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Journal WenHua XueK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前预嘱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路径

    张冰鉴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前预嘱制度作为保障患者自主权和尊严的重要机制,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生前预嘱的概念及其法律基础。其次,深入分析了中国生前预嘱制度的现状,包括立法、司法实践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情况,以《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例,阐述了该《条例》在保障患者生前预嘱意愿方面的创新和实践。最后,针对当前制度存在的法律缺失、执行难题和社会认知不足等现实困境,本文提出了完善生前预嘱制度的立法建议、执行机制和公众教育策略。通过这些分析和建议,本文旨在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生前预嘱制度提供参考,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利和尊严。

    生前预嘱医疗决策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患者自主权

    关于拟声词的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岳坷莹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拟声词是指模拟各种事物发出的不同声音而形成的词,既可模拟实际产生的声音,也可根据心理感受或形象表述而进行虚拟,学者对此的研究成果丰硕。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中1960-2022年间的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国内拟声词研究以及汉维语间拟声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主题、研究发展脉络和研究前沿进行定量分析,以期对拟声词研究尤其是汉维语之间拟声词研究的纵深研究提供方向参考。

    拟声词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维吾尔语对比

    鲁迅元素融入大学生"四史"教育探究

    霍虹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具有重大意义。将形象生动的鲁迅元素融入"四史"教育将提高大学生学习"四史"的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效果。融入的路径是引导大学生梳理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之间的关系、鲁迅与中共党史中重要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和阅读鲁迅作品,以上路径可使大学生在了解掌握相关史实基础上主动探寻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鲁迅大学生"四史"教育

    智慧图书馆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陈荣健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图书馆和文化创意产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探讨了智慧图书馆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二者深度融合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协同发展模式,并对其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智慧图书馆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机结合,有助于释放新的发展活力,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智慧图书馆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模式资源整合创新发展

    自媒体发展背景下戏曲文化的传承与革新分析

    张静张春秀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戏曲文化的传承与革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自媒体对戏曲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提出了利用 自媒体平台扩大戏曲文化影响力、结合自媒体特点创新戏曲传播方式等策略,以强化戏曲文化的传承。同时,文章还探索了戏曲文化在自媒体时代的革新路径,包括创新表现形式、拓展文化内涵与外延、强化现代教育意义,以及借助科技手段提升观赏体验等。这些举措旨在为戏曲艺术注入新的活力,确保其在新时代得以持续发展与繁荣。

    自媒体戏曲文化传承革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传承路径分析

    魏静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财富。找寻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可以实现国民素质的提升,起到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磅礴力量。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着手,分析其当代价值,并对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路径进行建议。以期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融合提供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传承创新

    从"误读"角度探究外国文学经典名篇的接受

    董浩宇
    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误读"的角度对外国文学经典名篇的接受进行分析,能够使读者在欣赏这些文学名篇时秉承更加公正客观的态度,从多方面展开深度分析,从而了解相关文学的创作背景,获知这些经典名篇的真正内涵。文章分析了文学"误读"的原因,并基于对文学接受的了解,从"误读"角度深入探究了外国文学经典名篇的接受,包括强调期待视野、强调群体接受以及对审美格局的调整三点内容,希望能够为消除"误读"的负面作用,并提高阅读者的鉴赏能力和文学接受水平提供一些支持与帮助。

    "误读"外国文学经典名篇接受

    基于职业分析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路径

    高业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使得职业分析成为调整教育课程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工具。在全球化背景下,"新文科"的理念强调知识的综合性与应用性,汉语言文学专业将该理念融入课程设计,提供语言学习,还广泛涵盖文化交流与国际视野。以国际交流为例,本文详细探讨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原则和多元化课程路径来培养具备国际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旨在建立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提高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

    职业分析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

    中国民族音乐与地域文化的交融研究

    李海燕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民族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的滋养,呈现出音乐种类丰富、音乐特色鲜明等艺术特征,以及厚重多元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思想艺术积淀。基于此,文章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前景、构成要素和音乐种类进行系统的梳理,对地域文化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展开理论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能推动中国民族音乐与地域文化交融发展的策略,以期能助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新时代下的创新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地域文化交融

    声乐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路径研究

    武轩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探讨传统音乐的文化、历史及其现代融合路径,旨在分析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影响。本研究侧重于文化层面的探讨,通过案例分析和文化事件评述,揭示传统音乐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以及如何在全球舞台上保持其独特性。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传统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叉融合,展望其在当代艺术和文化教育中的创新潜力。

    声乐传统音乐文化融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