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李晓红

双月刊

1671-8844

article321@163.com ejwhu@whu.edu.cn

027-68755516;68752082

430072

武汉市武昌珞珈山东湖南路8号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Journal Engineeri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从2001年第1期开始,《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改名为《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其办刊宗旨、刊号、刊期、页码数和订份等都保持不变,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的订户即为《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的订户。本刊重点刊登本校作者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β-Ga2O3/4H-SiC异质结界面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王佳琳师俊杰彭彦军周泽民...
    217-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性地研究了β-Ga2O3/4H-SiC异质结界面的结构和电子性质.利用满足电子计数规则的成键模型,构建了具有粗糙度小和带隙干净的绝缘界面,Si-O键在该界面的化学键中占主导地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β-Ga2O3和4H-SiC而言,利用杂化泛函计算得到的带隙分别为4.7 eV和3.35 eV,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对于β-Ga2O3/4H-SiC异质结界面,该界面表现出半导体特性,其直接带隙为0.46 eV;同时,β-Ga2O3与4H-SiC形成Ⅱ型能带对齐,计算得到的价带偏移为1.72 eV,导带偏移为0.18 eV.所得结果对设计基于β-Ga2O3和4H-SiC的电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β-Ga2O3/4H-SiC异质结界面性质能带对齐第一性原理计算

    10 kV配电网带电断接空载电缆连接引线作业方法模拟研究

    李真娣韩世军张金鹏吴培涛...
    223-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带电断、接空载电缆连接引线作业这一最具特点的10 kV电力电缆不停电作业项目作为典型,分析在该作业过程中出现暂态操作过电压、过电流的机理,利用ATP-EMTP(alternative transient program-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program)软件建立不同操作条件下10 kV配电网的仿真模型,计算带电断、接架空线路与空载电缆连接引线操作中暂态和稳态的电气特征量,进一步分析带电断、接架空线路与空载电缆连接引线的可推广性,并提出安全规程和风险防控重点,最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其作业过程进行模拟,验证了此操作要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10 kV带电断、接空载电缆连接引线作业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提升配电网带电作业化率奠定基础.

    不停电作业带电断接ATP-EMTP仿真10kV电缆

    汽轮机组功率振荡的关键影响因素仿真研究

    文立斌胡弘李俊孙艳...
    23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触发功率振荡的因素是抑制功率振荡的前提,结合实际需求,建立了适用于多工况仿真的火电机组改进模型,能够有效地对故障场景进行模拟复现和诊断分析.结合负阻尼机理,对调速系统几种典型故障模式以及主要的元件参数触发汽轮机功率振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各个参数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摄动仿真试验,仿真分析了不同故障模式触发机组功率振荡的现象.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在反映热力系统和调节系统动态特性及对机组功率响应的影响中具有更好的仿真效果;不同故障模式下功率振荡频率等参数亦存在差异,对于查找引发功率振荡的主要因素具有参考价值.

    功率振荡火电机组调速系统负阻尼机理故障模式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变刚度驱动器复合跟踪控制

    孙剑韬刘雅伦陈启航江明隆...
    24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刚度驱动器(variable stiffness actuator,VSA)是发展新一代柔性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之一,由于其模型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等原因,针对其控制器的设计仍面临着挑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NDOB)的复合控制方法,用于实现模型扰动下的VSA刚度与位置控制.与现有针对VSA的非线性控制方法相比,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复合跟踪控制方法的最显著优势在于引入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用于分析VSA在模型参数不确定、外部干扰和弹性形变等复杂摄动时的动力学;提出一种基于反馈线性化和NDOB的复合控制方法以提高驱动器跟踪精度、增加驱动器针对不确定因素时的鲁棒性.仿真和物理样机试验均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变刚度驱动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柔性驱动器反馈线性化复合控制模型摄动

    双磁源磁性液体密封装置的压力特性实验研究

    程杰李正贵李望旭李新锐...
    25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密封结构优化设计一直是磁性液体密封的研究热点.首先设计了一种新型双磁源磁性液体密封装置,然后利用电磁学原理构建了该密封装置的磁路模型,得到了该结构的间隙、极齿宽度、极齿高度、极齿槽宽度和永磁体轴向宽度的磁路和耐压方程,接着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间隙的增加,密封压力呈递减的指数变化;随着极齿宽度和极齿槽宽度的增加,密封压力都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分别在1.5、4.5 mm处取得极大值;随着极齿高度的增加,密封压力呈线性递减变化,但是极齿高度较小时,理论密封压力较大,极齿处存在漏磁,实际密封效果可能不佳,所以建议极齿高度不能取值太小.本装置的总压力相对于仅有轴向极齿的装置增大了约50%,密封能力显著提高.

    磁性液体密封双磁源结构压力特性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