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机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机化学学报
无机化学学报

游效曾

月刊

1001-4861

wjhx@nju.edu.cn

025-83592307

210093

南京市南京大学化学楼

无机化学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主要报道我国无机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无机化学学科。它涉及的内容有固体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无机材料化学、催化等,着重研究新的和已知化合物的合成、热力学、动力学性质、谱学、结构和成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含低聚醚链共价有机骨架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离子分离性能

    谢文典隆月华谢健阳邢丽群...
    1528-1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2,5-二(2-甲氧基-乙氧基)对苯二甲酰肼(BMTH)和1,3,5-三甲氧基-2,4,6-三甲酰基苯(TpOMe)缩聚,基于界面聚合法,在多孔三氧化二铝(AAO)基底上制备出一种二维共价有机骨架(COF)膜TpOMe-BMTH,并研究了所得膜材料对锂、镁离子的分离性能。结果显示,TpOMe-BMTH/AAO膜具有高的结晶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并表现出优异的金属离子选择性,在LiCl(0。1 mol·L-1)和MgCl2(0。1mol·L-1)组成的二元混合离子体系中,对Li+/Mg2+的分离因子高达258。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表明,材料孔道中的富氧低聚醚链对Li+和Mg2+的结合能分别为-282。69和-13。46 kJ·mol-1,使材料表现出强的亲锂特性,促进了 Li+沿着COF膜的一维孔道进行吸附扩散,最终实现锂、镁离子的高效分离。

    共价有机骨架薄膜离子分离

    镁改性泡沫炭对水中镉(Ⅱ)的吸附性能及去除机理

    蒲小松吴航凯李涛洪李惠娟...
    1537-1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酶解木质素液化产物树脂(LP树脂)为前驱体,借助微波加热和直接混合法,成功制得了镁改性泡沫炭(Mg/CF)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借助静态吸附实验对其水中Cd(Ⅱ)的脱除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负载于CF表面的镁以MgO纳米颗粒的形式集中分布于CF的泡孔孔壁上,MgO的负载并未减少CF的比表面积,但可使其微孔孔容增大。该吸附材料对水中Cd(Ⅱ)表现出优越的脱除性能,与单独使用MgO相比,Mg/CF对Cd(Ⅱ)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可达308。51 mg·g-1,约为MgO的2。0倍,且平衡吸附时间为720 min,较MgO明显缩短。Mg/CF对Cd(Ⅱ)的去除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且去除过程为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去除机理研究表明,Mg/CF对Cd(Ⅱ)的去除是以离子交换和沉淀等化学作用为主,并伴有物理吸附的过程。

    泡沫炭氧化镁改性Cd(Ⅱ)吸附机理

    正极材料LiAl0.08Mn1.92O4单晶颗粒形貌演变及电化学性能

    朱琴马姣钱志慧罗宇旭...
    1549-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合元素掺杂和形貌调控策略,采用固相燃烧法和不同焙烧温度处理合成LiAl0。08Mn1。92O4正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Al掺杂和焙烧温度的变化未改变LiMn2O4的相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结晶性增强,颗粒尺寸增大,其中焙烧温度650 ℃是形成截断八面体单晶颗粒形貌的关键温度,750℃是颗粒突然变大的突变温度。650℃优化焙烧温度下焙烧的LiAl0。08Mn1。92O4形成了较完整的包含(111)、(110)和(100)晶面的截断八面体单晶颗粒形貌,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和动力学性能。在1C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2。0 mAh·g-1,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2。9%,在5C和10C倍率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07。1和100。4 mAh·g-1,经2 000次长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52。2%和53。5%9并且具有最小氧化还原峰电位差(ΔEp2,循环前后分别为0。109和0。114 V)、最小电荷转移电阻(Rct,循环前后分别106。49和125。49 Ω)及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DLi,=1。72×10-16 cm2·s-1),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可逆性和较快的锂离子扩散速率。Al掺杂和单晶截断八面体颗粒形貌既有效抑制了 LiMn2O4的Jahn-Teller畸变,又降低了 Mn溶解,提高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寿命。

    尖晶石LiMn2O4Al掺杂固相燃烧法焙烧温度形貌调控截断八面体

    不同羧基含量广金钱草多糖对草酸钙晶体生长、聚集及细胞表面黏附的抑制作用

    曾心宇唐谷华欧阳健明
    1563-1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羧基化前后广金钱草多糖(DSPs)对草酸钙(CaC2O4)晶体成核、生长和聚集的调控作用,采用FT1R、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ζ电位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具有不同羧基(—COOH)含量(质量分数)的DSPs调控形成的CaC2O4晶体进行表征,比较了各DSPs对纳米一水合草酸钙(nano-COM)损伤后HK-2细胞(人肾近端曲小管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的表达差异和nano-COM在细胞表面的黏附差异。结果表明,DSPs均可抑制COM晶体生长,并诱导二水合草酸钙(COD)晶体形成,同时增加CaC2O4晶体表面的ζ电位绝对值,抑制晶体间的聚集。随着多糖中—COOH含量从1。17%增加至7。45%、12。2%和17。7%,相应的多糖DSP0、DSP1、DSP2和DSP3对CaC2O4晶体生长的调控能力依次增强。TGA表明晶体中吸附有多糖,在0。2 g·L-1 DSPs存在下,掺入晶体中的DSP0、DSP1、DSP2和DSP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4%、2。94%、7。96%和8。12%。细胞实验表明,DSPs可显著降低HK-2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和Annexin A2的表达,并减少nano-COM在细胞表面的黏附量。DSPs能够抑制CaC2O4晶体成核、聚集、生长及其在肾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这些均有利于抑制CaC2O4肾结石的形成,其中羧基化程度最高的DSP3的能效最佳。

