导逻辑下经济驱动型,高校科研机构主导逻辑下依托经济和社会驱动型3条高水平创业活跃度路径,以及创业企业主导驱动型和社会环境驱动型2条非高水平创业活跃度路径.结合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比较上述5条路径发现,高水平创业活跃度、非高水平创业活跃度的组态代表性省份具有差异性.高水平创业活跃度的代表性案例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非高水平创业活跃度的代表性案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数字经济创业生态系统创业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