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机盐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机盐工业
无机盐工业

刘红光

月刊

1006-4990

book@wjygy.com.cn

022-26689297

300131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三号路85号

无机盐工业/Journal Inorganic Chemicals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的我国无机盐行业唯一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主要报导无机盐生产情况,最新技术成就,市场动向、行业重要活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用途、交流各方面经验,传播新知识,介绍世界各国无机盐工业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促进我国无机盐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是从事无机化工生产与科研的广大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管理干部及大、中专学校师生不可缺少的科技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温熔盐/陶瓷复合相变储热材料表面封装及防泄漏性能研究

    卢昀坤唐宪友尹航张亚南...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熔盐相变储热技术备受关注.由陶瓷和熔盐复合形成的形态稳定的相变储热材料具有储热量大、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熔盐吸湿性高,熔盐/陶瓷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在湿度环境下存在因熔盐泄漏而产生的相变潜热衰减问题.采用封装剂埋烧成膜的方法对K2CO3-Na2CO3/MgO/玻璃复合相变储热材料表面进行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不溶于水的涂层,以解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在高湿度环境下熔盐泄漏的问题.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放置72 h后,未封装材料的相变潜热由58 J/g衰减到28 J/g,材料底部玻璃纸吸盐增重1.32 g;封装后材料的相变潜热由55 J/g衰减至53 J/g,材料底部玻璃纸吸盐增重0.12 g.与未封装材料相比,封装后材料的相变潜热衰减率由51.72%降至3.63%,熔盐泄漏量显著降低,能够有效解决因高湿度导致的熔盐泄漏问题,进一步扩展了材料的应用范围.

    熔盐储热材料吸潮MgO玻璃粉

    磷石膏配料碳热熔融还原硫逸出及熔渣物相分析

    王艳语谷守玉侯翠红井红权...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配料计算在磷石膏中添加硅、铝、镁等,使其渣系满足矿渣棉生产对酸度系数、氢离子指数、黏度系数的要求.通过热重分析、熔融特性的测定及高温还原焙烧/熔融实验,探究了磷石膏配料在高温还原过程中硫逸出及熔渣的物相结构.结果表明:碳的加入可以促进磷石膏分解,加入量以n(C)/n(S)=0.5为宜;还原剂(石墨、无烟煤、焦炭)及配料的加入均可以降低磷石膏体系的熔融特征温度,CaO-MgO-SiO2-Al2O3四元相图计算表明配料体系在1 255.73℃时形成最低共熔点.磷石膏及其配料在高温焙烧过程中的物相演变规律表明,CaS为CaSO4还原过程的中间产物,配料中加入的SiO2可结合更多的CaO促进CaS和CaSO4反应的进行.还原熔融实验表明,n(C)/n(S)对熔渣硫含量及体系脱硫率影响较大.以焦炭为还原剂,磷石膏配料的酸度系数Mk=1.4、pH=4.85、n(C)/n(S)为0.5时,采用刚玉坩埚在1 450℃下高温熔融20 min后,脱硫率可达99.05%,硫高效逸出的同时形成的熔渣呈非晶态,具有良好的玻璃相结构.

    磷石膏配料热分析脱硫率物相演变

    磷酸法低灰分活性炭的制备研究

    张丽张丹潘红艳董永刚...
    95-10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酸活化法是目前工业上生产生物质基活性炭的主要方法,但较高的灰分含量限制其在医药、食品等高端领域应用.基于此,以湿法磷酸为活化剂、废木屑为碳源,研究活化条件(温度、时间等)和洗涤条件(介质、酸浓度、温度等)对活性炭灰分及性能的影响,运用TG、FT-IR、XRD、SEM和TEM等表征方法分析活性炭的表面性质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难溶性磷酸盐是活性炭灰分产生的主要因素,通过控制活性炭制备和洗涤工艺可调控难溶性磷酸盐含量,从而调控活性炭灰分、碘值和亚甲蓝值.获得最佳工艺条件:活化温度为500℃、活化剂H3PO4质量分数为70%、酸屑质量比为2∶1、活化时间为60 min及N2气氛保护;洗涤液用量为100 mL、洗涤介质为H3PO4、H3PO4质量分数为20%、洗涤温度为80℃及洗涤时间为60 min.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灰分为1.07%、碘值为1 241.4 mg/g、亚甲蓝值为285 mg/g、比表面积为2 290 m2/g,表明该技术制备的活性炭具有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高端行业领域的潜质.

