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黄庆生

月刊

1009-6833

hqs@wlaqzzs.com

010-62765013

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Journal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是国内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领域行业内指导性科技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洪梅雪柏世刚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讨论了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和关键作用。文章首先强调了网络安全在当今数字时代的重要性,特别是面临越来越频繁和复杂的网络威胁。并强调了持续研究和监管的必要性,以确保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得到妥善保护。网络安全领域将继续受益于AI的发展,但也需要谨慎应对相关问题,以确保网络安全的可持续性和强化。

    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应用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协同治理研究

    张欣雨温蕾铃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结构和方式都将产生重大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困境和突出问题,必须加强全社会的协同合作,重新审视人工智能背景下协同治理的逻辑理路,从坚持党的领导、建设数字政府、推进智能传播、培育公众素养四大方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协同治理水平,构建治理新格局。

    人工智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协同治理

    欧美人工智能治理模式进展、差异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舒沁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效益和风险都在快速增长,如何治理人工智能成为各主要经济体关注的重点。近期,欧洲议会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授权草案。该法案是欧盟争取数字规则主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将成为全球首个关于人工智能监管的法案。美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领军国家,其治理理念与举措与欧盟存在较大区别。通过分析这两类治理模式,为我国在人工智能的治理提供启示。

    欧盟美国人工智能治理模式差异

    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法律风险及规制研究——以ChatGPT为视角展开

    程韵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ChatGPT 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引领了新一轮的智能科技革命,其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人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到隐藏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背后的法律风险。本文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变革为契机,以技术原理为切入点,详细分析ChatGPT模型可能引发生成物的性质和权属不明、数据来源合法合规问题、生成不良、虚假或违法信息以及数据泄漏四类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建议及妥善的处置对策,以期为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法律治理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模型法律风险著作权法律规制

    电子证据载体的关联性问题研究

    汪振林刘玲君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证据载体的概念也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渐被提及,但是并没有准确的界定和阐述。本文认为电子证据载体分为实在载体和虚拟载体,实在载体是指各种存储介质。如手机、电脑、网络服务器、U盘、光盘或者云存储装置等。虚拟载体是指微信号、QQ 号、电子信箱、手机号等网络账号构成的虚拟空间。电子证据载体的关联性主要是研究载体和当事人的关联性即载体的实际使用者问题。在讨论电子证据载体相关问题时将电子证据分为两种状态和四种类型进行,两种状态指保存状态和使用状态,四种类型指平台类电子证据、通信类电子证据、记录类电子证据、文件类电子证据。电子证据载体的关联性问题与电子数据关联性密切相关,绝大多数场合,认定电子证据载体与当事人具有关联性即可认定电子数据与当事人具有关联性。

    电子证据载体载体关联性

    "杀猪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对策研究

    戈治文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互联网远程性、私密性、高速性等特征,传统的电话或短信诈骗犯罪手段已逐渐演变为以"杀猪盘"为代表的新型诈骗方式。近年来"杀猪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目标精准化、手段智能化和分工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公安机关在人员侦查、电子取证、追赃挽损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在大数据深度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应着力利用大数据技术拓宽线索收集渠道、以电子技术升级完善侦查取证工作、实施资金流侦查准确实现追赃挽损,从而优化侦查模式。

    "杀猪盘"电信网络诈骗人员侦查电子取证追赃挽损

    风险社会视角下深度伪造型网络犯罪及其治理研究

    陈晓莹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犯罪治理是在风险社会中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动了深度伪造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作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的一个分支,新兴技术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安全风险,深度伪造技术在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部分伪造技术的使用不当造成了深度伪造型网络犯罪的潜在风险。为此,公安机关亟需研究针对深度伪造技术的预警识别能力,掌握打击治理深度伪造型网络犯罪的有效措施,探索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对策。

    深度伪造型网络犯罪深度伪造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公安机关

    互联网背景下洗钱犯罪现状及打防策略

    徐华阳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各类洗钱犯罪手法层出不穷,从传统的利用地下钱庄、空壳公司洗钱转向利用网上银行、网络赌博第三方及第四方支付平台、虚拟货币洗钱。利用互联网洗钱犯罪在侦查工作中具有线索发现难、证据收集固定难、国内国际合作不健全等难点。为此需要加强情报线索收集、重视电子数据的收集与提取、加强各部门机构间协作和反洗钱国际协作,从而有效遏制洗钱犯罪并有效打击洗钱犯罪产业链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秩序稳定。

    互联网洗钱犯罪侦查策略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网络赌博犯罪组织风险评估

    唐杨陈亮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支付结算方式的迭代发展,网络赌博借助虚拟货币交易、服务器境外转移等隐蔽手段蔓延发展,总体上保持高发态势。本文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数学理论,提炼出网络赌博产业链中引流(互联网合作)、赌资充值(虚假交易)、赌资提现(洗钱)三个环节的评估指标,尝试构建针对网络赌博犯罪组织的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以数据侦查和情报分析为基础,可用于判断网络赌博犯罪组织的风险程度,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对危险程度较高的犯罪组织采取措施,优化战略决策,实现警务效能最大化。

    网络赌博风险评估情报主导警务模糊综合评价

    网络安全视角下的网络诈骗犯罪治理及对策研究

    李伟哲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诈骗犯罪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新型网络犯罪,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从多维度提出治理路径。本文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诈骗犯罪,可以从持续推进多元主体治理、加强线上线下两手抓、进一步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投入、加强国际协作、健全网络诈骗犯罪的法律法规入手展开治理,从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网络安全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