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机盐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机盐工业
无机盐工业

刘红光

月刊

1006-4990

book@wjygy.com.cn

022-26689297

300131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三号路85号

无机盐工业/Journal Inorganic Chemicals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的我国无机盐行业唯一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主要报导无机盐生产情况,最新技术成就,市场动向、行业重要活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用途、交流各方面经验,传播新知识,介绍世界各国无机盐工业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促进我国无机盐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是从事无机化工生产与科研的广大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管理干部及大、中专学校师生不可缺少的科技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富锂硫酸盐型盐湖卤水蒸发实验研究进展

    杨游胜姚智豪赵志星冯霞...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锂在新能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受到高度关注,锂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世界锂资源以矿石锂和盐湖锂为主,盐湖锂因其储量大成为未来锂资源开发的重点,因而占比最大的硫酸盐型盐湖成为焦点.因盐湖卤水组成差异较大,叠加硫酸盐型盐湖特殊属性,使得锂在盐田蒸发阶段存在多种结晶形式而造成损失,增加了锂的有效富集难度.总结了前人针对富锂硫酸盐型盐湖的蒸发实验研究结果,结合相图分析总结富锂硫酸盐型盐湖蒸发结晶析盐规律,重点关注锂的浓缩状态及析盐结晶形式,为硫酸盐型盐湖锂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硫酸盐型盐湖卤水蒸发析盐规律相图

    镍基磷化物复合材料在催化电解水析氢性能提升方面的研究进展

    周旋李梦锐陈一尘樊辉强...
    8-1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镍基磷化合物因其自身的类氢化酶电子结构和其出色的稳定性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电解水析氢能力.单金属磷化物因其本征活性不足、导电性不高及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使其在实际应用上受到了限制.综述了结构新颖、性能优异和稳定性高的镍基磷化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和分析了通过杂原子掺杂、形貌调控、结合自支撑材料和复合新型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石墨炔、二维材料MXene)等方式在调控催化材料的电子结构、微观形貌、促进长时间电解稳定性、增大比表面积和提高导电性方面提升电解水析氢性能的研究成果.为探索催化活性高和结构稳定兼备的新型镍基磷化物复合材料提供研究方向.

    电催化析氢性能镍磷化合物复合材料非贵金属

    粉煤灰陶粒的制备技术及研究进展

    赵飞燕张小东杜艳霞王强...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煤灰是中国最大的固废污染源,对其进行高值化应用不仅能变废为宝,而且是中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是解决中国电力生产环境污染和资源缺乏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粉煤灰陶粒的制备对于粉煤灰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粉煤灰陶粒的制备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分别对焙烧法和免烧法制备粉煤灰陶粒的工艺及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了粉煤灰陶粒目前的市场应用领域及采用的标准,同时提出了在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粉煤灰焙烧陶粒免烧陶粒

    含钌废料回收提纯及循环利用的工艺研究进展

    柏朝朋彭辉陈彧颋罗江...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含钌废料中回收、分离提纯和循环利用钌产品,对于实现贵金属钌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和资源再生意义非凡.介绍了含钌废料的不同来源,综述了从不同废料开展的回收-分离提纯-制备钌产品的主要工艺方法及其优缺点.固体中钌的回收工艺方法主要有熔融法、氯化法、合金活化法、电解氧化法等;废液中钌的回收工艺方法主要有置换法、沉淀法、电化学法、离子交换法及离子印迹法等;分离提纯工艺方法主要采用酸性氧化蒸馏法和碱性氧化蒸馏法;钌产品的制备工艺方面主要简述了三氯化钌和钌粉的制备工艺和方法.

    含钌废料回收技术提纯技术循环利用钌产品

    不同絮凝剂对钻井泥浆的处理效果及絮凝机理

    杨宾李银月董明坤韩希萌...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絮凝剂对钻井泥浆的絮凝效果,采用破胶絮凝的方法对含水率高、成分复杂的山西某煤层气废弃钻井泥浆进行处理,研究不同破胶絮凝剂和助凝剂种类及投加量等因素对废弃钻井泥浆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究了破胶助凝的机理.结果表明:2000 mg/L的硫酸铝破胶絮凝效果最优,10 mg/L的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与其协同处理效果最佳,处理后的液相色度、CODCr、悬浮物含量和泥饼含水率分别为20倍、61.98、32.50 mg/L、78.64%;硫酸铝的电中和作用可以和NPAM桥联网捕作用产生良好的协同效果,能够显著加快泥浆中颗粒物的絮凝沉降,增大絮体体积和疏松程度,从而降低液相污染物含量和泥饼含水率.研究结果可为废钻井泥浆的絮凝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废弃泥浆絮凝协同处理有机助凝剂