    活性炭湿法磷酸灰分吸附性能

    煅烧法与常压酸化法制备磷Ⅱ型无水石膏的水化性能研究

    张桂东杨雪娇郭旭东杨林...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磷石膏为原料,分别采用煅烧法和常压酸化法制备磷Ⅱ型无水石膏,通过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及粒径分布,分析比较了两种方法制备的磷Ⅱ型无水石膏的差异性.在激发剂明矾不同掺量下,分析比较不同制备方法对磷Ⅱ型无水石膏的凝结时间、硬化体强度及水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煅烧法制得的磷Ⅱ型无水石膏AH-1的微观形貌呈菱形,由常压酸化法制得的磷Ⅱ型无水石膏AH-2的微观形貌呈矩形,其中AH-2结晶度及纯度高、平均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当未掺明矾时,无水石膏水化硬化缓慢,终凝时间在35 h以上,28 d水化率在30%左右;当明矾质量分数为1%时,AH-1的终凝时间由40 h 20 min缩短至5 h 40 min,AH-2的终凝时间由35 h 20 min缩短至4 h 20 min,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空白组的2.54倍和3.01倍;随着明矾掺量的增加,AH-1和AH-2的性能差异逐渐减小,AH-1和AH-2的终凝时间相差在30 min以内,28 d抗压强度均为空白组的3.2倍.同时,AH-2水化生成的二水石膏表面光滑,搭接更加致密.通过比较可知,常压酸化法制备磷Ⅱ型无水石膏工艺更具优势.

    磷石膏磷Ⅱ型无水石膏活性激发水化硬化

    室温制备铁基有机金属框架吸附三价砷的研究

    贺翌鹏熊晨曦王一平李军...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水中的砷污染日益严重,摄入高砷地下水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高效去除水中的砷具有重要意义.在室温下合成了铁基金属有机框架MIL-88A用于吸附水中的As(Ⅲ).通过XRD、SEM、XPS和FT-IR等手段对MIL-88A进行了表征,研究了MIL-88A吸附As(Ⅲ)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MIL-88A能够实现对水中As(Ⅲ)的高效吸附,最大吸附量为286.37 mg/g,高于现有同类型吸附剂;MIL-88A吸附As(Ⅲ)过程的动力学和等温线数据分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说明MIL-88A对As(Ⅲ)的吸附是化学吸附与多层吸附相结合的过程.结合表征分析可以得出,MIL-88A表面的羧基可以吸附As(Ⅲ)并将其氧化成As(Ⅴ),As(Ⅴ)通过氢键继续吸附As(Ⅲ)形成多层吸附.该研究为高效脱除水中As(Ⅲ)提供了理论参考.

    砷吸附水处理有机金属框架MIL-88A

    铁尾矿酸浸液制备聚氯化铁的试验研究

    黄涛黄自力肖硕郑洁淼...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某选矿厂铁尾矿回收利用的新途径,对铁尾矿酸浸液制备聚氯化铁的试验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将自制的聚氯化铁应用到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试验中测试产品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的适宜条件为温度为40℃、pH为1.0、聚合时间为3 h,在该条件下合成的聚氯化铁盐基度为20.91%,符合相关标准,影响聚合过程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聚合温度、pH、聚合时间;混凝的适宜条件为聚氯化铁投加量为250 mg/L、pH为7.0、搅拌时间为3 min、温度为20℃、混凝时间为60 min,在该条件下浊度去除率为95.54%,产品除浊效果良好.