    草酸钙结晶调控晶体黏附分子扫描电镜肾结石

    磁性纳米Fe3O4的氧化共沉淀法制备及催化性能

    侯思宇李玮瑶刘家东王斐...
    1577-1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单一 Fe2+作为铁源,0。4%的H2O2为氧化剂,NaOH为沉淀剂,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了尺寸为7 nm的Fe3O4颗粒。为进一步体外模拟肿瘤饥饿治疗,设计了一个包含5 mL(10 μg·mL-1)的葡萄糖氧化酶和15 mL(5mg·mL-1)葡萄糖溶液的体系,以探究纳米Fe3O4的类过氧化氢酶(CAT)与类过氧化物酶(POD)催化性能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在1 mg·mL-1 pH=5。0时,纳米Fe3O4的类CAT活性能推动葡萄糖氧化反应的反应速度增加、限度增大;pH=5。0时,纳米Fe3O4的类POD活性更好,能高效率催化H2O2产生活性氧。

    纳米Fe3O4氧化共沉淀法催化性能肿瘤饥饿治疗活性氧

    五角双锥构型的场诱导CoⅡ单离子磁体

    赵淑艳
    1583-1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CoCl2·6H2O和2,6-二乙酰吡啶双(氨基脲)(H2dapsc)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回流反应得到一例具有五角双锥构型的单核CoⅡ配合物[Co(H2dapsc)(H2O)Cl]Cl·2H2O(1),其中中性的H2dapsc配体分子提供5个配位原子构成其赤道平面,1个水分子和1个Cl-离子则占据其轴向位置,同时在其固态结构中包含1个价态平衡Cl-离子和晶格水分子。直流磁化率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强的磁各向异性;交流磁性质表明其存在慢磁弛豫行为,直接和拉曼过程同时主导其弛豫,自旋翻转能垒为55。55 K。结合理论计算可以得出,导致该配合物慢磁弛豫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五角双锥结构的面内各向异性,计算得到的D、E值为45。68、-0。32 cm-1。

    CoⅡ配合物五角双锥晶体结构磁性质

    基于层状双氢氧化物前驱体的CO2甲烷化NiAlNd催化剂

    程菁琳郭晓明孟涛胡旭...
    1592-1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乙二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层状双氢氧化物前驱体(LDHs)的NiAlNd催化剂。Nd的引入大大提高了CO2甲烷化的低温催化活性。在 T=210 ℃,WHSV(weight hourly space velocity)=24 000 mL·g-1·h-1,p=100 kPa 的条件下,NiAlNd-0。4催化剂上CO2转化率达到83。9%。Nd3+取代部分Al3+阻碍了前驱体中LDHs结构的形成,同时也减小了焙烧后催化剂的粒径。Nd的加入削弱了 NiO与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 NiO的还原,提高了 Ni的本征活性。此外,Nd的添加提高了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的数目,从而增强了对CO2的吸附。随着Nd掺杂量的增加,还原后的催化剂中金属Ni的表面积呈火山形变化。Ni活性位的数目和本征活性同时影响NiAlNd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CO2甲烷化层状双氢氧化物NiAl催化剂Nd活性位

    一种用于荧光检测痕量Cu2+的锌基金属有机骨架

    韩美荣魏晓阳冯思思白羽婷...
    1603-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针对Cu2+的新型高效荧光锌基金属有机骨架(Zn-MOF)探针:[Zn6(L)3(2,2'-bpy)4]·2H2O}n,其中H4L=1,4-双(3,5-二羧基苯氧基)苯,2,2'-bpy=2,2'-联吡啶。本文介绍了它的合成、结构、热稳定性和荧光传感性能。该Zn-MOF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通过荧光猝灭法高效检测Cu2+。在0~1。2 μmol·L-1的浓度范围内,该Zn-MOF荧光强度与Cu2+浓度呈现出很强的线性相关性,检测限(LOD)低至67。1 nmol·L-1。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验证了所获得的结果:该Zn-MOF可通过弱相互作用特异性识别Cu2+。此外,该Zn-MOF在连续5个循环中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

    1,4-双(3,5-二羧基苯氧基)苯晶体结构荧光探针铜(Ⅱ)离子

    一例Bi-CP基固态薄膜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生物胺蒸气的发光传感

    王婷张佩佩刘淑芹王瑞红...
    1615-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4,4'-氧化联吡啶(bp4do)与Bi3+的组装合成了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P):(TBA)[Bi(bp4do)Br4](1),其中TBA+=tetrabutylammonium。1具有红色发光,量子产率高达69%。通过将1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制备了一种具有极高发光稳定性的固态薄膜传感器(1/PVP)。1/PVP具有对11种NH3/胺蒸气的广谱传感能力,且响应迅速。在传感过程中其发光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易于裸眼观测。其检测机制是NH3/胺诱导1的骨架的坍塌。此外,该固态薄膜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肉类/水产品等食品新鲜度的监测。

    配位聚合物固态薄膜传感器发光生物胺蒸气传感

    一种用于肿瘤治疗的高光热转换效率和高稳定性的光热剂

    刘涛田钰婷高珂韩旭炜...
    1622-1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香豆素荧光团设计合成了一种光热剂(ECEI),其光热转换效率可达85。78%。此外,冷热循环的实验结果表明,ECEI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即使在线粒体膜电位受损的情况下,ECEI也能有效靶向线粒体,在激光照射下诱导癌细胞死亡。这使ECEI能够最大程度地破坏线粒体,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繁殖。对小鼠肿瘤照射1次后,小鼠肿瘤在10 d内逐渐消失,这表明ECEI具有良好的肿瘤抑制效果。

    光热疗法肿瘤消融高光热转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