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黄庆生

月刊

1009-6833

hqs@wlaqzzs.com

010-62765013

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Journal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是国内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领域行业内指导性科技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中小型高性能集群预防DDOS攻击方法探索与实现

    冯伟姜远飞姚震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校各中小型集群建设中安全访问设置不足的隐患,预防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提升集群系统访问安全性,基于 LINUX 操作系统级安全机制,结合企业微信的消息传送和可动态加载验证模块 PAM(Pluggable Authentication Modules),实现通过验证码及系统口令的双因子验证方式登录集群系统。确保只有集群合法用户才能主动登录到集群系统中,并在检测到非法 IP 频繁尝试访问系统时,及时给出预警并禁止其后续尝试登录。经过在笔者单位共享集群系统中验证使用,结合 LINUX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的双因子身份验证及预警系统能够有效阻止集群系统被远程非法SSH入侵,提升集群系统的访问安全性,确保集群系统的安全使用和稳定运行,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分布式拒绝服务安全访问双因子验证

    高校Web应用发布管理可观测方案研究

    杜彬刘斌滕建黄聪颖...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Web应用量大、建设方式多样、技术体制不一、差异性较大,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对web应用高效的、统一的管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从其建设、发布、管理实际出发,基于Nginx、ModSecurity、Grafana、Prometheus/Exporter、GoAccess、Docker等开源软件集合,进行了面向Web应用发布管理的轻量级的可观测性方案探索、研究与实践。通过提升对Web应用系统的可观测性,加强管理运维开发人员对web应用的动态感知,实现对web应用的有效监管,并从整体架构设计上加强web应用的稳定性、可靠性、弹性、韧性及安全性。

    Web应用发布可观测NginxDockerLVSKeepalived

    基于中台技术的超融合智慧校园设计研究

    黄宏杰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构建符合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师生的智慧校园建设需求,提出了基于中台技术的超融合智慧校园的整体设计框架,实现智慧校园云平台化。本文从架构中台化、数据融通化、业务共融化等超融合智慧校园的关键核心技术探讨了智慧校园的建设路径,提高学校数据治理服务水平,通过中台的技术架构及其应用,为学校师生提供统一门户,通过数据共享平台、网上服务大厅、统一资源管理、统一运营中心和网络安全体系等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智慧校园数据融通超融合数据治理

    融媒体生态下创新民办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贺芋婷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生态形成的新的传播场域,加剧了高校网络舆情的裂变速度,大量独立院校转设而来的民办高校如何创新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是当前面临的问题。文章结合民办高校当前面临的舆情背景,从发展态势、技术操纵、处置措施方面分析探讨新情况新背景下民办高校在网络舆情应对方面的挑战。以期探索创新舆情应对策略,为民办高校的发展获得稳定的办学舆论环境。提出多元共治的综合协同治理体系、推进高校全媒体体系建设、建立全流程的舆情应对机制、构建"思政+网络舆情治理"的协同治理模式四个方面的创新策略。

    融媒体生态民办高校网络舆情网络生态背景应对策略

    ChatGPT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风险及治理路径

    张琨魏青松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新契机,同时也带来新的伦理思考。ChatGPT内蕴跨模态深度学习技术、扩散模型技术以及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革新、内外境多元交流以及主客体深度交互,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人工智能依赖下算法黑箱化与认知偏差的算法伦理困境、师生关系弱化与个体情感缺失的关系伦理困境以及资源分配不公与侵犯用户隐私的数据伦理困境。为此,需要明确ChatGPT育人基本导向,引导智能技术向善发展;警惕算法偏见,防范伦理认知偏差;聚焦情感向度,构建新型师生伦理关系;重塑教育公平,保护数据隐私,推动ChatGPT与思想政治教育合作共善。

    ChatGPT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风险治理路径

    群体特征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策略研究

    高瑞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蓬勃发展背景下,群体特征差异对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群体特征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群体特征,旨在探索有效的网络舆情治理策略,从而帮助高校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群体特征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策略新媒体

    大学生网络防诈骗意识调查及预防机制的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李浩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信诈骗即利用电子设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对被害人传播虚假消息,以此骗取被害人钱财的行为。高校电信诈骗即以高校大学生为主要诈骗对象的诈骗活动。随着网络大数据的到来,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网络运用无处不在,随之而来的便是电信诈骗的高发。

    大学生电信诈骗预防机制研究

    "以岗促学、以德促教"的《信息安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诸邵忆吕韩飞徐晶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安全管理实务》课程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所有技术类课程的后继课程,也是学生毕业实习的前导课程,对学生信息安全管理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形成起到主要支撑作用。针对高校传统信息安全类专业课程存在的共性问题,围绕监狱网络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以岗促学、以德促教"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岗位、教学方法更新颖有效、思政教育更深入人心、课程评价更多维立体。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技术交流,提高了其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学生反馈良好。

    岗课融通项目化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融入课程思政的"信息安全导论"课程教学探索

    张小林鲁雷罗汉云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结合"信息安全导论"这门课程的特点,探索如何培养网络安全技术能力强、政治素养高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学元素,详细介绍了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技术教学过程,更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更加全面的优秀人才。

    网络安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构建研究

    刘云恒吴玉强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公安高等教育事业,他多次强调公安院校要努力教育打造一支具备"四个铁一般"特性的高素质公安队伍,这为公安院校高等教育中思政课程教学提供了指引方向。本文从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构建的背景和必要性出发,分析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新工科大背景下网安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构建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具体建设思路,接着重点详细阐释了网安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构建的整体结构和每部分的具体含义,并在指南中提供示范性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模板,以期为网安专业及其他公安技术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新工科网安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示范性课程