    聚氯化铁铁尾矿酸浸液聚合混凝

    新型聚镧混凝剂的制备及其在低温低浊水中的深度除磷性能

    吴兵党潘莹露赵勤政吴玮...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铁铝盐混凝剂在低温低浊水中深度除磷性能欠佳的问题,基于镧和磷酸根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特性,选用溶胶-凝胶法以不同镧源、有机配体和原料(酸、碱、醇、水)配比制备了一系列聚镧混凝剂(LXC),所得材料中镧的质量分数均为30%~33%,混凝絮体颗粒尺寸达1 600 μm,且在5 min内即可完成沉降过程.以LaCl3和聚氯化铝(PAC)为对照样品,评估了LXC对学校河水[温度为4~6℃,磷质量浓度为(1.0±0.1)mg/L]、阳澄湖水[温度为4~6℃,磷质量浓度为(0.1±0.3)mg/L]和石湖水[温度为4~6℃,磷质量浓度为(0.8±0.2)mg/L]的深度除磷、除浊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投加量下LXC对不同水样的除磷效果均优于LaCl3和PAC,适宜条件下混凝出水中残余磷质量浓度低于0.02 mg/L,均达到深度除磷效果.该研究为深度除磷、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混凝聚镧混凝剂低温低浊除磷溶胶-凝胶法

    煅烧温度对ZnGaZrOx/SAPO-34催化性能的影响

    杨坤任启霞董永刚刘飞...
    13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CO2加氢制低碳烯烃(C2=-C4=)中,双功能催化剂的煅烧温度对其催化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nGaZrOx氧化物,水热法制备了SAPO-34分子筛,然后对两者进行研磨制得ZnGaZrOx/SAPO-34双功能催化剂,并考察煅烧温度对ZnGaZrOx和SAPO-34物化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XPS、H2/CO2/NH3-TPD、SEM、N2吸附-脱附和原位DRIFTS表征发现,在制备ZnGaZrOx过程中,当煅烧温度为650℃时,ZnGaZrOx具有最强的H2和CO2吸附活化能力,能有效提高HCOO*和CH3O*的生成速率和浓度,促进甲醇产物生成;在制备SAPO-34过程中,当煅烧温度为450℃时,分子筛比表面积最大、晶粒尺寸最小、强酸位点的酸性最弱,能有效避免低碳烯烃发生二次加氢,从而获得较高的低碳烯烃选择性.最佳条件下合成的ZnGaZrOx/SAPO-34双功能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390℃、压力为3 MPa、空速为3 600 mL/(g·h)条件下,CO2转化率为28.3%,CO选择性仅为44.6%,C2=-C4=选择性为84.4%,C2=-C4=产率高达13.2%,且在反应100 h内催化性能无明显衰减.该工作为双功能催化剂的改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CO2加氢低碳烯烃煅烧温度氧空位酸性

    钡镧共掺杂对TaON降解亚甲基蓝染料的影响

    黄佳楠陆啸宇王觅堂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改进的溶剂热-高温氮化法制备了钡镧共掺杂的氮氧化钽(TaON)光催化剂.利用XRD、SEM、XPS等手段对其晶相结构、微观形态和光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来评估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a、La共掺杂未改变TaON的晶相结构,但其均以离子的形式取代了TaON晶格中的部分Ta5+,使TaON的形貌出现轻微变化;共掺杂后的TaON具有更小的晶粒尺寸和更窄的带隙,进一步提高了光吸收能力和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共掺杂后的TaON在可见光下对MB的降解效率大幅提高,当n(Ba)/n(La)为1.00时,TaON光催化性能最佳,120 min内对MB的降解率达到86.5%,较纯TaON提升约25%,且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此外,h+和·OH是降解MB过程中的主要活性自由基,且经4次循环后其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

    钡镧共掺杂TaON光催化亚甲基蓝降解率

    Fe3+协同Ni基金属-有机框架提升电催化析氧反应活性的研究

    陈星亮范文娟常会黄海平...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phen-Ni),然后通过掺杂异金属Fe3+制备了Fe@phen-Ni电催化剂.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催化剂的物相、形貌及各成分化学状态进行表征.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研究了Fe@phen-Ni催化剂的电催化析氧(OER)性能.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Fe@phen-Ni的OER过电位为333 mV,与phen-Ni相比显示出更优异的OER催化活性.Fe@phen-Ni电催化活性的提高归因于Fe3+的引入,这不仅增加了电催化剂的活性位点,而且由于Fe3+和Ni2+的协同作用,促进了电子转移,从而提高了电催化活性.该工作不仅证实了异金属离子的掺杂有利于提高电催化析氧活性,而且为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制备电化学OER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金属-有机框架电催化析氧反应非贵金属电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