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移动互联背景下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的思考

    王一博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在移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将移动互联网与思政课相结合,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以适应新情况、回应新问题,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及特征入手论证了移动互联网与高校思政课相融合的必要性,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在移动互联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及构建移动互联网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教学手段是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可能途径.

    移动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大思政课"视角下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侯典芹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仅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而且显现出时代的紧迫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高校思政课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已成为高校形势政策课教师的重要教学内容和研究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真实可信度,应该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批判与建构的结合、国内与国际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

    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大思政课"教学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认同的关系研究

    徐梦婷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长期任务.本研究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性出发,旨在剖析二者协同发展的意义,根据面临的困难,提出有效的意见.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高校认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提升路径探析

    苗永青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由内容要素亲和力和内容结构亲和力两部分构成.针对目前学生实际需求的教育内容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之间的并不完全协调、对等的问题,本文创新性提出提升教育内容亲和力的四个原则维度,即坚持生活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革新教育内容,以期共同致力于提升教育内容的亲和力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原则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方法与科学指标体系构建

    任刚李彩云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多样性的评价标准,扩大质量评价参与度,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价项目,经历了多个阶段,即任务确定、标准提出、探索开展,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方法与科学指标体系构建要以立德树人为基准,同时还要注重理论、实践的协调统一.本文重点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科学指标体系构建

    新时代"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党晶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史"指的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四史"教育,高校是主阵地,承担着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拥有自然的切合性,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引进"四史"教育,同时进行相应的理论基础研究,从而学习历史、反思历史,以史为镜,知古鉴今,塑造新时期学生的坚定理想信念.

    "四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故事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三重逻辑及其实践路径

    谢盛王萍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主要阵地.利用好课堂,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与实质,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中国故事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着理论、价值和现实的三重逻辑.中国故事在融入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应当把握适当和适度原则,甄选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加以阐释.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加强课堂互动性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依托地域优势开展红色文化基地实践活动.

    中国故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路径探索

    甘成望刘敏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旗帜鲜明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和道德价值体系.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总体要求,这一做法不仅可以赓续红色血脉,还有助于提升"大思政课"的育人效能.本文结合红色文化积极探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具体来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搭建红色文化资源平台,打造思政教育资源库平台、网络思政平台和红色阵地平台;二是构建红色文化师资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同时搭建师资队伍研究平台;三是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善用社会大课堂;四是拓展红色文化工作格局.

    红色文化"大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实然与应然

    沈仲平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和新文科建设具有契合性.在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经之路,是适应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和克服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弊端的需要.从现实来看,当前存在对课程思政认知不足,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高,教学模式单一及评价方式滞后等困境.基于此,本文从强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意识、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创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评估等方面探索了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然应然

    高校文化课程的思政教育探究——以"欧美文化概论"为例

    何李新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深化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指明了新的方向.以"文化育人"为宗旨的高校文化课程,必然承载着更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欧美文化概论"课程应该旗帜鲜明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始终,在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同时,唤醒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探索;借用中西文化比较的策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树立深厚的文化自信;准确把握通识教育的育人核心,突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文化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思政价值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