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Journal WenHua XueK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学与艺术的交汇——中西美学观的对比分析

    陈周新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旨在探讨中西方美学观念的历史沿革、文学与艺术的美学认知,以及中西美学视角融合带来的启示。首先分析了中国和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两者在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上的差异与联系。其次,深入探讨了中西方对文学艺术的功能、价值、美的标准和审美情感的不同认识,并讨论了这些认知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交融与互动。最后,文章探讨了中西美学理论的互补性,强调了跨文化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中西美学比较美学历史文学艺术审美标准

    裂变与整合:《男孩之书》精神分析学解读

    李小芳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男孩之书》是凯瑟琳·吉尔伯特·默多克的一部史诗级的儿童历险叙事小说,也是一出魔幻现实主义的变形记。作者将外部世界的历险故事盛容于人物的精神状态中,观照了男孩隐秘的心灵世界。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学理论解析小说如何将男孩无意识层面的困惑与震惊、焦虑与恐惧、冲突与成长外化,在父母与 自身的裂变与整合中建立现实秩序,获得男性气质,寻求自我身份认同,走向高级人格的生命成长进程。幻想作为媒介沟通了无意识与现实世界,以巨大的惊奇性使作品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

    《男孩之书》裂变整合身份认同

    生态人类学视角下广西儿童文学的生态创作研究

    周芫陈振桂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人类学是一门用生态学原理研究人类文化及其环境互动的科学。通过在生态人类学的视角下关注广西儿童文学的生态创作,可以呈现出广西儿童文学围绕以乡土经验、动物题材和民族文化为主的生态创作特点,从而深入探寻广西儿童文学的生态创作意义,进一步构筑生态话语体系,助力生态文学发展,打造生态文化圈。最终,致力于用童趣的语言、鲜明的人物、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文化来表达生态人类学的人文价值论,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儿童文学世界。

    生态人类学广西儿童文学生态创作

    谱一曲共鸣,奏精神高歌——论麦家创作中的鲁迅影响

    王桂荣张旭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家是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的存在,以"解密三部曲"为代表的文学创作使其有特情小说家和谍战小说家的称号,近作《人生海海》是凝视故乡,与故乡和解的一部浩瀚英雄史。其作品中深意和艺术特色深受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仔细品味两位作家的创作,窥探文学走入人心的原因和文学家应当承担的时代使命,有助于作家创作,对时代环境的思考以及海外文学作品的传播具有启示作用。

    鲁迅麦家继承创新影响

    精神分析批评下重读《月亮与六便士》

    李志云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关于理想和现实的小说,小说情节入胜、文字深刻,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批评角度下探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行为,除了对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解读,还涉及小说中其他人物戴尔克·施特洛夫的解读以及艺术、人性的话题。

    本我自我超我斯特里克兰德

    茶壶里的暴风雨:《过错》的自我书写

    王艳歌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觉醒》及短篇小说集《牛轭湖的人们》与《阿卡迪亚之夜》的研究盛况,凯特·肖邦自费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过错》的研究成果稀少。在分析其内外元素的基础上,笔者发现《过错》中"茶壶里的暴风雨"式的自我书写方法与女性主题探索,奠定了肖邦文学创作的基调,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茶壶""茶壶里的我""茶壶里的暴风雨"三重要素探析《过错》中的自我书写,以期进一步挖掘肖邦早期小说创作的丰富文学价值。

    《过错》茶壶暴风雨自我书写

    空间视域下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成因初探

    王倩倩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空间生产的文学表征,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再现了一个矫饰且繁荣的城市空间。沙皇官场用权力建构出利于自身发展的空间并以此辖制被统治者的行为边界,以安娜为代表的女性在男权盛行的社会空间中只能依附丈夫生存。在新兴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安娜衍生出 自我空间的伸张需求,试图把被辖制已久的女性空间撕出罅隙。安娜虽死,但她对爱情的执着却代表着女性突破狭隘空间规训的尝试,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深切关怀由此得观。

    安娜·卡列尼娜社会空间精神空间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研究

    韩硕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机器学习为切入点,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与主要能力,继而多维度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完善法律体系等角度出发,提出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策略。

    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机器学习

    论我国见义勇为者受损受益人补偿制度

    靳昕瞳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受益人在"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法承担民事责任"时,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见义勇为作为特殊的无因管理,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无因管理制度解决,但仍有相关问题法律尚未规定。为合理地划分各方主体的责任,笔者提出了针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后续生活保障问题,即基于对此种行为性质的分析,阐述了存在于受损受益人补偿制度中的问题,并从明确受益人的条件、明确受益人补偿责任的数额、确定受益人补偿后的追偿权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有效完善我国见义勇为者受损受益人补偿制度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制度后续的优化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见义勇为受益人民事补偿

    论遗传资源数据的法律保护

    黎梓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传资源数据是遗传资源信息材料最主要的内容,但在现有法律体系中,遗传资源数据仍处于一个法律保护较为乏力的状态。遗传资源数据拥有着一般数据所具有的无形性特征,其主权性和价值性使得遗传资源数据法律保护所面临的泄露、网络安全等风险挑战远大于有体性的遗传资源信息材料。遗传资源信息材料的利用本质上是对遗传资源数据的使用,遗传资源数据交织着个人隐私、技术伦理、商业价值、国家安全等方面问题,也必定促使遗传资源数据的法律保护成为一项系统繁杂的工程。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界定遗传资源数据,确定遗传资源数据权属以及国家主权领域范围内的遗传资源数据法律规制等问题,针对各类风险挑战构建遗传资源数据法律保护制度。

    遗传资源数据数据权属数据安全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