    硅聚醚原位改性超细氢氧化镁的制备

    杨恩申红艳刘有智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氢氧化钠作为沉淀剂,以无水氯化镁为原料,采用双向沉淀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MH),在制备过程中引入硅聚醚使氢氧化镁表面有机化.考察了硅聚醚的添加方式、硅聚醚的添加量、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氢氧化镁浆料的过滤性能的影响.利用接触角测定仪、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等对氢氧化镁粉体的接触角、粒径、表面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硅聚醚的添加方式为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添加硅聚醚[Mg(OH)2-Ⅱ],每100 g MH中硅聚醚的添加量为3 g,反应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800 r/min的条件下,氢氧化镁浆料的过滤性能最好,过滤速度最快为4.79×10-4 m/s;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氢氧化镁的接触角比未改性氢氧化镁提高了6倍多;FT-IR分析证明了硅聚醚成功地吸附在氢氧化镁的表面;热分析表明了改性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硅聚醚表面改性氢氧化镁浆料过滤性能

    纳米级LiNi0.05Mn1.95O4正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钱志慧朱琴马姣郭昱娇...
    50-5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抑制尖晶石锰酸锂的Jahn-Teller效应,改善其在高倍率充放电循环中容量衰减快的问题,采取熔盐燃烧法和不同焙烧温度成功制得LiNi0.05Mn1.95O4样品.实验结果表明,Ni掺杂和不同的焙烧温度没有改变LiMn2O4的晶体结构,随焙烧温度升高,结晶性增加,颗粒尺寸增大,逐渐由纳米级变为亚微米级.在优化焙烧温度650℃下制备的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优,5C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及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100.8 mA·h/g和80.0%,更高倍率(10C)下500次循环容量仅衰减7.5%.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大锂离子扩散系数(3.26×10-16 cm2/s)和较小表观活化能(25.67 kJ/mol).Ni掺杂和不同的焙烧温度抑制了LiMn2O4材料的Jahn-Teller效应,提高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

    尖晶石型LiMn2O4Ni掺杂熔盐燃烧法Jahn-Teller效应焙烧温度

    镁铝水滑石对高铁低钙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

    李珂珂薛江伟王露威管学茂...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MgAl-LDH),并利用石灰石、砂岩和铁矿粉制备了高铁低钙硅酸盐水泥熟料(铁相质量分数为19.6%).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TG)、扫描电镜(SEM)和化学分析法,研究了MgAl-LDH掺量对高铁低钙水泥氯离子固化能力、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gAl-LDH能显著提升高铁低钙水泥化学固化氯离子能力及力学性能;当MgAl-LDH掺量为3%(质量分数)时,与空白组相比,7 d氯离子固化率提升了46.4%,3、7、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27.5%、34.6%和17.1%.微观测试表明MgAl-LDH能促进高铁低钙水泥早期水化生成更多的水化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泥结构的致密化;并且能促进水化产物和氯离子发生反应生成Friedel's盐,提升了高铁低钙水泥对氯离子的化学固化量.

    镁铝水滑石高铁低钙水泥氯离子固化力学性能Friedel's盐

    基于相场方法的铀枝晶生长电化学-流场耦合研究

    赵干许晓锐周文涛王亚飞...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铀枝晶生长是导致乏燃料后处理电解精炼装置发生意外短路的潜在威胁因素,同时会使铀产物夹杂大量熔盐,影响产物纯度.为了更好地理解铀枝晶生长的微观机理,掌握阴极沉积形貌的控制方法,基于相场方法建立了铀在阴极的电沉积模型,研究了铀枝晶的底部沉积宽度、主枝晶干高度和总沉积面积等形貌参数对流场速度变化的依赖规律.发现外加流场的引入会使铀枝晶的底部沉积宽度降低37.18%,主枝晶干高度降低30.5%,总沉积面积降低49.3%.说明外加流场可以抑制铀枝晶生长,改善铀沉积形貌,但同时也会使破碎的枝晶须重新溶解到熔盐体系中,降低铀电解精炼效率.另外,通过对流场与电解电压、初始浓度等沉积条件耦合影响下铀枝晶形貌特征相图的分析可知,在实际电解精炼过程中,应在保证电解精炼效率的基础上尽量选择高初始浓度和高电解电压的沉积条件,同时设置合理的流场速度以获得理想的铀枝晶沉积形貌.

    铀枝晶生长相场方法流场

    磷酸钛铝锂基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稳定性研究

    王好芳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固体电解质代替具有可燃性的液态电解液可有效解决当今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然而,固态电池中的电极/电解质的固-固接触通常具有较大的界面阻抗,从而导致电池极化增加.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基固体电解质作为正负极界面缓冲层,可有效地解决固体电解质与电极的高界面阻抗问题,使正极界面单位面积阻抗从1716 Ω/cm2降至213 Ω/cm2.在负极处,PVDF可提供良好的弹性支撑,使负极界面单位面积阻抗从1135 Ω/cm2降至109 Ω/cm2.此外,金属锂对称电池的直流极化测试表明,经过PVDF修饰后负极界面稳定性显著提高.最后,组装的钴酸锂/金属锂软包电池,正负极界面均经PVDF修饰后,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336 W∙h/kg.1C条件下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从30.7%提升至83.3%.

    聚偏氟乙烯磷酸钛铝锂全固态界面金属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